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走丝绸之路 » 第20章 事情搞大了

第20章 事情搞大了

    刘金东对着王嘉福抽哒道:“虽然现在电瓶车研制成功了,但咱们还得闷着点儿。上回是捂,这回是闷。就是先养一养,等这项技术稍微养熟了,我们再出击!”

    “什么出击呀?”王嘉福莫名其妙,他对刘师傅的湖南片儿汤话有点听不懂,心想这个老滑头一定又有了什么又新又坏的点子,他笑嘻嘻地说:“刘师傅,我就听你的了,你怎么安排我就怎么做。”

    “按照韩桐峰的要求,我们再做两台车。慢慢做,不着急,有那一台车在厂内天天晃荡,广告效应就足够了。”刘金东抽哒说:“我估计会有其他车间的人来找我们做电瓶车,到时候你和我都不要给出确切的答案,要说模棱两可的话。”

    “嗯!”王嘉福答应着,心想广告效应这个词,可是80年代的词,刘金东怎会知道呢?莫非他也是穿越人。“刘师傅,你怎么知道广告效应这个词呢?”

    “我怎么不知道,我是看书学习得来的,现在国外都在做广告,满大街都是广告牌子,而国内没有广告,都是标语口号。”刘金东反问,抽哒道:“你知道什么是广告效应吗?”

    王嘉福心想,刘金东一定是收听敌台获得的信息。

    “我分析,就是大家看到了、了解了,知道一件东西怎样怎样好的意思吧!”王嘉福道。

    “对,就是这样的效果。”刘金东抽哒道。

    王嘉福说:“其实,我倒想吧,这个电瓶车将来可以在我们千合纺织厂所有重体力人工运输中得到充分运用。到时候呢,我们就不能再做了,也做不过来,可以把图纸和装配技术说明交给机修车间,让他们去做。”

    “嗯嗯,我也想到这一点了,这事到时候再说!”刘金东抽哒道。

    一个月后,两台新的电瓶车做出来了。交由运转班一台,共两台电瓶车工作,另一台放到库房里备用。

    不出刘金东所料,还真有不少其他部门的领导来找王嘉福和刘金东,请他们帮助制作工作用电瓶车。按照刘金东的指示,王嘉福将所有人支到了车间主任韩桐峰那里。

    而刘金东早就在韩桐峰那儿打好了埋伏,所有人求我们做电瓶车,以做不过来为由,把他们推到厂部去,厂部如果同意我们做我们就做。

    这样一来,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周贵奎很快得到了来自各车间中层干部的请求。

    周贵奎早年毕业于千合纺织技校,后来经过多年磨炼打拼,从技术员到细纱车间主任、技术科科长,一步步走上了副厂级的位置。他为人正直,有正义感,干练,务实,对基层技术人才格外关照。

    周贵奎头段时间已经看到电瓶车在厂内推煤的情景了,他询问了锅炉车间主任韩桐峰,了解了大概情况。只不过那段出差时间比较多,在厂时间较少,他准备在闲下来的时候,再去好好研究一下这事儿。

    先后有五六个车间中层干部口头申请,请求锅炉车间为本部门制作电瓶车。周贵奎感到这件事情不那么简单了。于是操起厂里内部电话打给韩桐峰。

    “哎,那啥,桐峰哈,上次哈我跟你了解的电瓶车设计者王嘉福,那小子现在嘎哈呢?”周贵奎问。

    周贵奎操了一口东北大碴子话,说话时不时带出“那啥”。

    “周厂长,那小子18岁,这套货刚从农村抽调回来,在我们车间做推煤工,是临时工。他设计并制造的电瓶车,目前已经做了三台,在生产中使用得非常好。推煤工大概节省了一半体力。”韩桐峰道。

    “18岁,知识青年,能做这么先进的电瓶车?我走过上几百家企业工厂,在国内都没见过这种科技水平的电瓶车,这简直是个奇迹了!”周贵奎道:“那啥,王嘉福现在在车间吗?我想去看看他,好好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周厂长,王嘉福现在上长白班,在岗。”韩桐峰觉得不好麻烦副厂长来车间见临时工,道:“你不用过来了,怎好劳驾厂长到我们车间来看部下,我带他到你办公室去,我正好还有些工作向你汇报。”

    “不用啦!那啥,王嘉福这小子看来很出色,俺得亲自到他那里见见他,才显得对科技人才的尊重。”周贵奎道。

    撂下电话不久。

    韩桐峰将周贵奎副厂长带到了修车室。

    相互介绍后,周贵奎便很热情地与王嘉福攀谈起来,气氛热闹。

    周贵奎驾着电瓶车在厂区转了一圈,亲自体验了一下。回到原地,他依依不舍地下了车,道:“嗨!那啥哈,还别说,这电瓶车不但先进,还真好玩,坐上去都不想下来了。”

    再次回到修车室,周贵奎询问了王嘉福的来路,王嘉福的回答与此前回答他人一模一样。

    刘金东抓住机会表演,用湖南片儿汤话抽哒道:“周厂长,不瞒你说,这可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科技,申报国家技术进步奖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这个重大科技发明出现在我们千合纺织厂,证明我们厂的技术实力、科研实力已不单单是一台电瓶车的事儿了,是全国的高度。”

    周贵奎回答道:“那啥,你说得对!让我惊讶的是,这台设备那啥,竟然出自一个18岁的临时工之手!”

    王嘉福插言道:“不单单是我,这里有好多元素都出自刘金东师傅,这是我们两个人的成果,更是锅炉车间的技术成果,韩桐峰主任亲自过问这件事,为我们提供了很重要的帮助。”

    周贵奎单刀直入:“那啥,最近,不少车间主任跟我说,他们也想请你们做一批电瓶车。你们研究研究,看能做吗?”

    “我们这台车只适合重物运载,防水功能比较差。一线生产车间,比如洗练车间,天天在大水池子里浸泡湿丝,捞出来放到车上,水滴到电瓶上会出现事故,如果他们要使用,电器部分需要加装密闭装置。”王嘉福道:“还有,其他车间和部门使用的车不需要翻斗。如果想要大批量做,我和刘师傅肯定做不过来。我建议我出设计图纸和装配说明,交给机修车间做,他们对机械更专业。”

    “那啥,你说得对,比较客观,这个活可以交给机修车间做。”周贵奎思索了片刻,问:“那啥,你可以按照其他部门的要求,重新设计几种电瓶车吗?”

    “这个倒可以,原理都一样。”王嘉福道。

    周贵奎说:“那好,那啥,明天早晨我组织召开生产例会,到时候小王参加会议。我让各车间将各自的要求说一下,给你作为参考,然后再去各车间实地调研,按照要求和功能,重新设计几个电瓶车。”

    “好的。”王嘉福道。

    “老周呀!你这就不对啦!”刘金东与周贵奎十分熟悉,直言不讳地抽哒道:“小王是临时工,是推煤工,你怎么把我们的临时工当干部使呀!人家有编制吗?是全民还是集体?都不是呀,你也好意思用!”

    “你别在那瞎哄哄,一天天总拿我开心。那啥哈。”周贵奎笑着跟刘金东说:“你说的那些,我也没有权利解决呀,先等等,把工作先做好,回头再考虑其他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