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糊涂大帝 » 第一百七十三章 登闻鼓

第一百七十三章 登闻鼓

    “彬叔若无要事,不妨留下吃一顿便饭。”李景裕没有再多说北方的战事,毕竟自己现在还完全插不上手,多说无益,还是抓紧时间发展自身实力为好。

    “多谢殿下厚爱,不过我还是想先去县衙了解清楚情况,方便日后的工作。”既然答应了兼任淮阴县县令,李全彬自然要把事情办好。

    “嗯,这样啊,那你先去忙吧……哦,等一下,我想起了一件事,淮阴县的县衙外居然没有安装登闻鼓,之前踹门踹到我脚都痛了,你有时间就安排人去将登闻鼓安装好。”

    “登闻鼓?殿下,县衙外为何要安装登闻鼓?”李全彬一脸疑惑的看着李景裕。

    “这还用说吗,当然是因为……哦……”李景裕突然想起了在县衙外放置登闻鼓是在宋朝之后才开始的。

    登闻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一直以来都众说纷纭。相传远在尧舜之时,就有“敢谏之鼓”。凡欲直言谏诤或申诉冤枉者均可挝鼓上言。

    到了周朝,则悬鼓于路门之外,世人称之为“路鼓”。由太仆主管,御仆守护,百姓有击鼓声冤者,御仆须迅速报告太仆,太仆再报告周王,不得延误。

    到了西晋时期才正式在朝堂之外悬置登闻鼓,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直接向皇帝申诉冤情。

    魏晋之后,历朝历代都设置登闻鼓,方便百姓直接向皇帝申冤。

    可登闻鼓虽设,但考虑到要向皇帝直接告御状,除非事情危急、冤情极大,臣民实在是已经走投无路了,否则没有谁会轻易敲打这登闻鼓。毕竟天威难测,谁也不敢保证这鼓要是真敲了,皇帝绝对不会翻脸。

    所以登闻鼓虽然很早就出现了。但是,真正让登闻鼓制度达到顶峰的还是非宋朝莫属。

    不是因为宋朝专门设立了登闻鼓院和登闻鼓检院,而且两院均受理吏民申诉之状,而是因为宋朝敲登闻鼓的门槛最低,而受到的重视程度最高!不像明朝那样,除了明太祖朱元璋特别重视登闻鼓外,其他时期则流于形式;更不像清朝那样硬性规定“必关军国大务,大贪大恶,奇冤异惨”之事才可以击打登闻鼓。

    有两件趣事可以说明宋朝登闻鼓制度的优秀。

    公元993年,有一个叫作牟晖的普通百姓敲打登闻鼓,吓得窝在皇宫里养伤的宋太宗赵光义赶紧召他进宫中询问。

    谁知这牟晖见了皇帝之后,所诉说的“冤情”却并不是什么大事,而是他家的母猪跑了,找了好几天都找不到,便来找皇帝诉苦。

    竟然就为了这样的小事去敲打登闻鼓告御状!

    宋太宗赵光义都快被气笑了,随手赏赐给他一千钱,算是补偿了他走丢母猪的损失,就打发他走了。

    等到牟晖离开后,赵光义才笑着对身边的大臣说道:“今日有人敲登闻鼓来问朕找寻他家走丢的母猪,但朕又何尝见过他家的猪。然朕与卿所共喜者,乃知天下已无冤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