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草根姐妹 » 第二章 流亡主任(下)

第二章 流亡主任(下)

    我一周8节课,刘琳一周20节课,我俩约好,每天吃过晚饭一起散步。我决定每天带着刘琳走一个新地方,让她见识一下湘西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3月下旬的某个下午,我们在校园的翠山上漫步,这座山在地图中寂寂无名,大约有1000平方米宽,山峰大约有50米高,山中长满了各种杂树,松树、柳树、桂花树、花椒树都有。我和刘琳顺着上山的石阶慢慢走着,路上铺满了黄色绿色红色的落叶,路两旁长满了青色的苔藓。麻雀、喜鹊等鸟儿在林间跳跃着、飞翔着,树林间到处响着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山坡上还长着不少不知名的野花,不少蜜蜂和蝴蝶在花朵上空盘旋。我们一边走路,一边交谈。我问刘琳她的家乡有没有这些植物,她说,东北跟湘西一样,也有这些植物,那里的气候比这里冷很多,环境跟这里一样优美,多山多水,山上也有松树和野花。我问她喜欢山还是喜欢水,她说,比起水来,她更喜欢山。山的形态是千变万化的,水的姿态相对来说中稳定统一的。刘琳说她更喜欢多变的事物,她问我喜欢稳定还是变化。我告诉她,我跟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更喜欢稳定的生活,因为稳定意味着安逸和舒适。刘琳说,稳定也意味着呆板和无聊。我问她,东北人冬天会不会冻掉鼻子?她说不会的,东北人像北极熊一样耐寒。我问她为何身材那么苗条,她说她爱运动,游泳、跳舞、瑜珈她都喜欢。我们走到山顶上一个亭子里,这亭子是由巨大的木柱造成,亭子两檐雕刻着龙凤的花纹,喻示着龙凤呈祥,亭子下面是一条长廊,长廊两边各有一排长椅,我拿出一张纸巾把椅子擦干净,请刘琳在长椅上坐下。

    “东北也有这样的亭子吗?”我问刘琳。

    “很少,我以前从未见过这么壮丽的建筑。”刘琳说。

    我说:“这种亭子自古以来在湘西就很多,它为男女约会提供了便利。”

    她问:“约会?为什么?”

    “是的,古代汉族人讲究男女授受不亲,恋爱被视为淫邪。这种亭子大多建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是恋人表情达意的好地方。”我说。

    刘琳说:“我们俄罗斯族的婚恋比较自由,大家觉得恋爱是天经地义的事。我祖母是俄罗斯人,我爷爷是中国人,他们就是自己恋爱的。”

    我说:“难怪你这么高,这么白,原来你有俄罗斯血统。”

    我俩正亲热地说着话,我们中文系的向书记牵着他五岁的儿子从山下走来。向书记不高不矮的身材,四方脸,五官端正,神情和蔼。向书记的儿子向天一眉清目秀,肤色白晰,一双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乌黑发亮。向天一看见刘琳,有点惊奇,站住脚,用乌溜溜的黑眼珠盯着刘琳看。刘琳微笑着伸出手,想抚摸向天一,向天一鼓着腮帮,对着刘琳吹出一个大大的泡泡。

    “好可爱的男孩!”刘琳说

    向天一瞪着眼睛看刘琳,说:“外国阿姨。”

    刘琳笑起来,说:“我是中国人哦。”

    向天一眼珠转了转,问道:“你有糖吗?”

    刘琳不由得笑起来,说:“对不起,如果我知道会遇见你,我一定准备一些糖果。”

    向书记不好意思地拉起向天一的手,说:“小孩淘气,见笑了。”

    我说:“哪里,向天一很可爱很机灵的。”

    向书记说:“你们聊,我带他去找野果,天一,跟阿姨说再见。”

    向天一挥挥手:“Bye-bye.”

    我和刘琳也挥挥手说:“Bye-bye.”

    这次翠山之行,我们收获颇多。下山的路上,我采摘了许多野花,刘琳拾了很多松果。我发现我和刘琳都非常喜欢大自然。我俩都是文科硕士,都有几分艺术天赋,都喜欢大自然这种天然的诗情与画意。我俩的经济能力也相差无几,我们都是没有外援的单身,都是来自底层的草民,都靠自己微薄的薪水养活自己,我们没有能力去参加一些需要花费的活动。我们都是艺术的爱好者,都是人到中年经历过许多沧桑的女人,所以我们活得非常清醒,业余时间亲近大自然,对我俩来说,是一件既实惠又愉快的活动。我们走回公寓,我把手中的野花分给她一半,她把拾到的松果分给我一半,我俩都满载而归。她问我明天去哪里散步,我说明天我们不要吃晚饭,去校外的小吃街,吃点有意思的东西。

    第二天下午刘琳有四节课,下课回来时,她的脸有些苍白。我问她还有没有力气去校外的小吃街,她说可以。我俩从学校侧门走出,向右拐一个弯,大约走了500米,就到了校外的小吃一条街。这条街建在一个陡坡上,道路两边有密密麻麻的小吃店,田螺米线、糯米糍粑、小笼包、油条、米豆腐、臭豆腐、卤鸭脖应有尽有。刘琳看到这么多奇奇怪怪的特色食物甚是惊奇,每到一个新店子,她都要凑近去看仔细,研究这些食物是怎么做出来的。我带她走进一个臭豆腐店,找了张干净的桌子坐下。

    “我请你吃一些湘西老百姓爱吃的食物,这个是臭豆腐。”我说。

    “我们东北人特别爱吃冻豆腐。”她说。

    刘琳又问:“湘西人为什么喜欢吃发臭的食物呢?”

    “它很美味!”我说。

    “真的?”

    “真的!”

    店老板端了两盘黑得像焦炭一样的臭豆腐上来,摆在我和刘琳的面前,一阵浓烈的臭味扑鼻而来,刘琳用她的纤纤细指捂住了鼻子。我拿起筷子在豆腐中间戳了一个洞,从洞中散发出一阵沁人心脾的甜香。我咬了一小口,真香啊!豆腐咽下去了,口里还留着余香,刘琳模仿我的样子在豆腐中间戳了一个洞,然后用筷子夹了一小块吃进口里,我满怀期待地看着她。

    “确实很美味!”她说。

    “湘西有很多奇妙的食物,我会带你去看。”我说。

    这个时候,我的视线里又出现了一个熟悉的人物,向书记和他的儿子向天一。这一次,向天一高高地骑在向书记的肩膀上东望西望。向天一乌溜溜地眼珠转来转去,一下子瞄到了白皮肤金头发的刘琳。

    “外国阿姨!”向天一喊道。

    向书记转过头,看见我和刘琳,他的表情毫不吃惊,好像一切都在他意料之中。

    “小朋友,快过来,我请你吃臭豆腐。”我说。

    “我有一块巧克力,你想吃吗?非常甜!”刘琳从包里拿出一块巧克力糖,对着向天一晃着。

    向天一嚷道:“爸爸,我要吃巧克力。”

    向书记说:“不要理他,你们吃你们的,我带他去那边看看。”

    向天一骑在他爸爸肩上,对我们做鬼脸,我和刘琳都笑起来。我问刘琳,将来她愿不愿意帮着养外孙,她说当然。刘琳打开手机,给我看她儿子和女儿的相片,她滔滔不绝地跟我说儿子女儿的事情,爱子之情溢于言表。我也给她看我儿子的相片,告诉她我儿子现在西京一所国际中学读书,理科成绩非常好,将来可能成为科学家呢。我们两人说着话,每人盘里的臭豆腐很快吃完了,刘琳有些意犹未尽的样子。我说,我们去别的地方,还有更好吃的呢。我们走出臭豆腐店,我带着刘琳走进一家米豆腐店,开店的老板是个浓眉大眼的少妇,长圆脸,小翘鼻,样子有点像电影明星刘晓庆,这家店就叫“晓庆豆腐店”。这家店还有削豆腐表演:美艳的老板从冷水里捞起一块米豆腐,紧握在左手心里,从手心里挤出一小团雪白滑润的米豆腐,右手拿一个白色的汤勺,把左手心挤出的米豆腐轻轻一刮,一个个圆溜溜滑嫩嫩的豆腐就掉进一个装满冷水的盆里。刘琳看得两眼发光,我建议她试一下,她问可以吗?我说当然可以。美艳的老板听到我们的对话,对周围的食客们说,美女表演削豆腐,大家欢迎。围观的食客们都纷纷鼓掌。刘琳挽起袖子,洗了手,站到豆腐摊前。她伸出右手捞起一块米豆腐,右手拿起勺子,试探性地轻轻一刮,一个圆圆的米豆腐团就掉进盆里,刘琳高兴地笑了起来,她左手一使劲,又挤出一块豆腐团,她拿勺子一刮,又掉下一粒米豆腐,刘琳试了两次,胆子大了,一挤一刮配合得更好更快了,很快削下一大堆豆腐粒。我说这么多够两碗了,不用再削了。老板娘说,今天的米豆腐我请客,感谢美女帮我表演。刘琳抓起老板娘的手,连声道谢。不一会儿,老板给我们送来了两大碗米豆腐,古色古香的青花瓷碗,里面盛着雪白晶莹的米豆腐,米豆腐里面搁了红红的椒油、绿绿的葱花、黑黑的豆豉,还有一个黄澄澄的煎鸡蛋。刘琳拿起勺子舀起一口,放进嘴里,细细品味,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是米豆腐,由大米做的。”我说。

    “豆腐和米豆腐的区别是什么?”刘琳问。

    “原材料,豆腐是豆子制作的。”我说。

    刘琳夹起一颗豆豉:“这是什么?”

    “这是一种发酵的豆子。”我问。

    “老干妈,对不对?”刘琳问。

    “跟老干妈差不多,这个没有添加防腐剂。米豆腐这种食物能够在湘西流行,得益于一个著名的电影明星。你猜是谁?”我说。

    “谁?巩俐?”刘琳说。

    “不是,是刘晓庆。她在著名电影《芙蓉镇》里扮演一个豆腐店老板。”我说:“我是她的粉丝,你是吗?”

    “我不是,我比较喜欢京剧,我是梅兰芳的粉丝。”刘琳说。

    “我也喜欢梅兰芳,周末我们一起看梅兰芳的《牡丹亭》吧。”我说。

    吃完米豆腐,我们已经很饱了。我本来还打算带刘琳去吃蒿菜糍粑的,只能留待下回了。我们手牵着手,沿着来路慢慢往回走。一路上,刘琳惊喜不断。不少店主看到刘琳,都热情地向她问候,刘琳总是微微颔首,恰到好处地微笑回礼,感觉她不是向路边摊的店主回礼,而是向外交部的大臣致意,当然了,她人很高挑,见多识广,本身就具备女王风范。有一些店主友好地送她一些本店特产,她都礼貌地拒绝了。我问她是否喜欢这条小吃街,她说非常喜欢,这些店主非常友好,食物非常美味。我说这些小吃街的店主都是草根阶层,起早贪黑累死累活做生意糊口。刘琳双手合十为这些店主祈祷,她闭着双眼轻轻祷告,一对长长的睫毛微微上翘,甚是动人。我想,她年轻时一定是绝色佳人,如果她懂得用自己的美貌为自己换取利益,那今天的她一定是身家丰厚的富婆,享受着锦衣玉食的日子,也不至于年过天命仍然到异乡打工赚钱。但是,人各有志,她显然不是依靠美貌换取资源的肤浅之辈,她是一个铁骨铮铮的人,从年轻到现在,一直都是。

    南方的春天一直阴雨绵绵,这个周末,天仍在下雨。我站在窗前,呆呆地看着淅淅沥沥的雨点打在树叶上、花朵上、溅在地上、伞上,雨滴顺着屋檐落下来,打在窗户的玻璃上,把玻璃漫漶成雾蒙蒙的一片。我伸出右手食指,在玻璃上无意识地画起来,我画了一个长长的弧形卷发,又画了一张鸭蛋脸,一个高高的鼻子,嘿,这不是刘琳吗?我们还约好一起观赏梅兰芳的京剧呢,我巴望雨快点停下来,我好和刘琳一起出去玩。

    突然,我的手机响了,我接通电话,是刘琳打来的,她说,请我去教她做蒿菜糍粑。,蒿菜糍粑!天啊!这么难做的食物,她怎么想起来的?我只吃过蒿菜糍粑,从未做过,也从未见别人做过,不过教异乡人做蒿菜糍粑,我还是有信心的,就像教外国人说中国话一样,反正他们也不懂。我愉快地答应下来,拿起手机就往外走。我下了楼,走到二单元,拾级而上,到了四楼,我敲了敲门,门开了,刘琳微笑着出现在我面前。她穿着一条米白色的羊毛裙,脚穿拖鞋,围了一条蓝布围裙,两只手上粘满了白色的粉末。我走进厨房,看到盆里一碗面粉已经揉好了,旁边还有一盆切成碎末的蒿菜。我装出很在行的样子,说,蒿菜糍粑很简单的,我教你做。我从面团里拧下直径约5厘米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揉成一张圆形的皮子,往皮里放了一些红糖,然后把蒿菜末添加进去,再把面粉皮子合拢,我努力把蒿菜糍粑捏圆,但是怎么也捏不圆,最好只捏成了一个不圆不扁的奇形怪状的东西,好像三岁小孩捏的泥巴碗。刘琳看着我做的蒿菜糍粑,喃喃自语,说跟食堂吃的蒿菜糍粑不一样。我说当然啦,食堂蒿菜糍粑是批量做的,没有我这个细致。我自己看着也不像,只好说,我们就这样做,做好了放锅子里蒸熟,就是美味的蒿菜糍粑了。刘琳点点头,我们放开手做蒿菜糍粑。我捏一个面团,刘琳捏一个。我揉面皮,刘琳也揉一张。我往皮子里放一勺红糖,她也放一勺红糖。我把皮子捏出花边,她也捏出花边。我俩合力做了半小时,居然做出了20个蒿菜糍粑。我叫刘琳在电饭锅里倒半锅水,我把做好的蒿菜糍粑放在屉子里,再搁在电饭锅的内锅上,盖上盖子,心里得意地想,做蒿菜糍粑这么容易,明天我也开一个蒿菜糍粑铺。刘琳敬佩地看着我,夸我心灵手巧,不仅是个艺术家,还是个能干的主妇。我一时得意忘形,就跟她吹起牛来。我说我读研究生时,为了挣点学费,曾经在一家蒿菜糍粑铺兼过职,我做的蒿菜糍粑又漂亮又好吃,顾客们还送了我一个美称叫“蒿菜糍粑女王”,刘琳认真地听着,不时露出诧异和钦佩的表情。我吹了20分钟牛,估摸着该蒸熟了。我说吃蒿菜糍粑了,揭开电饭锅的锅盖,一阵香味迎面扑来。蒿菜糍粑果然熟了,但是和食堂的蒿菜糍粑真的不一样,首先形状不太像,食堂的蒿菜糍粑看起来又圆润又饱满,我的蒿菜糍粑看起来像一团结实的土块,硬邦邦的。我拿出一个蒿菜糍粑,张口咬了一口,蒿菜糍粑太结实了,没有松软的感觉,又太甜了,甜得发苦。刘琳也拿了一个蒿菜糍粑,吃了一口,赶紧端起杯子喝水。我也不知道蒿菜糍粑为何与食堂的不一样,只好厚着脸皮说,这蒿菜糍粑真好吃。刘琳也连连点头,说很好吃。我想蒿菜糍粑留在刘琳这里,怕她献宝一样拿出去待客,就端起屉子,说,我家来客人了,正想吃我的蒿菜糍粑,我全带走了。说完以后,我觉得今天实在太丢脸,又说,明天中午十二点请你和哈迪尔来我的拿手好菜。刘琳问吃蒿菜糍粑吗?我说不是,吃蛋饺。刘琳说好,明天一定来。

    我提着蒿菜糍粑出了刘琳的家门,笔直往学校食堂走去,我想向食堂师傅请教蒿菜糍粑的做法。我走到食堂小吃部,一个胖胖的师傅寂寞地坐在一堆蒸笼前玩手机。我走到她跟前,先讨好地喊了一句美女,她头也没抬说,蒿菜糍粑卖完了,只有馒头。我说我有蒿菜糍粑,免费送给她。我把蒿菜糍粑从屉子里拿出来,放在桌子上,她一看见蒿菜糍粑就哈哈大笑,笑得我很不好意思。她问哪个做的这号蒿菜糍粑,这还给人吃,给猪吃猪也不理。我厚着脸皮说这猪不理蒿菜糍粑是我做的,虽然不好看,味道超级好。她说你做的,你做的就对了,看你这样子也不像会做蒿菜糍粑的人。我问她我做的蒿菜糍粑为什么硬硬的一坨,她说,你用错材料了,,做蒿菜糍粑不是用面粉,是用糯米粉。我恍然大悟,问她蛋饺怎么做?是用面粉还是糯米粉?她说蛋饺用面粉,但是有点复杂,要先把蛋液拌上盐搅匀,锅里放油烧热,然后用勺子舀一勺蛋液,文火煎成一个圆圆的蛋皮,盛到盘子里,往蛋皮里搁上拌好的肉馅,再合上蛋皮,放锅里蒸熟。我说这么复杂啊,我怕学不会。她说做起来一点不难,就是要耐心。她又说超市里蛋饺有现成的,你不会做,买现成的就好。我说我会做呢,我心想,既然请朋友来吃饭,自己做才有诚心嘛。她这么热心教我,我很感动,请她吃我做的蒿菜糍粑,我自己带头拿起一个就吃,装着很好吃的样子。她不好意思拒绝,拿起一个蒿菜糍粑,咬了一口就吐掉了。我把蒿菜糍粑扔在她桌子上,拔脚向外跑了。

    下午,我跑到超市逛了一圈,思想斗争了半天,还是决定买成品回家。我买了两斤蛋饺,又买了一条鲤鱼,两斤圣女果、半斤香菜、两棵黄瓜,为了展示我的厨艺,我买了一块肉,请超市帮我绞成肉馅,让我包两斤蛋饺我肯定无法胜任,包两个是没有问题的。在付款台,我看到鲜花店新到了很多花,我又买了一把新鲜的玫瑰花。

    第二天早上,我草草吃了一碗方便面,就准备中午的盛宴了。我先把鲤鱼洗干净,抹上盐和料酒,拌上生姜,放在盘子里。蛋饺用一个盘子盛着,准备放锅里蒸,又把香菜洗干净切细,黄瓜切成丝、圣女果洗干净放碗里备用,最后再往碗里打了两个蛋搅匀,把现成的肉馅也拌好放盘子里。我准备好这一切,时间也快十二点了,我赶紧开了火开始蒸蛋饺,然后把碗筷和酒杯都放在餐桌上,把玫瑰花瓶放在餐桌正中,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等刘琳和哈迪尔。十二点正,我听到外面楼梯有脚步声,还有哈迪尔爽朗的笑声,我打开门,看到刘琳和哈迪尔一前一后在楼梯上走。刘琳身穿一件大红色呢子外套,里面配了一件黑色毛线裙,一头金黄色的头发随意披拂在肩膀上。哈迪尔穿了一套黑色的西装,里面穿一件红色衬衣,两个人看起来好像是有意穿了情侣装。我请他们进了屋子,哈迪尔看到餐桌上的酒杯,仿佛一匹情欲发作的公狼见到母狼一样,情不自禁地嚎叫了几声。我请他们坐下喝茶,我去炒菜,请他们见识我高超的厨艺。他们两人都不肯喝茶,要看我炒菜。我系好围裙,为了让自己好看,我面带微笑,手弯成兰花指,轻轻地开了火,又翘起手指往锅里放油,把油烧热,轻轻地舀了一勺蛋液放进锅里,过了几秒钟,我学着电视上看到的大厨样子,端起锅子往上一颠,谁想到锅子太轻,蛋皮一下子从锅里甩了出来,掉在地上。哈迪尔和刘琳都哈哈大笑,我有点不好意思,想找出什么理由解释一下刚才的行为,但是真想不出来。我只好干笑着把掉地上的蛋皮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哈迪尔闻到蛋饺的香味,他揭开电饭锅的盖子,用手拿出一只蛋饺吃了。我用筷子夹了一只放在盘子里,请刘琳尝一尝。刘琳尝完了这只蛋饺,说很好吃,问我还有没有原材料?我指着蛋液和肉馅,说全在这里。刘琳说,我知道怎么做了,我做给你看。她打开火,往锅里倒上油,烧热,然后舀了一勺蛋液放进锅里,用锅铲轻轻一铲,把蛋液翻一个面,关了火,一个圆溜溜黄澄澄的蛋皮就做好了。她把蛋皮放进盘子,又舀了一勺肉馅搁在蛋皮上,用筷子把蛋皮两边合拢。我问她是谁教她的?哈迪尔说刘琳的祖国是享誉东北的名厨。我没想到刘琳原是名厨之后,一惊之后,立即认输。我说做蛋饺我不如你,红烧鲤鱼我可以略显身手。我往锅里倒了油,烧热,把鲤鱼倒进锅里,马上就拿锅铲去铲。刘琳抓住我的手,说不能铲,会把鱼铲碎的。她把火关小,让鱼的一面煎了几分钟,然后用筷子轻轻地给鱼翻了一面继续煎,等到鱼冒出香味时,她把作料放下去,轻轻一拌,这条红烧鲤鱼就煎好了。我把鱼装进盘子里,旁边搁上黄瓜丝和圣女果,自觉红红绿绿的很好看,刘琳也对我竖起大拇指。

    这顿饭,我请刘琳和哈迪尔喝了我自酿的葡萄酒。虽然我的厨艺故事有些失实,但是这葡萄酒倒确实是我自己酿的。那一阵子,我们中文系的教师们流行自己酿葡萄酒,工艺其实很简单。哈迪尔听说我自己会酿葡萄酒,缠着我告诉他怎么酿酒。我告诉他,把葡萄洗净晾干,然后装进干净的玻璃罐密封,过几个月把葡萄渣过滤掉,留下红红的液体就是葡萄酒了。哈迪尔很高兴,喝了一杯又一杯。我怕他喝醉了发酒疯,让他喝了三杯就不准他再喝了。为了转移他的兴趣,我提议饭后我们跳舞,他果然中了我的计,不再提喝酒的事。吃完饭后,我把录音机打开,放了一支舞曲:《友谊地久天长》,哈迪尔很绅士地邀请我跳舞,我跟他跳了一曲,双方都非常别扭:他身高一米九五,我只有一米四九,我跟他跳舞就好像是一个陀螺在他手底下转。他步子又大,他跨一小步,我就要跳一大步,整个过程我都像一只袋鼠不停地跳来跳去。第二支舞曲,他邀请刘琳做舞伴,他俩随着舞曲翩翩起舞,刘琳身姿轻盈,舞步娴熟,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我在旁边看着,觉得他俩真是天作之合,我想,是不是应该给他们造个机会,让他们彼此表明情愫,造就一段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