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糊涂大帝 » 第三百四十章 类比

第三百四十章 类比

    “殿下!”

    刚刚接替李忠成为亲兵卫队队长的林仁肇抱拳躬身,向李景裕先行了一礼,随后说道:“毫州和单州,军民人等对殿下并无认同,末将以为,殿下不必在彼处花费太多精力,应当密切留意河东军的动向。河东一旦发兵,郭威必将疲于应对,到时候殿下自可见机行事!”

    “虎子以为该当如何行事?”虽是听出了林仁肇话中的意思,但李景裕还是向他追问了一句。

    “舍弃毫州、单州和宋王的称号!”保持着抱拳躬身的姿势,林仁肇对李景裕说道:“激那刘崇出兵,趁郭威出兵抵挡之机,联合符将军对汴京形成夹击之势。到时候即便郭威能够及时撤回汴京,西有刘崇,北有符将军,东有殿下,量那郭威本事再大也是掀不起风浪。到时候再加上我大唐的援军,殿下自可一战而定中原,建立不朽的功勋!”

    听了林仁肇的一番话,李景裕沉默了。

    这个计策看起来完美无缺,也能快速将中原平定。

    但有一点却被林仁肇给忽略了,那就是人心!或者说是南唐皇帝李璟的心!

    好高骛远根本不足以概括李璟这个人。李璟这个人很复杂,想要看明白这个人,必须要跳出时代的限制,站在历史的天空中,全面审视这个人。这些条件是林仁肇所不具备的,他现在只看到了李璟的雄心壮志以及李璟即位以来,南唐仅在福州城下吃过败仗,以此来判断李璟眼光毒辣,绝对不会错失良机,见到李景裕等人围攻汴京,南唐到时候必然会出兵支援。

    但是李景裕身为穿越者,了解这一段历史,自然不会像林仁肇这样想当然了。

    李璟的文化水平那是毋庸置疑的,《词史》中对他的评价是:“言辞者必首数三李,谓唐之太白,南唐之二主与宋之易安也。”

    南唐之二主,指的就是南唐中主李璟和南唐后主李煜,李璟的词曲造诣极高,但传世极少,所以把南唐二主只算一李,但南唐后主李煜可是号称“千古词帝”的存在,能和他并称,李璟的词曲造诣那是可想而知。

    但文化水平高不代表就是一个优秀的皇帝,李璟的文化水平再高能高得过宋徽宗赵佶?宋徽宗赵佶最后还不是把自己的国家给玩残了。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皇帝,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缺一不可。李璟的政治能力那是毋庸置疑的,强如柴荣都要在他手中吃瘪,但军事能力却是一言难尽。别看他现在威风八面,即位以来,降妖贼,灭闽国,除权臣,拓疆土,一时之间南唐国富兵强,众国侧目。很快李璟就会到达他的人生巅峰,但是到达巅峰之后,不管往哪边走都只会是下坡路。

    后世人经常拿李璟父子与南陈的陈顼父子类比,好像也没错,南唐和南陈都是偏安江南的小朝廷,李煜和陈叔宝两人都因为醉心于诗文声乐,而荒废朝政,最终都亡于北方强国之手。

    但李景裕觉得这种看法不够准确,李璟是有开疆拓土之心,陈顼却只想着划淮而守,苟安江南,两者的志向不同,行事作风自然也有所不同。

    李景裕觉得李璟更像是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两人即位之初就笼罩在前任皇帝的阴影之下,更可悲的是两人的前任皇帝都是大有为之君。李昪以乱世孤儿之身,不阶尺土(不凭借祖上留下的一尺土地),称霸江南。挟莒人灭鄫之谋,创化家为国之事,在位七年间,息兵以养民,得贤以辟土,有古贤主之风。赵匡胤就更不用说了,创业垂统之君,起于介胄之中,践九五之位,北御契丹,西捍河东,袭荆湖,卷五岭,吞巴蜀,扫江南,服吴越。在位十七年间,释藩镇兵权,绳赃吏重法,以塞浊乱之源。务农兴学,慎罚薄敛,与世休息,迄于丕平。

    笼罩在这样庞大的阴影之下,李璟和赵光义的心理压力那是可想而知。虽然两人都想努力走出父兄的阴影,但这又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