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走丝绸之路 » 第25章 嘉奖

第25章 嘉奖

    在王嘉福看来,电瓶车和生产运输流水线只不过是小儿科的玩意儿,这东西顶多能算个实用技术发明,没什么科技含量。这次试水,他只想不再推煤,顺便提升自己在锅炉车间的地位,也没啥大不了的。

    可是在副厂长周贵奎看来,这些东西足可以拿出去跟全国任何一家纺织厂相抗衡,同时也可以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相媲美。周副厂长和厂领导班子决定利用这次机会,把千合纺织厂的名气往外打一打,提高工厂的知名度,把千合纺织厂包装成科技型企业,现代化企业。

    周贵奎爱才、惜才,加上刘金东师傅和车间主任韩桐峰曾专程来谈嘉奖的事,更让周副厂长坚定了重奖王嘉福信心。

    在厂领导班子会上,周贵奎的建议得到了一致认同,厂长冯新达、厂D委书籍汪德胜、厂D委副书籍、纪伟书籍方桂芝以及主管技术的副厂长蔡东来当场拍板决定,要广泛宣传这件事。

    同时安排办公室、宣传部、工汇、团伟等各口,通过不同渠道向市伟宣传处、市ZF新闻处、市ZF市长办公室、纺织局、科技局、轻工局、劳动局、人事局、市总工汇、团市伟、和平省丝绸总公司上报科技成果汇报材料。

    各部门在向上汇报材料时,突出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我厂重点扶持年轻职工创新生产,进行技术革新取得的重大成果。要附带这几天的《千合日报》、千合市广播电台以及《新花社》《仁民日报》、忠秧广播电台等媒体对这件事情的报道内容。一定要引起各级部门对我们厂的现代化生产运输流水线的高度重视。

    对王嘉福的厂内奖励,领导班子也拿出了安排意见:

    一、下达红头文件嘉奖令,对王嘉福进行一次性奖励,奖金500元。

    二、报请纺织局领导,争取特批一个全民干部用工指标,奖励给王嘉福。

    三、现期对王嘉福实施厂内“以工代干”政策,工程师副科级待遇,工资参照大学毕业生标准。

    四、对王嘉福的母亲实行有功职工家属特殊照顾,从粗纱车间挡车工调至后勤工作。

    五、厂办、工汇、团伟各部门,要紧跟形势,针对王嘉福科技创新工作成果,做好精神文明宣传工作和荣誉奖励。

    厂领导拿出意见后不到一个小时,立竿见影。

    厂办电话班工作人员就找上王嘉福的家,神速给王嘉福家里安装了内线电话,电话号码为265。

    锅炉车间主任韩桐峰马上安排,在车间办公室腾出位置给王嘉福,迎接王嘉福入驻办公。

    至此,锅炉车间办公室共有五名成员,车间主任韩桐峰、车间支步书籍赵冰心、车间工汇主习牛成立、技术员王嘉福、工资材料员王振友。

    支步书籍赵冰心、工汇主习牛成立是两个悠达,不参与生产的事儿,他们只负责自己本摊子的事,与韩桐峰之间有隔阂,但多数是配合工作。

    韩桐峰很高兴王嘉福进入办公室,现在锅炉车间正缺技术员,他得弄个懂技术的人管理技术,否则早晚会出事的。此前他曾多次向厂里申请,要求找一个正规大学毕业学热能工程专业的人来当锅炉技术员。

    王嘉福在后世华夏纺织大学读硕士的时候,曾学过纺织锅炉的相关专业,他重新找来课本和相关锅炉技术的书籍,认真学习,不敢疏忽大意,毕竟锅炉有一定的危险性。

    千合纺织厂自1958年建厂以来,曾经对三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过嘉奖,奖励的奖金都在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而这次对王嘉福的嘉奖却是空前的,一次性奖励了500元,相当于普通年轻工人一年的工薪水平。

    随着厂里下发嘉奖令文件,全厂所有车间分别开会传达嘉奖令,鼓励职工技术创新,号召全厂职工向王嘉福学习,争做新长征突击手,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种破天荒的拔高式点对点的宣传方式,像海啸的潮水,迅速淹没的整个工厂。千合纺织厂1600余名职工,没有一个不知道这件事的,没有一个人不知道王嘉福这个高大上的名字的。这种重奖的机会,好比后世买2元彩票,中了500万元大奖一样。

    王嘉福感到始料不及,内心难以平复。经历了后世的他,这次才切身体验到了国企体制的巨大威力,很容易在一天之内将一个人推上云顶,让他飘飘然……

    刘金东师傅帮着忙前忙后,好像替自己儿子办喜事。

    “小王,那天我问你还有什么要求没有,你什么也没提出来,我忽然想到了你妈,她体弱多病,不能总在车间一线干接线头的活,所以我就给周厂长打电话,提出要对功臣的母亲实行人道关怀,让功臣无后顾之忧继续为厂工作。”刘金东抽哒道。

    “还有,我也提出这项生产运输流水线是整个锅炉车间全体职工的功劳,建议给锅炉车间包括临时工在内70名职工,每人发放3元奖金。不过这个周厂长没采纳,如果采纳了,你就在锅炉车间就牛了,大伙儿都得感谢你。”刘金东笑呵呵地抽哒道。

    王嘉福真佩服刘金东的心机,更佩服他做事的才干。

    王嘉福得到厂部的通知,看到这一条后感触最大,其他的对他来讲不那么重要,而母亲的身体和工作最重要。他立刻就想到了刘金东。

    “刘叔,我想到了,一定是你帮我争取的。我不知道怎么感谢、怎么说才好!”王嘉福道。

    “傻孩子,我这是对你父亲王之文的回报,他在天有灵,会看到这一切的。”刘金东抬起头,控制自己的情绪,抽哒道:“没有你爸,我早就没了。今后,你去车间办公室办公了,有事没事儿,常来修车室坐坐。”

    “嗯,刘叔你放心吧!我会常过来看你的。”王嘉福道。

    最高兴的还有两个人,王嘉福的母亲黄爱芬和妹妹王嘉玲。

    母亲借了儿子的光,调离了一线运转班繁重的岗位,这是她日思夜想的。年长体衰,她越来越吃不消倒班的工作了,恨不能开病假长期修养。这回好了,她可以上长白班,干点灵活儿,没有工作量考核,顿时轻松得要飞。

    黄爱芬一边收拾安装电话落下的灰尘,一边说:“唉,这都是嘉福的功劳呀!自从你爸去世,我就觉得一下子跌到了坑里边,再也没有爬起来。现在我有轻松的工作了,咱家也有了电话,咱家不比别人家矮了。”

    说着,黄爱芬嘤嘤嘤地抽搭起来。

    “妈,这不是高兴的事儿嘛,怎么还哭了?”王嘉福道。

    王嘉玲则上前摇动黄爱芬的手臂,道:“妈,咱们今晚做点大米饭呗,如果还有咸腊肉就更好了,咱们给我哥庆贺一下。”

    “是你嘴馋了吧!总找机会要做好吃的。”王嘉福笑嘻嘻说。

    哥哥受到重大嘉奖,妹妹王嘉玲走路也趾高气扬,似乎哥哥的立功表现有自己的一份一样。

    “哥,我怎么发现你像仙儿一样,你是王大仙呀!”王嘉玲满脸堆笑,转着弯儿反击哥哥,道:“我现在可以保证,我哥将来一定能找一个好媳妇。全民的,一定是干部,正规大学毕业的!”

    “别瞎白话了,做作业去吧,这里没你什么事!”王嘉福回击。

    “你怎么不让人说话呢,我还有重要的事要问你呢。”王嘉玲故作玄虚,道:“哥,你说这次得500块钱奖金,我觉得够给我娶个嫂子的钱了,你说够不?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