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糊涂大帝 » 第四百零一章 安排

第四百零一章 安排

    晋阳城,刘崇修建的“伪”皇宫中,柴荣眉头紧锁,满脸的愁云,一副北汉疆域地图就挂在面前,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代表着敌情的红色箭头,四面八方,将忻州围得水泄不通!

    忻口之战,后周军大败,前锋大将史彦超中伏战死,契丹人一连扫荡了忻州周边数县之地,劫掠人口数万,财物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该死的契丹人,占我城池,杀我百姓,此仇此恨,不共戴天!”

    “还请陛下立刻出兵救援,打退契丹人!”

    “末将不才,愿为先锋,救援忻州,护我疆土!”

    一众武将纷纷请求出兵救援忻州,一来,他们都是统兵大将,要想建功立业,就得打仗,否则就失去军人的价值了;二来,武人都有争强好胜之心,与北汉将领交战,那都只是汉人内部的争斗,只有打败异族敌寇,那才有资格夺取“汉人第一猛将”的桂冠!

    “我军长途跋涉,连番恶战,将士们已是疲惫不堪了,为今之计,应该好好修整一番,养精蓄锐,等到粮草、军械都补充完备之后,再行进兵救援忻州不迟!再者,契丹铁骑纵横漠北,罕有敌手,面对如此强敌,咱们还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稳打稳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将契丹人赶出河东便称得上是大胜!”

    文臣的意见与武将完全相反,他们一切求稳,不愿冒险。

    双方一边主守,一边主攻,说的各有道理,柴荣也不禁犹豫起来。打吧,面对强敌,自己没有必胜的把握,一旦战败,后果不堪设想!守吧,自己又不甘心向异族人示弱,要知道自己的偶像可是威服四夷的天可汗李世民呀,怎么可以向契丹人低头呢!

    想到这里,柴荣的目光落到了张永德、李重进身上,二人既是军中大将,又是柴荣的亲戚,说起话来,自然很有份量了!

    “夫战,勇气也,岂有大敌当前,我军却未战先退的道理,臣追随先帝以来,逢战必先,一往无前,这才有了今日之功绩!”

    李重进这一番话,一是提醒柴荣不可未战先退,二是说明自己是靠实打实的战功晋升的,绝不是靠那姻亲关系。

    张永德这一次难得的没有跟李重进唱反调,站在一旁默不作声。

    原因也很简单——他们二人都是武将!

    “好,既然如此,那就出兵迎战!传令全军将士:修整三日之后,开赴忻州,与契丹人决一死战!”

    “诺!”

    一番商议之后,柴荣决意出兵,要将契丹人彻底打怕了!

    不过既然决定了出兵迎战,那就要安排好人守城。

    这个人选是一个大问题,虽说柴荣先前曾立下誓言,谁能攻破晋阳城,生擒刘崇,谁就能成为新任河东节度使。但是现在晋阳城是自己投降的,那这“河东节度使”的头衔要花落谁家呢?

    刘承钧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不但不可能,柴荣还必须把他带在自己身边,时刻监视,不让他有搞怪作乱的机会。

    刘词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老成持重,又素有功勋,当个河东节度使倒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大军出征在即,没有刘词在军中坐镇,柴荣自己也无法安心。

    李景裕决堤放洪,以洪水围困晋阳城。能够拿下晋阳城,大半的功劳都可以算在他的头上,战功是够了,但李景裕已经是徐州、宋州两大重镇的节度使,要是再加上河东节度使,那就是一人身兼三镇节度使。这样的人物在历史上不是没有,那个人就是缔造了大唐安史之乱的安禄山!所以后世的历代帝王都不会允许麾下出现这样一人身兼三镇的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是不可能的了,但是晋阳留守还是可以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