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游记里的十万八千疑团 » 第一百三十六回 慈云寺四众吃香

第一百三十六回 慈云寺四众吃香

    唐僧师徒离了玉华城,去有五六日程途,又见一座城池,乃天竺国外郡,金平府是也。四众进入城外的慈云寺歇马打斋,见廊下走出一个和尚。他听说唐僧是中华唐朝来者,倒身下拜。我这里向善的人,看经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中华地托生。才见老师风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得此受用。故当下拜。

    大唐国的人指望托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天竺国的人却指望托生到中华地。聊斋志异里就有西僧一篇,说西僧认为到了中国的四大名山,泰山,华山,五台,落伽,“则身便是佛,长生不死”。西僧就是来自天竺国的和尚,慈云寺属于天竺国。可见这和尚对唐僧说的不是奉承话。

    如来在盂兰盆会上不是说了嘛,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那为什么西牛贺洲的人还希望托生到南赡部洲?其实如来的话不可以全信,他就是为了给佛教东传找一个理由。回去看描写荆棘岭的那两句诗,为人谁不遭荆棘,那见西方荆棘长。对于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

    在唐僧这个取经人眼里,玉华城与长安城的尘世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那么寺院呢?玄奘在化生寺做水陆大会时,观音与木叉入到寺里观看,有一句话,真个是天朝大国,果胜娑婆,赛过祇园舍卫,也不亚于上刹招提。这里的娑婆应该是指天竺国,祇园舍卫就是后面的布金禅寺,上刹招提可能是雷音宝刹。看看这评价有多高。

    有一种说法,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包括世人所在的世界。按照这个说法,果胜娑婆这句话就说不通了,自己同自己有什么可比的。回去看假行者在花果山念的通关文牒中有一句,上西方天竺国娑婆灵山大雷音寺,专拜如来佛祖求经。可见大唐国并不是娑婆。可以这样理解,三藏取回真经后,中国就属于如来佛的教区了,就被包括进了娑婆世界。

    回来说慈云寺的那个和尚,他的话也解释了西天取经的语言沟通问题。大唐国之外的人指望修到中华地托生,所以平时看大唐的书籍,用大唐的礼仪,过大唐的节日,甚至说的也是大唐的言语。梵语在大唐国只是僧侣们的专用语言,而汉语在天竺国的普及程度就相当高了。哪怕到了天竺国的皇城里,言语谈吐,也与我大唐一般。这是三藏在那里的大街上对行者说的。

    有一句话形容观音看到的化生寺,那一派仙音响亮,佛号喧哗。梵语在大唐国是仙音,汉语在天竺国也是仙音吧。哪怕天竺国的人不说汉语而说梵语,三藏也是精通的。行者语言天分高,什么言谈都是听了一会儿就能学语说话。前面没有说过八戒和沙僧,其实他们曾经在天宫里当差,南来北往的人见得多了,南腔北调应该也都听得懂。所以取经四人组在路上没有通事,全靠自己。

    有一句俗话,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孙悟空也没有免俗,他不是去的南赡部洲和西牛贺洲游学嘛。其实花果山所在的东胜神洲有十洲三岛,那里就有很多神仙,福禄寿三星,东华帝君,瀛洲九老。美猴王舍近求远,可能就是要一个海归的名分,吃香。看看现在四众在天竺国多受欢迎。所以四大发明这个概念必须由李约瑟说出来,蒋介石对人性是非常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