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雀啄蛇 » 第三十四章 传旧诫说书颂义,遗玉简先生拔舌

第三十四章 传旧诫说书颂义,遗玉简先生拔舌

    玉京城里四方八门十六关,此时人头攒攒,车马络绎不绝。邵平阳的登仙果会,将是五十年来修行道上第一等大事。凡入名册的宗门洞府,无一不得与会金帖,不日便挤满了客店。

    朱福鬻粥贩酒,近也增了不少收入,先将板车买了一件。他柜台上五个伙计,四个都是新来,其中一个人高九尺,狮鬃美髯,常戴一顶靛蓝纶巾。其人口齿伶俐,文采斐然,那班远来的强人硬客,都喜听他讲些过往人物,还有乔明辉刺王杀驾的美事,作了下酒的佳肴。

    尹祎玮徐徐讲完此事,引得座中一阵叹息,他便两手对摒谢客退场。角落中一人忽叫道:“这位长大先生,我听你说完此事,难忍生出许多疑问,不知能否指教一二。”

    “客人但说无妨。”

    “此子刺王杀驾,虽是败了,可也无愧这天榜第二等凶恶。”说话的是一个白面青年,宽额大眼,细鼻微唇,竟是个娃娃脸蛋,“敢问先生可知,那天榜首恶郭迁凶至如何?”

    尹祎玮捻须略思,返回案上捉起一张通缉图录,左右环示众人道:“诸位,可识得此人?”

    众人皆应,道漂泊日久,过客遇人甚多,岂能不知通缉图录,俱曰首恶郭迁是也。尹祎玮笑道:“诸位都是修炼之人,耳明目请,博闻强记,可也认错此人。”

    “如何会错?鄙人自十州来,沿路读榜数百次,怎会认错?”青年骈指作引,壶中茶水便似蛟龙脱出,飞入同座众人盏中,正是四级御气的本事。

    店中气息凝结,数十双眼睛齐齐望来,盯着尹祎玮手中图像,不知有何玄妙。朱福候及此机,提着酒壶走入堂中,叫道:“老夫有幸助得福弘大师擒拿此贼,当时细看,他比此图少一颗痣!”

    原来画中那人双眼角下各生一颗黑痣,头尖尾厚,有如泪垂,再添一分哀伤忧愁颜色。可是未见其人,谁又说得这不是作画的误处,只在心头打鼓。无人注意,外间曲尺之侧傍着个白发老丈,此时正双手微颤,尽力端着酒碗,却难阻之流落。

    “清秋······”

    这声音浑噩痛苦,倒像是腹中发出。他低头遮帽,悄悄张口一啜,便将热酒吸入喉中,就此再不张嘴。伙计打扫曲台,只见一只空荡荡的酒碗,端端盛着五枚铜钱,默默地搁在一边。

    “得亏大将军办这次果会,俺见的奇人也算多了。今日又有一个老头儿,不张嘴能讲话,不开口能喝酒。”

    转街密巷之中,零落躺着几个乞丐,眼睛中闪着豺狼的光。他们支出手杖,点地一飞,皆如轻身功夫的好手,齐刷刷落在人旁。他们围住一个顶戴皮帽,身着棉衣的老丈,将拐杖如刀枪般架出,格在他颈口处。

    “有一天算一天,乞儿不易,老丈休怪。”

    老丈不动声色,那几根棍子也渐渐地格紧,于脖颈处挤出凹痕。

    “不想受苦,就快些取出来。”

    棍下的血管一根根暴起,连着筋肉骨骼,发出咯咯的响声。如众所愿地,老丈终是张开了嘴,两片蜡黄的唇瓣分头裂开,露出当中的腔口。那里生长着两排白亮的牙齿,末端圆钝,周身洁白,隐隐的染着血沫。

    “舌头呢?”

    领头的乞丐心下发怵,踮起脚尖望了望,果真是空空荡荡,空无一物。一段人人都有的柔软物什,于他不见一点儿的枝桠,仿佛遭人连根拔断。

    “罢了,算咱们倒霉,丢了再换一个吧。”

    众人一边答应着,一边重新支起棍子,欲将老丈挑起。只听砰的数声,那几根木头棍棒便如击上金铁,连头折断下来。那老丈身子亦重了许多,如增千斤负担,联合五人之力犹不能架起。

    “走。”老丈浑噩一啸,胡乱打掉周边木棍,接着伸手扼住自家的喉咙,掐得他青筋暴起,满面闷红。头目见状不妙,转身招呼众乞,犹未转回,便觉一般天翻地覆,眼中视野倒旋,竟是掉了脑袋。密巷之中,兀地响起一阵攀爬摔打之声,未久尽数消绝,只余一声哀叹。

    望见尘息,远处跟随的智能和尚跳了出来,横在巷口之处:“阿弥陀佛,看来他便是方丈说的咬舌书生。可怜他以身饲魔,卒尝恶果。大善济苍生,小恶残见人。不知佛祖当如何论断。”

    是夜子时,尹祎玮正才宽衣,斜卧读书于榻,忽闻门箍大响,轱辘滚进一人。

    “九尺雄居,其髯如狮,尔是尹家后人?”

    “正是。”

    尹祎玮下榻欲扶,可那老者双目腥红,两手握颈,一副决然之色。他不愿再作伤人之举,由是箍住那条火舌,当时声嘶也伴力竭:“尔世代读书,孤名其义,不求闻达,所为何物?”

    尹祎玮自幼明事,更以家传训诫为己志,便无许多思索,正身肃穆道:“为天下公明,解不尽之惑,见一切之理。”

    “试论善恶相糅困顿众生之义?”

    “善恶如阴阳,一体之二极也。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生,莫能知其源也。众生疲弊,向善未必能不生恶,行恶未必能不致善。盖一切世事皆以公论断,公善善而恶恶,公善恶而恶善,公善善恶而公恶恶善哉!”

    咬舌书生闻言稍和,向后坐倒于地,掷出一册玉简道:“八百载前,我脉始祖尝于旧国为相。姬寻请以三公,不就,翌日即死,遗后一物一诫。诫曰子孙后世不得仕于大辰;物曰圣贤载物之道,刻于此简。”

    尹祎玮如梦初觉,起身再拜,敬道:“原来阁下便是赵开釜之后赵文墨,人称点墨公子。”

    “后作咬舌书生。”

    赵文墨无奈一笑,欲作还礼,起身之时神情突变,筋脉暴涨,恢复了癫狂模样。

    “我时日无多,今将此道传授于尔,望好生修习。”赵文墨扼住自家脖颈,断断续续地道,“只是劳动贵身,五日后去一趟登仙果会。”

    “可是心事托付,还是言语相捎?”

    “无。”

    说到此处,赵文墨再支持不住,张口抻舌,以齿相凿。那一副白牙软钝,久割不断,不知有何等痛苦。约有半刻,他才切下那条魔舌,默默地吞入腹中。

    “先生大义。”尹祎玮得见大儒,本愿彻夜相谈,受些指点,如今却只自家能言。

    赵文墨眼睛恢复清明,竟流下两股混浊老泪来。他览尽天下书画,深谙其中妙处,却是只字难言。五十年前,他与佛道二士诉愿天地,向痛苦真魔换来通天修为,代价便是这一道戒律:

    “无舌则清,有舌则浊。赵文墨,我令你知道一切事,可是一件也不能说。每次生出新舌,你都要亲口咀嚼吞下,否则便入疯魔。”

    他已然忘记那魔头长相,只是浑噩之间,总能听见他的道歌。

    “对孤川无句疯喋,望秋水有话难说。”

    “痛苦道!”

    “拔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