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走丝绸之路 » 第154章 艰难决策

第154章 艰难决策

    王嘉福对周贵奎与蔡东来的争执感触颇深,国有企业就是在这种内耗中消耗了精力,消耗掉了战斗力。两位副厂级领导,一个代表了该哥派,一个代表了保手π。一方千方百计想要让企业加快步伐实现经济目标,以MZ该哥为主;另一方则瞻前顾后想要维持现状,以人治为主。

    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根源,在于两个阵营,否则也不会针锋相对或绵里藏针。

    周贵奎和蔡东来也因价值取向不同,两人几乎见面就掐架,没深没浅没真没假地斗嘴,厂领导都知道他们各自的秉性。别看周贵奎和别人随便开玩笑,但从来不跟蔡东来开玩笑,且每句话都是软中带硬或直接来硬的。

    第二天,王嘉福参加了厂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即织布机技术改造专题论证会。会议由厂长冯新达主持,参会人员有DW书籍汪德胜、DW副书籍、纪伟书籍方桂芝、副厂长周贵奎、副厂长蔡东来、技术科科长余学义、织布车间主任苟长青。

    会上又形成了两个阵营,一个阵营是冯新达、周贵奎、王嘉福、苟长青。另一个阵营是方桂芝、蔡东来、余学义。书籍汪德胜站在中间主持大局,按说汪德胜在感情和工作方面更倾向于周贵奎,他很讨厌方桂芝和蔡东来的作风。

    按照冯新达的要求,王嘉福在会上把织布机技术改造的方案又说了一遍。

    这些没见过世面的人,又是对王嘉福打印的材料问了一通。

    之后,冯新达点名,从基层领导点起,先由织布车间主任苟长青发表看法。

    苟长青虽然在大集体企业工作,但他是全民身份,他与冯新达和周贵奎的关系较近。织布车间只有三个全民性质的职工,除了苟长青外,知步书籍和工汇主习也都是厂部任命下派的全民干部。

    苟长青道:“我听说过无梭织布机,如果我们真能把有梭织布机改成无梭织布机,这倒是技术的重大进步。从王工的介绍情况看,目前只有国外使用了无梭织布机,在国内还没有应用。我们现有的织布机织出的白坯,大约有50%的降等和次品,单从这个角度看,织布机改造是拯救织布车间。因此我持赞同意见……”

    冯新达又让技术科科长余学义发表意见。余学义的一双眼睛藏在罐头瓶瓶底一般的近视镜后,他用小手指推了推眼镜,又摘下眼镜,把眼镜腿插到嘴里一小截,开始讲话。

    “这个嘛,说实话,这项技术改造在国内还是首次。王嘉福的介绍倒是比较详尽和客观,但里边的技术角度比较新颖,还需消化一下。”余学义道:“为了审慎起见,我建议把这个项目作为重点工作,再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得到肯定后,再操作实施。”

    周贵奎和蔡东来也发表了意见。

    周贵奎坚持之前的态度,建议立即按照王嘉福的技术方案对织布机进行改造,先拿出一台机器做实验,改造成功后再对所有织布机全面改造升级。

    蔡东来还是坚持己见,认为王嘉福的技术改造方案不成熟,需要拿给市纺织机械研究所审核把关,如果审核过关后再对织布机进行改造。

    汪德胜和方桂芝只从原则和大方向上表明了态度,比如“按照……”“要坚持……”“要把握……”“要正确认识……”“要发挥”“要积极主动与谦虚谨慎并行……”“要……”,他们对技术一窍不通,没有其他方面的说法。

    最后,王嘉福、余学义、苟长青三位领导班子以外的人提前离会,留下冯新达、汪德胜、方桂芝、周贵奎、蔡东来继续商量,准备进行投票表决。

    表决前,周贵奎与蔡东来的观点又一次发生碰撞。

    “这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要有科学和技术依据,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一定会离失败很近。因此,织布机技术改造的事情,我看还是先放一放,等到方方面面的工作条件和技术条件成熟了,再做打算。”蔡东来撅着公鸭嗓道。

    “嘎哈呀,我让王嘉福忙乎了大半个月将近一个月,就被你这几句疙瘩汤的话给否了,你张口一个技术,闭口一个技术,你说的技术要点是什么,你说出了那些技术参数和要领。不都是用技术这个词说不是技术的话嘛。”周贵奎的东北大碴子话有点火气。

    “你这方方面面的意思是说,我不懂技术呗。怎么能这么含沙射影地、大庭广众地无中生有,周厂长如果对我个人有意见可以提出来,但这是技术工作会议,方方面面的我们都要考虑清楚,不能信口雌黄。我好歹也是大学文凭嘛,方方面面的技术工作也都是我一手抓起来的。”蔡东来道。

    “那啥,别说话了好不好,你的大学文凭是学唱歌的,和纺织机械没有一根火柴棍的关系。技术就是技术,不是唱歌就能唱出来的,这是两回事嘛。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技术。”周贵奎讽刺道。

    “文凭是素养,是学出来的。如果你认为你行事儿,方方面面的就由你去张罗,和我没什么关系,咱们把方方面面的在会上说出来,省得将来搞不清责任。”蔡东来道。

    “啊,哎哎哎!你俩别拌嘴,跑题了哈。你俩总掐什么,不分个场合地点。”冯新达道。

    “汪书籍,现在有两个选项,一个是把技术改造材料交由纺织机械研究所审核,等他们审核合格后我们再对织布机进行改造。另一个是我们直接上马,先对一台织布机进行改造。你看怎么办好。”冯新达用山东煎饼话问道。

    汪德胜用河南麻椒话回答,道:“老冯,我看呐,不单单这两个选项,还应该有第三个选项,我们可以两方面同时进行,在把技术材料给纺织机械研究所的同时,拿出一台设备进行改造,这样两不耽误。”

    冯新达原准备让大家举手投票,见汪德胜拿出建设性意见,便放弃了投票的初衷。他心想,不如顺水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