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圣微博自传 » 第七章 第一节 三王合心

第七章 第一节 三王合心

    601.作为一个领导人,尧的运气实在不好。干旱和洪涝的情况在这块土地上并不少见,但十个太阳引起的干旱,以及近百年的特大洪水,谁遇见过?几乎是干旱和洪涝的极致。万年不遇,但这两件事,让尧都遇到了,而且后者竟然一下子持续了近百年,几乎困扰了尧的一生。尧在引发水火之战后,至七十岁前,主要做了三件事,就是迁都、赈灾、求共工。

    602.共工不想死,不想被人遗忘,更不想让尧好过。但用控制洪涝的方式,折磨一个内心中装着人民的圣王,而且一折磨就是近五十年,实在是有些过了。明面上,共工是尧的囚犯,实际上,尧才是共工的囚犯。尧被共工折磨了五十年,累了、乏了,感觉自己去日无多,就想着这样的屈辱,不能留给下一代,无论如何也要这一代解决。

    603.但绝无万全之策,只能兵行险招。于是弃用了自己的儿子丹朱,找到了一个无权无势的舜,本名叫做姚重华的,来代替自己在前台处理政事,又找了一个有着万死决心的鯀来治水。而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和共工虚与委蛇,争取时间。尧给鯀争取了九年的时间,但鯀并没有把水治好,相反,水害更加严重。

    604.因为鯀信奉的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道理,他派神鸟从天帝那里偷来了息壤,这是一种能自动生长的土,随心所欲,至于无穷。初期虽有较好的效果,但洪水蓄积日久,便会生发雷霆之势,而山川堤坝总是会有漏洞,一旦决堤,带来的灾难便是毁灭性的。九年啊,鯀带着他那驮着息壤的神龟,总是疲于奔命、很忙很累,但又总是按下葫芦起来瓢,做的都是无用功。

    605.九年的时间,天帝发现了鯀这个偷息壤的贼,共工知道了尧天天陪着他的小算盘。两相问罪,尧没有办法,哪个都不能得罪,便命令祝融在羽山杀了鯀。鯀死不瞑目,尸体在羽山三年不腐,灵魂日夜思考治理洪水的良策,三年之后,终于领悟,于是附身尸虫,在儿子禹前来祭拜之时,爬到了其耳朵上,悉数传授,尸毒也将禹的耳朵腐蚀出三个窟窿,从而有了禹王三漏的异相。

    606.此三年间,舜也明白了尧的真实处境和良苦用心,也渐渐明白了尧把自己,而不是他的儿子扶到这个位置的那点私心。也就以不忍尧再被共工如此折磨为借口,使用霹雳手段,流放共工于幽州,又将与共工过从甚密的驩兜流放到崇山。共工倒想看看尧的子民被洪水侵害,尧低头来求他的窘态,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也就没发什么火,乖乖地到幽州去了。

    607.尧看到舜如此行事,知道自己的心思已经无法遮掩,事已至此,已无能为力。便全权委托舜处理政事。舜本以为尧会对自己的过激行为有所处罚,也做好了拼死一搏的准备,但尧却没有怪他,而且还给了他更大的权力,心中亦是存着愧疚,觉得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也就对尧信誓旦旦的说,之所以放逐共工,是因为他找到了解决洪水问题更加合适的人选。

    608.没有人敢在这个问题上和尧开玩笑。但尧不比当年,让共工折磨的早没了心气,多次失信于民也没了威望。大家还让他当王,最重要的原因是怜惜他,另一个原因是尧的能力还在,无人可以顶替。尧的眉毛还是八种颜色,这代表他,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当舜说完这话,尧扬了扬眉毛,对舜说,你在小看我识人用人的能力吗?

    609.舜说不敢,父王您才智过人,谁能比得了呢?这时候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已经嫁给了舜,所以叫父王。舜说,您的智慧局限于你看到的事务,必要展现出一定的端倪,你才能推测判断,而我不需要,因为我是重瞳子。我可以一个瞳孔看当世,一个瞳孔看未来。尧知道舜是重瞳子,但不知道重瞳还有这样的功用,半信半疑的“哦”了一声。

    610.舜并不想解释重瞳,他的重点不在这儿。他继续说,我在羽山之上,看到一个孩子,世人嘲笑他被尸虫侵蚀,称他为禹。而我能够看出他胸怀治水之志,又兼有天神的潜力,最为重要的,是他的耳朵有三个洞,帝王之异相,必是终结这百年洪水之人。上古的人,重相貌往往大于重其他,这是说的过去的,因为那时候有异相的人,往往是上天选好的执剑人。

    611.舜没有说禹是鲧的儿子,怕尧忌讳。说禹有异相,是怕尧没信心。尧听到此,果然有了精神,说,是吗,我倒想看看这个孩子。而舜却说,不能,您不能见这个孩子。尧有些疑惑,八彩的眉毛又动了几下。舜继续说道,这个孩子还很弱小,需要绝对的安全。而父王您去看一个孩子,会吸引各方面的注意,对这个孩子的成长未必是好事。

    612.舜说的委婉,尧听的明白。知道自己当下,树敌太多,可谓群凶环伺,舜的担心不无道理。也就叹口气道,不见就不见,还是大事要紧。继而看看舜,又看看自己,说罢了,扶上马送一程,天下是你们的天下,老朽是该退位了,不过老朽惹的祸,老朽不能袖手旁观,你这就把我废黜到幽州,让老朽还是去干老本行,和共工耗着去。

    613.舜知道,尧这是让他既可以承继他的政治遗产,又让他和尧切割开,以迷惑尧的敌人,减少施政压力。舜的心情有些沉重,一来觉得尧年龄大了,再去吃苦受辱自己于心不忍,二来觉得为王当然是自己的心愿,但王的名声犹如鸟的羽毛,岂能带着废黜贤王恩将仇报的污点上位?但面对滔滔洪水,面对天下黎民,面对尧的殷切眼神,舜还是答应了,因为他知道就目前的状况,尧的作用仍然不可或缺。

    614.于是舜废黜了尧,将其流放到幽州。在尧的暗地协助下,又把尧的儿子丹朱流放,震慑说服了尧派的死忠。而后又任用对尧怨气颇深,且很贤能的氏族领袖,包括鲧的儿子禹,以及后稷、契、伯夷、皋陶、夔、垂、益、龙等,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当时禹还未及弱冠,但已经成为舜的司空,负责治水。这其中包含了舜的良苦用心,一方面用小孩子来麻痹虎视眈眈的共工一族,另一方面也对禹进行定向培养。而禹,更是勤勤恳恳,在为将来的大业做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