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桃花深处有神仙 » 二十六章 功德金雨,巨目横空

二十六章 功德金雨,巨目横空

    徐方策想到很多,

    圣人道,按照斜月三星洞中概述,已经在功德气运之上,涉及到法则、存在本身,圣人证道方式各不相同,强弱也有差异;

    圣人的强弱不等于凡间、修仙、仙人的强弱,而更像是克制关系。

    例如水火不容,上清下浊,

    或者用科技文明的词,是光无法逃脱黑洞的引力;

    你不能说是黑洞比光更强。

    但如果直观的通过不可回避的暴力进行比较,确有强弱之分。

    当年心佛祖师证道,一人镇压一个时代,数百圣人,靠的是什么?

    混淆现实和幻想的能力?

    如果真有这么强的圣人道,心佛祖师又是如何消失的?

    去了哪里?

    真仙尚可与天同兽,跳脱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纪元浩劫已有数个纪元被圣人联手化解。

    连真仙都不死的仙霞界,心佛祖师当年第一圣人,有什么能让他消失?

    死了?或者去了像他一样去了其他世界?

    徐方策摇了摇头,此真不可名状之物,无法想象,无法诉说。

    徐方策定了定神,魏晋朝的荒唐,心佛祖师的消失,仙霞界的回忆;在徐方策的心中交织,遐想的畅快和魏晋朝之荒芜带来的冲突感,身处魏晋朝的压抑感,让徐方策用了整整一个白昼才入睡……

    呸!才入定!

    体内《创世诀》被徐方策的潜意识牵引着,

    这是斜月三星洞中记载的根本大法,增减无益,改无可改,是最适合当前徐方策情况的修炼之法。

    徐方策无非照本宣科,这用不到太多心神。

    如此,渐至物我两忘之境界。

    洞中早被徐方策存储了大量桃实,以法术处理过后,相当于最先进的真空保存技术;

    虽尚未涉及时间储存,但放个三年五载不成问题。

    再以《创世诀》调整营养配比,徐方策炼气九层,自没有转换物质分子构成的能力;但《创世诀》的特性,决定其包含着一门可以将食物重归混沌,按需分配的功用。

    除了灵质转换的大难关,涉及真仙层次,徐方策此刻投机取巧的一个质能转换,

    其实也无甚好惊讶的。

    当徐方策在心佛境中享用任意美食,徐方策的身体就会‘自动’完成取出,食用桃实的工作,

    并自动运用《创世诀》在徐方策不用察觉的情况下完成对桃实的营养重构。

    依着徐方策保守性子,

    半年之内,他都不需要出洞觅食。

    正是:桃花林里桃花仙,又栽桃树结桃实;

    桃实珍馐幻百味,创世有法千盛食。

    再见真君辟洞府,一意修得无漏身;

    筑基再造仙胎气,灵质大关仍难平。

    却说徐方策打造洞府,闭关准备花些时日入筑基期,好在此方魏晋朝有个应对。

    那边李存义却要为两位兄长复仇!

    ……

    “《云中洞》讲毕,再传心佛道小讲,可抗击心魔……emmm,可防你们玄力失控走火入魔。”徐方策讲法途中,心情愉快,是自觉应有功德入账。

    想到此方魏晋朝将灵气称呼玄力,也入乡随俗;

    至于改口,心佛道是七擎新佛寺根本大法,根本不是能在朝夕间讲完的;就连徐方策自己也是只领悟到筑基期层次,后续内容尚需要按部就班的解锁。

    完整的心佛道,可助圣人斩心魔;

    炼气期时的心魔,还只是一个恶念,不像修为高深的修士,仙人,动辄化身实体,摧山毁城,涂炭生灵;

    充其量就是引发走火入魔,俗称:岔气了。

    李存义听讲完《云中洞》,自感大有所得,六鼎境界的玄力修为竟然当场突破至七鼎,这不仅是一鼎之差,更是第二重大关的安然度过。

    技术贫瘠的魏晋朝,对仙霞界修士来说如履平地的炼气期两关,对他们来说不仅困难重重,更是凶险异常,若底子不好,甚至有性命之忧。

    魏晋朝修炼体系是九鼎境界,封顶的前朝‘大罪人’秦天帝,也就相当于炼气九层;

    各种手段莫说层出不穷,就是有那么一两项,都被武人们当成绝学。

    不传之秘那都是。

    像原先那剑神卫求来的毒龙剑气,在徐方策看来也就是灵气属性不同;只不过仙霞界,在炼气期没有人会钻研对战技巧,充其量就是小学层次,哪会有人白首穷经的研究应用。

    多做几道百以内乘除法,都是对成年人智商的侮辱!

    因而徐方策虽然会解,但却并不熟练。

    大家都不研究啊!

    若说是更为厉害一点的符箓或上乘武功,说不定徐方策动动脑还有趣一些。

    话说从头,

    李存义如今在林中得法,不仅自觉比自己原先修炼的野路子功法要行功顺畅很多,简直有云泥之别,更是如困龙升天,一举得以突破七鼎境界,实力大增,自是喜不自胜。

    本来他是短剑入鞘,匕首藏身;

    正欲将行,忽闻仙长又传心佛道,不由驻足听了起来;两句功夫,复又将行;

    “仙师此讲上乘武功,自是玄妙,可如今讲心佛道,似乎是专门针对走火入魔,我李存义一生光明磊落,心无杂念,该是无需此法了。然则,我听仙师传法,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仙人传法,神功《云中洞》的语句中实多有伏笔,扣子,神功之奥秘自是博大精深,然而仙师讲到最后,神功自成圆满之时,却竟然仍留有余味!”

    李存义心中极为震撼;

    这说明什么?

    说明能如大道坦途般修炼到九鼎境界的一卷《云中洞》,竟然不是武学的顶点!

    九鼎之上,还有道路!

    李存义心中对徐方策敬畏已不能言表,唯有恭恭敬敬地五体投地,俯身三跪九拜,以示其诚。

    心佛道既与他无用,自是不必再听。

    李存义心中预感,即便他记下心佛道内容,说与旁人,也照样没有清心之能。

    然而他思前想后,不明所以,只能将其归咎于仙人神秘。

    至此,

    李存义独身一人踏上复仇之路。

    “痴儿~”

    正说法间,徐方策单眼微睁,瞧见李存义携刀挟剑孤身离去,不由摇头叹息。

    却不见不夹杂一丝黑色的功德金光,在一片浓墨般漆黑的天空中如甘露般落下,功德金光唯有化神期以上修士可见,徐方策自也不可见,

    却见一场功德金雨,不似徐方策心中所想的大半都落在了矮子李存义身上。

    只剩下三成半,落在了仍在传法二十二比丘的徐方策身上。

    漆黑的天空中,一只没有感情的巨眼睁开;

    覆盖半边天空,颇为惊悚,

    巨眼先是看看这场功德金雨,旋又看看徐方策,渐渐淡化消失,似是从未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