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周风起文武 » 第十二章 正式拜师

第十二章 正式拜师

    三日后就是李文江的正式拜师时间和前世的拜师礼节基本相同。第⼀,拜圣人的画像,表示对学问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自⼰学业有成;

    第⼆步,⾏拜师礼。师⽗、师母坐上座,弟子⾏三叩首之礼。

    第三,师⽗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训话⼀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

    第四,送拜师礼,请师傅喝酒。

    这庄严的拜师⽂化在地球最早可追溯到古代春秋时期,孔子最先有此意识的说“自⾏束脩以上者,吾未尝⽆诲焉”,意思为弟⼦拿着⾁作为见面礼来拜见师⽗,自⼰也⼀定会传授知识的,后来便逐渐演变为“六礼束脩”,分别为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莲⼦⼼苦,寓意苦⼼教育)、红⾖(寓意红运⾼照)、红枣(寓意早早⾼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瘦⾁条(以表达弟⼦⼼意)来作为⾏拜师礼时弟⼦赠与师⽗的六种礼物。老师收下后会赠与学⽣《论语》等书籍,象征担下“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阿江从今日起你就是我的弟子了,从今日起我会在督促你,而你也要努力学习,不负父母和朝廷”

    “弟子谨遵老师教诲”

    “李大哥,以后的卯时麻烦你唤起阿江,自此以后他需要严于律己”

    “知道了”

    整个夏天,李文江就是在陈士骏的教导下度过,大部分都是学习治国论政,以及策论文章的书写技法等,要么就是练习书法,按他的话来说,县试府试院试无外乎就这四样,但对如今的李文江是最简单的了一首诗,一篇文章,再就是默写圣人文章著作,然后就是对历代圣人半圣文章的解读。

    诗陈士骏已经见过了不比那些大学士差,文章主要考察字迹以及文章内容,但层次相对交浅,,默写圣人文章,李文江有过目不忘之能,最是简单,而对圣人文章的解读,也只需要熟记当今几位大儒的书籍即可,而且长武县身处京城五县之一,试卷和京城的一样都是几位大儒的学生之类出题,肯定不会偏题,怎么说,也是官场。

    在训练了几个月之后终于迎来了最为期待的时刻,早早的凌晨三点就在外面排队,天气还算舒服,倒也不会挨冻。

    由于是在考试前一个月报名,所以门口衙役也就有一张花名册,念到的人从考场进入,并且由于是京城五县是天下最为出名的五座大县,所以有三四千人参加考试,每次考试取前五十名通过授予参加府试的资格,依次类推。由于害怕考生与当地官员私通,所以京城五县每县派出县令以及数十名衙役于考试前一天与文海书院前进行抽签,抽到哪就去哪个县。考生与官员绝不可能想通。

    随着衙役的唱名,一个个被点到的学子,进入后在县令以及衙役的注视下进行一次座位抽签,随后搜身,然后由衙役带领其前往考试点。对于李文江这个全场最年幼的学子,考官也不由多看了几眼,但大周每年天才不计其数,也就没在意。

    到了早晨七八点钟的样子太阳刚起,考试在县令的口令下拿到题目后开始答题。

    李文江一看四道题目,考试时间为一天,首先是对圣人四书五经的默写,其次是填空,对考试范围内的一些书籍内容拆分,给出上句或下句,进行补充填写。其次是写出对某句圣人语录的解释。最后是写一首关于勉学的诗,文体不限。

    唐代颜真卿的《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就是非常适合的诗,不仅通俗易懂,还蕴含着朴实的大道理

    前三题需要博文强记,对于记忆力异于常人的李文江来说最是简单,不到一个时辰就书写完毕,答案放在桌头晾干,由于还没学过系统的儒家修炼,李文江不知道的是随着他的《劝学》书写,试卷下的硬木做成的桌子上出现了犹如天生的字体。按理说儒家学子于秀才时还属于没开悟,没法感悟文气,因此需要在各州参加完院试后,被带入当地学院圣人雕像前由知府用官印接引圣人连接浩然正气长河,开启文宫,也就是开始凝聚出第一丝文气。

    所以此时李文江体内已经有了一个秀才的文气量了,但就和隐进士一样,只是隐秀才,儒家战斗是以自己文气链接浩然正气长河,最主要的还是心,心有多强,能借助的力量也就越强,一般儒家弟子文气和心的修为都是匹配的。

    而隐秀才自己修炼出来的,没链接浩然正气长河得到其的认同,所以只能靠自己那微弱的文气。

    李文江看了看太阳高度,还不到正午,考试规定下午三四点才可以开第一次考场门,将第一批考完的学子放出。所以李文江只能拿起身后带来的点心吃了起来,由于不多只能细嚼慢咽,期间来了几次衙役见他已经停笔,摇了摇头“心想到底是小孩子,估计是来试试水,为以后做准备的”

    又睡了一觉,终于熬到了交卷之时,举手示意,由于只有廖廖数人交卷去,这次来的是一县县令收卷。

    衙役报“丙字36号交卷”

    县令过来后见是最小的那个考生,本来有些恨铁不成钢一位李文江是占着考试的机会来玩的,随意一撇,但见其字体态豁达端庄,雍容大方,遒劲豪宕,舒展开阔,疏密适当,即使是一般的进士也写不出如此好字,随后神情缓和,亲自收取时,拿起了前三题之后,随后一拿诗的一角,顿觉纸若百斤,顿时惊讶,因为这是文气的表现。运用进士文气如鸿毛般拿起。

    “丙字36号离场”

    “学生告退”

    待李文江走后县令发现竟以透过了试卷,出现在了桌子上。

    考试结束,把这张桌面给我拆下来带走

    衙役不解,但还是回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