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走丝绸之路 » 第409章 开了眼界

第409章 开了眼界

    吃过午饭,爱丽丝开着轿车,把王嘉福带到了位于门兴格拉德巴赫的赐来福公司。

    王嘉福头一次见过煞是壮观的德国的标准厂房。

    副总经理费里克斯先生陪同王嘉福和爱丽丝参观了厂区。

    放眼望去,十几个用白色彩钢板建造的厂房,像巨大的桦树木一般整齐地摆放在空地内。厂区街面一尘不染,十数个雕塑立于厂区人行道,数百棵行道树像德国士兵一般,保卫着雕塑。

    每个厂房内,在规定区域内统一规划,各种设备的间距像乐谱的小节线一样准确。安全信道宽度、长度,人行通道宽度均匀;区域划分,包括加工区、产品存放区、原料存放区、休息区、配电、动力柜等,十分规整……

    抬头望去,王嘉福感到厂房棚顶的照明灯,灯与灯之间的距离误差,似乎以毫米级定位……德国人的精细,从厂房布置到设备布置上,足以让人看得吐血,望尘莫及。

    “这就是我们的厂房和设备情况,还望王先生多多批评,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改进方案。”参观过后,费里克斯对王嘉福道:“王先生是纺织机械专家,请你一定不要客气,我们将虚心接受你的批评。”

    “费里,你客气啦。”王嘉福面对如此精细绝美的厂房和设备规划,只有咋舌的份,哪能挑出毛病,道:“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工厂,最精良的布局,我需要好好向你们学习。”

    费里克斯晃动着贼亮贼亮的半个秃头,道:“我们的工厂,每天都在寻求改进,在改进的过程中不断向前行走。其实,我们在几年前就应该合作,今天终于补上了当年的遗憾,期待我们下一步合作成功,合作愉快。”

    王嘉福心想,能与世界纺织机械巨头赐来福公司合作是个幸事,也是偏得,就看对方开出什么条件了。

    但他此次前来,主要任务是为改造千合纺织厂的络筒机而来,是来学习赐来福公司的技术。虽然自己的大脑中装着后世的纺织科技知识,也仅限于理论方面,实际技术操作和运用方面,还需多多加强。

    “是呀,那时候我因为健康等等原因没能来德国,遗憾。但好事多磨嘛。”王嘉福道:“赐来福公司的设备和管理没有问题,主要的问题在于产品的开发和技术研制与推进的方向上面。”

    “王先生所到了点子上,上次你给我们的络筒机技术方案,我们经过验证后,效果十分理想。这个方案,突破了困扰我们多年的技术瓶颈,一下子把络筒机的路走宽了。”费里克斯道:“走,我们到办公室谈谈。你有什么条件可以跟我提出来,我们可以商量,不要客气。”

    王嘉福以为,费里克斯只是个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按照锅内的习惯,这种重大的合作应该与赐来福的总经理谈。

    “合作的事情,是我们两个谈吗?”王嘉福问道。

    “是的,技术生产与技术合作,由我全权负责,不需要其他人员参与。我们两个谈好了,就可以签订合同。”费里克斯道。

    直到现在王嘉福才知道,在赐来福公司,总经理不管公司里的事务,所有大事小事都由费里克斯主管。

    费里克斯的形象在王嘉福的心中一下子高了很多,他万万没想到,去机场迎接他的人,会是在公司说了算的人。更没想到这么一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会亲自开车去机场迎接他。

    王嘉福在车上,还跟费里克斯没大没小地开玩笑斗嘴,他感到愧疚,有些不知所措。

    费里克斯的办公室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样子,显得十分拥挤,一个写字台前边放着一个沙发,可以插脚的地方实在不多了。

    “请坐,我给你们冲杯咖啡去。”费里克斯道。

    “谢谢!”王嘉福道。

    “谢谢!”爱丽丝道:“我去香港之前你就在这里办公,办公室里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费里克斯挤挤***地从王嘉福和爱丽丝面前走过,膝盖碰撞膝盖。他从一个小抽屉里取出两包咖啡和两只杯子。

    “是呀,我是个习惯孤独的人,喜欢狭小的地方,好像这里离神更近一些。”费里克斯道:“在这里写技术方案,更有灵感。”

    爱丽丝道:“王先生你或许不知道,赐来福公司的重要纺织机械技术方案,几乎都出自费里先生。他在国际纺织机械科技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世界纺织机械天才。”

    “是嘛,哎呀,我是有眼不识泰山呀!失敬失敬!”王嘉福根本没想到,眼前这位其貌不扬、与众不同的半秃头,竟是一位杰出的大人物。

    “将来,我要多像费里先生多学习,多多想你请教。”王嘉福道。

    “哪里哪里,上次我看过你给我们的络筒机技术改造方案后,我觉得你才是世界纺织的天才,你才配得上这个称号。”费里克斯道:“按照你的技术方案,我们将设计方案改进后,产品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

    王嘉福忽然想起当年自己敲竹杠的龌龊样子,有些过于小人化了,觉得十分可笑。

    “很抱歉,当年冒犯了赐来福公司,从你们这里得到了不少好处,嘿嘿。”王嘉福道:“当时,我看你们的技术存在缺陷,为了引起你们的重视,也是当时我手上的确需要一些资金和物资,才出此下策。”

    王嘉福似乎想要替自己开脱,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

    “我们的工作原则是,只要对公司技术有推进作用的建议,无论对方采取哪种方式运用何种态度,我们都会笑纳。就是因为你的建议,我们突破了技术瓶颈,使我们在络筒机技术领域,向前买进了一大步。”费里克斯道。

    费里克斯的这句话,触动了王嘉福内心中最脆弱的部分。在千合市乃至和平省,如果能有赐来福公司的度量和对科技求真的态度,企业的技术也不至于落后如今的地步,各科研院所,也不会研究不出好的技术和设备。

    “我想请教一下费里先生,我始终在思考,赐来福公司为什么能在全球纺织机械领域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远远领先于其他同行。这一点,是我想要向你们讨教和学习的地方。”王嘉福道。

    “很简单,科技+人才=未来。我们一贯重视科技创新和研发,重视科技人才,所以我们才拥有了未来。”费里克斯道:“其实科技和人才始终锁在一起,当科技人才研发出相应的产品的时候,我们对他一定会有不菲的回报,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