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游记里的十万八千疑团 » 第五十一回 浮屠山授多心经

第五十一回 浮屠山授多心经

    八戒对高老说,丈人还好生看待我浑家,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插个花絮,这个俗字,其实一点也不俗。一个人,一个谷,如果谷字空缺了,空谷,那就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人,幽人。空谷幽人。

    张炎有一首词,“空谷幽人,曳冰簪雾带,古色生香,结根未同萧艾,独抱孤贞,自分生涯淡薄,隐蓬蒿,甘老山林,风烟伴憔悴,冷落吴宫,草暗花深。霁痕消蕙雪,向崖阴饮露,应是知心,所思何处,愁满楚水湘云,肯信遗芳千古,尚依依,泽畔行吟,香痕已成梦,短操谁弹,月冷瑶琴。”

    这首词的题目是国香,还有一个副题是赋兰。原来空谷幽人说的是兰花,与空谷幽兰是一个意思,哪里俗了,分明雅得很。再看雅这个字,一个牙,一个佳,也就是牙口好点,在花果山序齿排班的时候,位置可以靠前一点。或许牙口好的人口气比较清新,说出来的话比较好听,比较雅。

    这样解释还俗的俗字,花果山的美猴王不乐意了。夯货,却莫胡说。遂此辞别高老及众亲友,一行三众投西而去。这个众字也有意思。一人独大,二人为从,三人成众。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时候,自己就是老大。两个人的时候,就分了主导的和跟从的。到了三个人的时候,其中一个人就爬到了另外两个人的头顶上,那就不是主次之分了,而是阶级之分。阶级就是阶层的意思。

    有人说了,两个人也能分成不同的阶层,仌,读音和意思都是冰。但是有一个问题。上层的人需要下层的供养,如果供养的人太少,负担太重,那会不可持续。看看仌的意思就知道了,冰,冻结了,流动性太差。还是众更稳当,现在的三众就是一个稳定结构。等沙和尚加入进来,成了四众了,𠈌,读音和意思都是虞,又会有新的麻烦。虞有猜忌,欺骗的意思,相关的成语是不虞有诈和尔虞我诈。所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才会被唐僧赶跑。

    三众进西路途,有个月平稳,行过了乌斯藏界,来到了浮屠山。山中有个乌巢禅师,住在一棵香桧树上的草窝里,也就是树屋,他是指树屋为名。住树屋在当时不足为奇,现在听着很时尚吧。世界上最有名的树屋,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住过的树顶旅馆。她正在以公主身份访问肯尼亚的时候,父王乔治六世驾崩了,她成了女王。于是有了这句话,“上树是公主,下树是女王。”

    那禅师见他三众前来,即便离了巢穴,跳下树来。他下了树却还是禅师。口诵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传给了三藏。此时唐朝法师本有根源,耳闻一遍多心经,即能记忆,至今传世。他还做了一篇偈子,也就是读后感,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

    古时候的佛门弟子必须有几个记性特别好的,先把高僧的讲经内容强记下来,然后整理成文字。如来身边的阿傩就是做这个事的,所以他和迦叶一样,也是不离如来左右的。三藏应该是当天晚上将多心经默写下来的,他随身带了文房三宝,只差了砚台。后面行者三打白骨精,三藏把他逐出师门,还叫沙僧从青布包袱内取出纸笔,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给行者呢。

    有些高僧是顿悟的,讲得出来,写不出来,比如说六祖坛经,慧能自己肯定是不会写的,只有靠徒弟来记录。乌巢禅师呢,听上去比较酷,口诵传之,看你的悟性,能记得住多少是多少,但恐怕也是他不识字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