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游记里的十万八千疑团 » 第十二回 龙宫讨来金箍棒

第十二回 龙宫讨来金箍棒

    孙悟空来到了东海龙宫。红楼梦里面,葫芦僧递给贾雨村看的护官符里有一句话,“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以东海龙宫来衬托金陵王家的宝贝多。反过来也说明海龙王的宝贝确实多得数不清。

    不要说东海龙王了,就连青龙山的辟寒,辟暑,辟尘这三个犀牛精,因为能开水道,所以也从大海里捞到了不少宝贝,全都藏在了玄英洞里。珊瑚,珍珠,砗磲,再加上他们从陆地上搜来的宝贝,居然有一石之多,一百二十斤呢。

    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多。大海里除了有珊瑚,珍珠,砗磲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宝贝,更有矿产,化学,动力,生物等各种宝贵资源。人类向大海索取的东西,远比悟空和三个犀牛精索取的多。现在提倡保护海洋,不要过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完全正确的。不能同自己过不去。

    悟空要到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有条成语叫定海神针,就是从金箍棒这个定海神珍演化而来的。金箍棒可以变做一个绣花针儿藏在耳内,说它是神针没有错。但是这个定海神珍是大禹治水时定江海深浅的一个定子,也就是水位标杆。这里的定是测定确定的意思,不是稳定安定的意思。现在说一个人是定海神针,是指他本事很大,能够解决问题,稳定局面,安定人心。意思完全不对了。其实说他是主心骨就好了,没有必要说他是金箍棒。

    要了兵器,还要披挂。悟空说的三句话很有意思,一客不犯二主,走三家不如坐一家,赊三不跌见二。这应该是他在南赡部洲八九年里学到的生意经。在老家开店铺做生意的叫坐商,也叫主人。到外地去采购了东西拿回老家来卖,或者从老家带了东西到外地去卖,叫行商,也叫客人。

    一个客人只找一个主人,是给主人面子。与其找三四个主人,不如同一个主人搞好关系,长期合作。应收账款有三千万,抵不上到手的两千万。这些话放到现在也是对的。第二句话好像还可以理解成行商太辛苦了,古时候的交通和住宿条件比较艰苦,出门万事难,所以三个行商比不上一个坐商。

    还有一件事情说明悟空很懂生意经。他刚到东海龙宫的时候,说的是软话,久闻贤邻享乐瑶宫贝阙,必有多馀神器,特来告求一件。等到手里有了金箍棒,口气就硬了,真个没有,就和你试试此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谈判策略。

    东海龙王擂鼓撞钟唤来了他的三个弟兄,给悟空送来了金冠,金甲,云履。四海龙王里面,大哥是东海龙王敖广,二哥是南海龙王敖钦。至于西海龙王敖闰和北海龙王敖顺,谁是老三谁是老四,有点乱。甚至敖顺一会儿是北海龙王,一会儿是西海龙王。到通天河的时候再解释。

    敖广敖钦敖闰敖顺的敖,可能是从鳌龙的鳌演化而来的。有句俗话,龙生九子鳌占头,意思是龙的九个儿子中的老大为鳌龙。四海龙王应该都是长房那一支的,所以都姓敖。那个日本人山木直,他的后代不也是为了显摆自己是长房那一支的,从姓直改成姓山木了嘛。

    后来龙生九子鳌占头这句话演变成考试第一名的独占鳌头了。据说唐宋时期,皇宫里金銮殿门口的石阶上雕有巨鳌,考中状元的才有资格站在鳌头上。现在山东日照的天台山就有鳌头石,学生们考试前在上面站上一站,可以图个口彩。还可以去那里的魁仙阁拜拜魁星,兴许也有帮助,至少有心理暗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