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糊涂大帝 » 第二百六十五章 摇摆不定

第二百六十五章 摇摆不定

    事情是这样的,耶律德光率兵灭掉后晋之后,后晋的雄武节度使何重建以秦州、成州、阶州三州投降了后蜀。

    后蜀皇帝孟昶闻讯大喜,想趁机吞并关中,于是便派山南西道节度使孙汉韶率军攻打凤州,试图完全恢复前蜀王衍最巅峰时的疆域。

    此时,晋昌军节度使赵匡赞,也就是赵延寿留在中原的儿子,听说杜重威造反失败,被刘知远生擒,担心自己也不能保全,索性就投降了后蜀。并请求孟昶派兵接应,合力攻打凤翔。

    孟昶得报自然是非常高兴,立即命中书令张虔钊为北面行营招讨安抚使,宣徽使韩保贞为都虞侯,率兵五万,取道散关,支援赵匡赞。

    孟昶又下诏,命令何重建为副使,领部众取道陇州,与张虔钊等人会师,然后一起赶往凤翔,并命都虞侯李廷圭统兵二万,绕出子午谷,声援赵匡赞。

    凤翔节度使侯益得知孟昶派大军攻打凤翔,吓得惊慌失措,正准备上表告急,后蜀的使臣吴崇晖就来到了凤翔,带来了何重建的手书和后蜀枢密使王处回的招降信,内容无非就是晓以利害,劝侯益归顺后蜀。

    侯益也担心后汉的援军来得太慢,于是干脆就向后蜀投降,交出了凤翔的地图、兵籍,请吴崇晖带回后蜀。

    侯益投降了后蜀,赵匡赞却变得摇摆不定了。

    赵匡赞投降后蜀时,判官李恕就极力劝阻,说道:“燕王(赵延寿)当年投身契丹,并非出于自愿。如今,刘知远刚得天下,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如果认罪归顺,一定能保全富贵。”

    赵匡赞思来想去,觉得有理,于是便派李恕去后汉献上降表,请求入朝觐见。

    刘知远收到赵匡赞的降表后,便质问李恕道:“赵匡赞当初为何要依附于蜀国?”

    “燕王现在还被扣押在辽国,赵将军担心陛下猜疑他,所以只好依附蜀国以求苟安。”李恕接着说道:“不过,经过下官的劝阻,赵将军现在已经很后悔了,所以派我前来向陛下请罪。”

    “赵延寿父子,乃是朕的故交!如今,赵延寿被卑鄙无耻的契丹人扣押,朕又怎么忍心加害他的儿子呢?”刘知远大度地说道:“你回去告诉赵匡赞,叫他不必多疑,放心入朝就是。”

    李恕拜谢而去。

    不久之后,刘知远又接到了侯益的请罪降表,与赵匡赞一样,他也准备叛蜀投汉了。

    这时候,右卫大将军王景崇还没有起程,刘知远便将他召入寝宫,给了他一道密令:“密切观察赵匡赞和侯益的一举一动,大军到达后,他们若已经出发来京就不必过问了,如果还在迁延观望,可以随机应变,便宜从事。”

    便宜从事,就是赋予了王景崇生杀大权,他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决定是杀是留,必要时甚至可以先斩后奏。

    王景崇领命后,率军起程,直奔长安。

    赵匡赞是真心降汉的,他担心蜀军来了,自己就难以脱身,于是不等李恕返回,便急匆匆地离开长安,奔赴汴京,途中与李恕相遇,得知刘知远的意思,心中大定,更加放心前行。

    王景崇在途中与赵匡赞相遇,经过短暂的交谈后,就放赵匡赞去了汴京,自己则率军直奔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