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凡人三部曲之成长与爱情 » 第2章 A

第2章 A

    那个年代是可复读的。因为我的年龄还小,父亲决定让我复读。因为我只是英语非常的差。差到分数只能是以个位数来衡量。

    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看来,如果不是英语这玩意儿当成主科,有可能我也是一个栋梁之才正在为国家做大贡献也不一定。

    那个时候100分的满分,数理化我还是都在95分以上。所以,我从来没有认为我自己是个笨蛋。这个自我认定当然相当的重要。

    但是,那个时候,我的语文也是不行。在后来我才弄明白原因:我不是那种喜欢把一本书抱在那里死啃的货。而我们那个年代根本没有课外书可看。

    在我们的小乡镇上,既没有书店也没有可能有借书的地方。学校据说有藏书,但不是我们这些差生可以借出来看的。

    我记忆最深刻的地方在毕业考试去了我们的镇上,那是九零年,所有的父母都给孩子拿了50元的三天考试的生活费。镇上有个新华书店。

    这帮初中毕业生有一半的男生女生都在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中考里节约了吃饭的费用在书店买了童话故事。

    所以,我认为当时我语文差,是因为我们真的没有读什么书,单是课本那点玩意儿,没有意思。当然,为什么其它学习好的同学就能够考得好呢?这实在值得深入思考。

    父亲让我复读的打算我并不感兴趣。因为英语这一门课就把我卡死了。我完全没有信心复读一年把这玩意弄明白。

    我搞不懂一个中国人为什么要学这鸟语。所以,我拒绝了再来一次的机会。

    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后悔过这次拒绝。但我仍然对把英语当成主课耿耿于怀。后来一旦听到哪个专家说英语这玩意儿害惨了中国人,我一定会给他个大大的赞。

    比如说郑强教授。我就很喜欢这个人仗义执言。

    当然,后来我又想,对那些英语学习好的同学来说,这的确是个能够体现他优秀的条件。所以,我清楚,同样的事情,对不同来的人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态度。对我不利的事对别人可能是有利的。明白这一点很重要,是一个成年人必须要知道的真理。

    不过,当时十三岁,根本想不到这么多,反正自己学不好英语这玩意肯定是真的。也没有打算将来再把英语学好。我的人生当中肯定用不到这玩意。

    最有意思的是,当时我有一个非常叛逆的想法,如果一个人就安安心心地做一个农民,这不是很好吗?有什么问题?既不影响这个世界,也不影响其它的人?只要我高兴这样就行了?这简直太好了。为此,开心了好几天。

    小孩子为什么事儿高兴几天都是正常的。然后再也不会记得这件高兴的事情。因为会有其它更高兴的事情。比如说,我发现我在学校里有好感的那个女生也没有考上高中,这简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假设我有好感的女生考上了高中,我们班级里如果只我一个学生留在土地上当这个农民,这理想就很没趣了。

    你看,我们同学有去顶班当工人的,也有去当兵的,还有去进厂的。说实话,在我们乡上那个小集市的乡政府门口的红榜上没有找到我自己的名字,我一点儿也不意外,因为这是早就注定好的结局,只是我没有过于地在意这个结局。

    只是我发现喜欢的那个女生也没有在这张红榜上,这比我中了红榜还要开心。这意味着,有一个可能,就是这个女生也只能像我一样成为一个农民。两个农民青年男女之间谈个恋爱然后结个婚什么的不就很天经地义了么?

    不得不说,小男孩的脑回路也很实际。假设这个女生考上了高中,我这个打算继续“爱”这个女生的念头就根本不会再继续下去。想都不用想。现在想起来,谁说小孩子就没有自知之明?那个女生叫A。

    先不说这个女生长相如何身材如何,在小男孩的心里,这就是这个世界上自己值得去追求的目标了。并不是说A就是一个值得我坚持去追求的目标。

    因为在简单的脑瓜里根本没有失败这回事,绝对是相信,只要我一直坚持,永远坚持追求这一个目标,那么,A绝对就天然地应当成为我的伴侣。

    这没有什么好说的。除非,我没有努力过。

    你看,追求人生伴侣,无非是一个始终坚持的过程,这没有什么好难的。我坚持就好了。

    至于A女生是不是也如这个小男孩一样在心里坚持把另外的某一个男生当成坚持追求的目标这是另一回事,不予考虑。

    我们得承认,在那个年龄,小脑瓜里还不能够考虑更复杂的问题。坚持某个理念那是做得到的。

    关键是A女生压根儿不知道我喜欢她。这是最烦人的一个现实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就在老家土地上耕种庄稼做一个好的农民的快乐就要大打折扣。

    必须得告诉她。这太难了。比学英语还有点困难。当然,一想起来要当面告诉她:我喜欢你,想和你结婚生子。这场面就有点心跳加速完全要窒息而亡的感觉。

    好吧,胆子还是太小。

    关键是我觉得还有的是时间。完全不用着急。A女生说不准等着我表白呢?关键是,不能够搞砸了。

    重点问题是我们读书的时候,大家都在一个教室,能够天天看得到,而现在,根本就没有机会见面。小男孩只是在自己的大脑中“爱”着A。而A很长一段时间对此一无所知。

    这是人在这个世界常有的事。一个人爱着你而你不知道。这不是错过,而是一种常态。我在很久以后才知道这种真相。但当时,并没有太在意这种不断的错过,并不在意一个错过接着另一个错过。

    因为重点不在于我没有能够和A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爱情。而是我认真试着只爱一个人。就是我头脑中的这个A。一开始,我清楚,这种我爱着的A和现实中的A是完全不同的。

    我追求着的是一个理想状态的女孩子。这就非常的大条了。而现实中的A会是我头脑中的这个理想状态吗?不得不说这个问题像子弹一样击中了我。所以,我得有所行动。必须验证这样的一个问题。A=A还是A≠A。

    如果说我们还有见面的机会,那就是赶集。山里边的集市一般一个月只有九天,每次只有两个多小时的繁荣聚集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就有遇到她的机会。一年总是要遇上七八次,但没有什么交集。

    胆小高傲的男生根本不会在集市上对女孩有任何表示,只是紧张地交错而过,一次就够了。仿佛只是要确证A存在,自己头脑中那个完美的A就会一直存在。

    然后,一年很快就过去了。男孩子才十四岁。这个时候也不太好说他就能够做什么农活。耕田不会,种地也不会,大不了就是给家里割点猪牛草,去山里捡点柴禾。时间忽忽而过。

    接下来,我就真的接受了我农民的命运。因为又到了上学的时间,我还在老家的山林间游荡,多少有点儿慌了。虽然做一个农民并不是什么不正确的事,虽然没有对A进行实质上的追求,也没有任何的问题,完全不用担心未来。但不担心并不代表我就不会对未来进行思考。

    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跳出来挡在面前,不可绕过。那些考上高中的学生是不是从此就注定比我这个立志当农民的人儿有前途了?这个问题越想越叫人生气。以至于睡不着觉。这怎么可以?怎么可以就注定他们就比我有前途?我不服。我就是不服。

    这种不服使得这个小男子汉要寻找一种实际可以操作的事业来做,以期在远期超越那些考上了高中的人。当然全部超越他们也不是切合实际的,超过一个就可以。这个要求在现在看起来一点儿也不高。

    但在当时,那就真的是一个非常远大的目标。一个没有考上高中的人想要凭借做农民这件事来超越一个高中生,这基本上就是说是那些高中生中一定有一个人类似于龟免赛跑中的免子会在后来的日子里睡懒觉,否则,根本就没有可能。

    而且,最让自己感到开心的是,假如我真的在成年以前能够超越某个高中生,那对能够追求A就更有了把握。这不是从电视上还是书上看来的,一个男生要追求女生,能力是第一位的。

    如果我能够在没有考上高中的人当中成为可以超越高中生的那个人,那么,天然就应当可以追求A。不用说,A也应当选择我。现在想起来真的好笑。不过,那个时候,这是很严肃的事情。

    毕竟成长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当年不知道并不代表后来我不知道。有的人很早可能就懂了这个道理。但是成长的速率每个人肯定不会一致。也许我就是一个成长速率很慢的那种人呢?比如说,大器晚成的。

    这样一想,还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