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圣微博自传 » 第五章 第五节 王的约定

第五章 第五节 王的约定

    458.十里长亭顷刻安静下来。我让费仲、尤浑在亭外候着,在姬昌面前,除去黑衣,露出本相。姬昌并不惊讶,他跪倒在地,口称大王。我说起来吧,你我对饮。姬昌在我对面坐定,我们各自饮了一杯,尔后我问道,你知道我今天来吗?姬昌说知道。我说是你算的吗?他说不是,是他感受到的,因为大王的王霸之气。

    459.我心想姬昌你才王八之气呢?摆摆手阻止他说下去。我说姬昌你不是会算吗,你有没有算过你这次朝歌之行的吉凶呢?姬昌说他算过了,他这次来朝歌,是必死无疑的,也知道大王这次来长亭相送,其实是要他命的,他已经对我能让他多活两天,能够让他在死前喝上几杯酒,安排这么多大臣来送,甚至是亲自来送,已经是感恩戴德了。

    460.我没有安排大臣来送,他这样说,算是个客套话。我也就没接这个茬。我问他,既然知道来朝歌必死,为什么还来?他说如果不来朝歌,也是必死无疑的,因为伯邑考会杀了他。死是天数,看似偶然,其实必然,看似你可以有多种死法,其实顺应天数的死才是最好的选择,最好的死法。与其死在儿子手里,窝窝囊囊,不如死在大王手里,轰轰烈烈。

    461.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我却宽恕了他,准他回国。但这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不死在我手里,便要死在儿子手里了。听到此我惊讶了一下,没想到姬昌会说这样的话。而姬昌却继续说,其实他对于死已经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当死真的要来临的时候,他却做不到从容应对,死亡的恐惧占据了他的心灵,让他无法控制自己身体的抖动,这让他对他当时在大殿上的表现感到羞愧。

    462.而当他走出大殿,却又陷入了怎样活的痛苦中,因为他知道在朝歌他迟早要死,未知的死亡方式让他惊恐不已,特别是他看见炮烙的时候,甚至都羡慕起鄂崇禹来。我听得有点糊涂,枭首甚至炮烙的威胁都不能让姬昌回到西岐,难道是姬昌对伯邑考的恐惧更甚于对我的恐惧?姬昌看出了我的疑惑。他说伯邑考当然不会用种种酷刑来对待他,但死在自己儿子手里是没有意义的,对于将兴周作为使命的他而言,只要对兴周有好处,他才觉得是值得做的。

    463.这包括他勤勉治国、勤勉和女人交*配。是的,姬昌是用的交*配这个词。因为只有把夫妻之事当做是交*配的人,才能生下99个儿子。在他的生活中,除了兴周,没有什么能够让他快乐的事。有人说他痴迷于研究八卦,能在枯燥的演算中找到乐趣,其实那也不是单纯的个人乐趣,而是因为他觉得这对他治国有用,从大的方面讲,可以顺应天数,做到事半功倍,从小的方面讲,这利于他推行树立权威,推广道德,依法治国的理念。

    464.比如,捉贼。捉住了贼人,姬昌就画个圈,让他等着受罚。他如果跑掉,姬昌只需一算,就知道他跑到哪里去了,捉了来罪加一等。这样的案例一多,谁还敢跑呢?如果捉了贼画个圈就不跑掉,这又说明这个国家的道德水平是多么的高!德法并举,这本就是姬昌冥思苦想出的治国理念。但在以前,无论姬昌怎样勤勉,都没有好效果,直到西王母拿着伏羲的八卦出现在姬昌面前。

    465.但,却不是无私的传授,而是一种交换。他的大儿子伯邑考被交换出去。十几年后,伯邑考再回来,出落的仪表堂堂,但却不再听他的话,他们在治国理念上有了根本的不同。伯邑考说治国如烹小鲜,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什么道德标杆,不要什么法律准绳,只需让百姓们自由自在,自得其乐,而他只需体悟自然、游山玩水、焚香抚琴。

    466.这是根本的不同,两者没有转圜的余地。但奇怪的是,当伯邑考向他建议治国方略的时候,他却没办法拒绝。每当伯邑考出现,他就会给他一种知足的感觉,觉得人生也就如此,夫复何求?对于他的话也就言听计从。比如姬昌觉得强大的国家必须要有强大的军事,要集中起来天天训练,然而伯邑考却建议他让军队自给自足,后来就造成军队纪律松散,训练也不系统,战斗力明显不足,差点误了我让他们协助崇侯虎征伐苏护的大事。

    467.然而伯邑考却自有他的补救办法,他让我随便写了一封信,就带着去说服苏护了。而苏护竟然在战场形势占优的情况下,答应投降,并且献出了女儿。让我很是怀疑伯邑考学了妖术,请了很多高人都没能够说出个所以然。就这样伯邑考慢慢的掌握了整个西岐,而姬昌就成了提线木偶,傀儡而已。他也曾偷偷算过伯邑考的命运,觉得他的命格异常强大,似乎是在天数之外。

    468.那伯邑考也不至于要你的命啊,毕竟你是他的父亲。父亲?伯邑考只认师门,哪里还认什么父亲。他平时根本不来见我,说什么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他当然也不会亲手杀我,他会跟我说,你的价值已经没了,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我当然知道,我会自己切腹自杀,在我自杀的时候,他还会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

    469.这就是你不想回国的理由吗?怪不得你大张旗鼓在这长亭留恋不走,那你这是求我杀你了?我笑了,心想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哪个大王都不容易啊!相对姬昌,我还算混的不错的呢?姬昌说,我算不出伯邑考,同样算不出大王您,你们似乎都不在天数之内,似乎天数在你们面前都要绕行,这也是我昨夜苦算一夜,最后找出的自保的法子,就是和大王商量一下改变天数的事。

    470.哦,改变天数?姬昌说,是的,天数运行,是我死于朝歌,伯邑考借机联络东、南两大诸侯,三路进攻中原。按伯邑考的法术,所过之处必然悉数投降,朝歌覆亡之日,也就不远,大王的好日子也就到了尽头。这样的天数,于你我而言,都不算是好天数。当然这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伯邑考主政之后,必然要搞他那小国寡民的一套东西,强迫人民放弃农业工具,放弃车船,放弃文字,而那将是人类的灾难。

    471.我在来朝歌途中,观中原国富民丰,在朝廷上,我看大王雷厉风行,已非昔日,才知道我和大王的治国理念,才是一致的。以前我虽然将你视为对手,但今天方知你我才是同道中人,我们有共同的敌人——伯邑考。姬昌这几句话说到我心里去了,虽然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但并不影响我做出判断,他说的是实话,他有求于我,我也有求与他,我们不应自相残杀,而应结为盟友。

    472.我问,那如何改变天数呢?姬昌道,改变天数的关键是这个。他从怀中掏出一个八卦图,这就是伏羲的八卦图,其中既有天数运行的规律,也有消灾避祸的法门。我目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给我七年时间,保证我不死,我还你个太平盛世。我倒不在意什么太平盛世,我在意的是七年比小白说的二三年时间长多了,七年之后还会有长久之计,就更加让人期望,我说好,这是你我二人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