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重生之从大夏开始 » 第四十五章 整合

第四十五章 整合

    九州中心,皇权之地,京师洛阳——

    昔日的退兵,和杨轩所设想的缘由并无关联,实际上幽州独立之事无法影响到南方的局势,真正让朝堂诸公决定班师回朝的原因,乃是因为在漠北,镇守当地的士兵接到了一封战书。

    这正是六部共主,草原之王铁木真的战书,其上洋洋洒洒百余字,阐述了草原六部的共同夙愿,南下的决心,和不愿趁其不备的风骨。

    是的,接到这封信的诸公,第一反应就是这群蛮夷怎么变得如此堂堂正正,仿佛他们才是礼仪之邦。

    未央宫内,一场激烈的争论正在上演,内容正是围绕着这封信开展。

    夏献帝坐在首位,上位两个多月的他已经没有刚开始那么惶恐,百无聊赖的坐在龙椅上,只偶尔一瞥,对诸公讨论充耳不闻。

    而李会则站在他的左侧,平静的看着下方争论,心思深沉古井不波。

    “陛下,此战书堂堂正正,颇具春秋风范,我等应效仿先贤,以堂堂正正之军,接堂堂正正之战,以显我大夏威仪。”

    一名满腹诗书的老者拱手激动道,他对胡人的变化感到惊喜,认为汉家礼仪已经潜移默化改变了他们,这让他感到了巨大的文化自豪感。

    一旁有人皱眉反对,话语刻薄,态度激进:“此乃腐儒之见,陛下,匈奴敢下此战书,必在漠北设计了陷阱,甚至有可能漠北都护府都已经被占领,就等着我们去送死。

    漠北战线绵长,供给困难,我们不如让出漠北,于河套塞外等地与之争锋,如此亦是堂堂正正,且不用担心敌之诡计。”

    “你竟然要把战场挪到我们的土地上去?!”之前那位老者当即怒斥道:“河套生活着多少汉人,一旦在那里开战,必将生灵涂炭,满目疮痍,陛下,万万不可啊!”

    如此争论不在少数,各有各的说辞,谁也不服谁,吵成一团。

    而李会只是看着,眼神深邃,耳边突然浮现一道声音,仿佛自虚空而来。

    “绰罗斯.铁木真,草原之王,必须打败他。”

    这声音他非常熟悉,正是那日地下室中的阴沉身影,那个连他都未窥全貌的未知组织成员。

    这让李会的心思活跃起来:“必须打败?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一旦铁木真接手九州,天下局势将走向他们不愿意看到的方向?”

    五指无意识的合拢,这位丞相思绪电转,有了决定,轻轻咳嗽一声,近处的人顿时停下争吵。

    然后是稍远些的,最后整个朝堂都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李会的身上。

    李会清了清嗓子,沉声道:“铁木真既然邀请我们堂堂正正决战,那我们就奉陪到底,传令下去,即刻整军,我要率军亲征!”

    说着,他不顾脑海中阴沉声音的怒吼,高声豪壮道:“十年前我平辽东,定河套,在漠北筑京观,匈奴称我为天威将军。

    如今,匈奴犯境,声势虽大,以我观之依旧是化外蛮夷,不知死活尔!”

    这番话说的慷慨激昂,不知掺了几分的真情实意,唯独那双眼睛,始终深邃,不见一丁点的情绪。

    李会说罢,已经能感觉到背后的一阵凉意,他只是笑笑,平静宣布退朝,向着自家府邸的地下室一步一步走去……

    九州的风云开始卷动,而就在两月后,杨轩势力也终于迎来了巅峰期。

    康平6年八月末,荆北襄阳——

    一支支车队连绵不绝,缓缓行驶在入城的道路上,这大多是来自扬州,徐州的豪绅大户们的分家,多是自家长子带领,前来襄阳定居。

    对此,杨轩安排妥当,这正是大兄吴嘉和彭城太守刘旭决心投靠后的先头部队,后续还有诸多车队,直到将三州的政治中心转移至襄阳为止。

    而吴嘉刘旭两人就跟在第一批车队中,进城后杨轩亲自接待,笑容和煦,气氛融洽。

    两人对杨轩颇具好感,又是从小就认识,故而并无置气尴尬的表现,在酒桌上既亲近,又适时的表现了些遵从,为自己的诸多手下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至于两人的职位,吴嘉自不必说,后将军的职位不是他能置换的了的,而刘旭的彭城太守则含金量十足,他是本地的顶头势力,说是彭城太守,实际上势力囊括大半徐州。

    如此位卑权重,杨轩乐见其成,也不会去轻易更换。

    襄阳城内人声鼎沸,大堂诸公在为期一个月的大清洗中已经变得无比老实,而空出的襄阳太守位置将成为所有人眼中的香饽饽,也是杨轩借此掌控权势的工具。

    故而,在整合事件的讨论上,诸公完全就是听杨轩的话出气,指哪打哪,说啥是啥,很快,关于整合的诸多条款商议完成,在九月中旬完成了最终整合。

    也就是说,如今除却夏朝之外的最强势力,便是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