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不怕辛苦,只怕辜负 » 《后记》

《后记》

    历经十个月,终于快要写完。为什么要说终于呢?那是因为前四个月我已经完成创作的百分之八十,而最后的百分之二十竟然花足足半年时间。这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过幸好的是,这本书还是要来到结尾啦。

    其实,这本书应该要在2014年开始写的,然后在2015年出版。因为那时候的我刚刚结束高中三年的生活,那时对高中所发生的故事还历历在目,包括一切故事的细节部分。然而很可惜,那时候又没有想到要写这样的一本书,以此给你们带来一些启示。

    因为这本书来晚两年,所以这里面很多故事的具体细节也都忘得一干二净而导致在写的过程中难以平凹。说真的,这本书写得还不算好,当然也不太差,哈哈。

    说到这本书,它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对于它的出现,也觉得很突然。那是在2016年8月底的某一天下午,午睡后翻开刘同的新作品——《向着光亮那方》。这本书是刘同的第三本书,也是它十年北漂以及各方面的经历汇聚而成的代表作,很有现实性以及吸引力。而在一边细细品味着感人的故事,一边在思考着作者当时的状况以及对比着他现在的生活。他以前的生活很现实,而现在的生活因为梦想而很充实,现在的他也很快乐,因为之前出的两本书给许多读者带来光明。

    想到这里,我突然也想着:“要是能跟刘同这样就好了,不但自己充实,而且能用自己的故事影响着别人。”想着想着,很快脑海里就呈现出“我要写书,我要出书,我也要影响许多人”的想法。当脑海里有这样的想法后,并没有觉得自己不行或者不能,而是第一瞬间就知道自己要写一本怎样的书且要怎么写。

    “写高中三年的经历吧,因为那三年的我们实在是太努力了,而这个过程中也发生许许多多值得后人学习以及思考的故事。”我在心里默念着,并坚定着。

    决定好要写一本这样的书后,当时的自己也没计划着要写多久,要写多长,要写多少故事,只是想着尽力去写吧,尽力把故事写好吧。第二天,就开始为这本书构思,写什么故事,如何写得更值得读者阅读以及学习,如何将故事写好,这些问题想了两天两夜,之后就在一边回忆以及一边思考中动手下笔。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也遇到不计其数的困难。其中有文采不够,故事情节不清晰,文章结构不明显以及一整天都写不出几个文字来等等。面对困难,坚持二字让自己写到这一步。越是困难,越是坚持,越是不断地写,通过不断地写让自己锻炼出文采,也锻炼出信心。而到实在是写不出文字的时候,就会先放下手下的写作,转而是拿出刘同以及卢思浩的书来看,一边看一边感悟一边寻求灵感,看出灵感后,又回到电脑前重新开始写作。

    其实,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始终是那一句话,贵在坚持。

    这本书是写我以及同学们高中三年的经历,这段经历很辛苦,但我们却能在艰辛中看见希望。第一章是写我们高一的生活,青春懵懂,却有着远大的理想;第二章就是我们七班高二这一年的奋斗史,遇到挫折,却永不言弃;第三章写的是我总结出来的学习经验,实用,值得借鉴;而第四章就是我们七班高三这一年的学习状况,不怕辛苦,你追我赶,勇往直前;最后一章写的就是我们班高考后的生活状况,青春已无悔,尽情洒脱吧。

    三年前的自己回顾起那三年的经历,脑海里全是自己失败的样子,非常难受。而现在回想起那三年的生活,却很欣慰,依然会被那个付出无限努力的自己所感动。虽然没能考上中山大学,没有收获成功,但是并不失落,因为我不负自己,不负父母,不负老师,不负青春,不负梦想。现在,又一个三年过去,现在的我很好。幸好那三年的自己一直在努力,这才让我在之后的三年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平稳以及更远。\t\t\

    最后,感谢所有人,感谢出版社,也感谢这十个月的经历,最终能够让这本书与你们见面。亲爱的读者们,愿这本书能够给予你们一些启发,也愿你们在看完这本书后能够不怕辛苦,然后去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