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文景之治 » 皇四子刘恒的智慧:隐忍

皇四子刘恒的智慧:隐忍

    皇子刘友、刘恢、刘建先后去世,赵国和燕国无主。吕太后自然不会放过,这次分封吕氏族人为王的机会。但,她不能做的太明显。否则,会遭到功臣集团和刘氏子孙强烈反对。

    吕太后是这样做的:改封皇四子代王刘恒为赵王。

    那么,刘恒会如何应对吕太后的改封。

    先来看一下,皇四子刘恒的个人信息。

    公元前203年,刘项争霸陷入僵持。这一年,刘邦在河南行宫成皋台迎来了第四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刘恒。

    刘恒迎来了第一个身份:王四子。

    公元前196年,刘邦以子嗣为主,分封了第三批诸侯王。

    刘恒被封为代王,定都晋阳。

    代国封地,位居边塞,与匈奴接壤。

    刘氏先后分封了三位代王,他们分别是刘仲、刘如意、刘恒。

    刘邦平定燕王臧涂,擒拿楚王韩信异姓诸侯王时,分封了第二批诸侯王,是想以同姓制衡异姓诸侯。

    刘仲被封为代王,成为刘氏第一位代王。

    韩王信叛汉,联合匈奴扰代。刘仲弃国南逃,回到洛阳。刘邦大怒,剥夺了他的王爵,将代,分封给爱子刘如意。

    刘如意成为了第二位代王。

    刘邦喜欢这个儿子,封他为代王,却让他徒留长安。贯高谋刺案,牵连赵王张敖。刘邦趁机剥夺张敖的爵位,将爱子刘如意迁到安全且经济富饶的封国:赵国。

    刘如意被封为赵王,代国就封给了刘恒。就这样,刘恒成为了第三位代王。

    按道理说,刘恒在代,也不会长久。

    刘邦攻破梁国,将其一分为二。皇四子刘恒,也该被分封到环境安全、经济好的封地。然,刘恒这个皇子,一点都不受刘邦喜爱和重视,一去就是十几年。

    大汉王朝权力更迭,历经汉惠帝、汉前少帝、汉后少帝。赵王刘如意被毒杀,齐王刘肥郁郁而终,吕太后专权,也没有对代王刘恒出手。

    刘恒在代,回不去,就安心治理他的封国。史料记载,刘恒是这样做的。

    对内:减轻百姓负担,与民休养生息,不断发展生产力。

    对外:睦邻友好,与匈奴和谐相处。

    刘恒在代国做出了成绩,但,他还要表现出昏庸、不思进取。毕竟,一个优秀的人,容易被盯上。尤其是被吕太后盯上,你的人生就到头了。

    刘恒能够保持低调,离不开一个人的细心教导。

    这个人就是刘恒的母亲:薄姬。

    来看一下,薄姬在乱世之中是如何生存?她不仅躲过了残酷的后宫争夺,还把自己儿子培养成了千古一帝。

    薄姬具体名字是什么,没有记载。她的父亲也没有留下名字,只记载了薄氏,是吴郡人。她还有一个弟弟,叫薄昭。

    薄氏出生在战国七雄末期,他与魏国宗室之女私通,生下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薄姬。薄姬是个苦命的女人。她是私通出生,其母,为魏国宗室蒙羞。她没能享受到魏国宗室后代应有的待遇。

    其父薄氏死得早,被葬在山阴。她又经历了灭国之祸:魏国被秦国所灭。

    按照剧情发展,薄姬历经乱世,且被灭国、失父。她的一生,没有太多的传奇。然,历史总是出现意外。

    秦始皇死后,天下大乱,诸侯反秦。薄姬的命运,也开始改变。薄姬的母亲,找了一个人为女儿看相。这个人被后世称为女神相,且被刘邦封侯。她就是许负。

    许负看后,留下了一个预言:生子,当为天子。

    魏母得知这个消息,做了一件事:将女儿送进魏王宫。

    此时的魏王,叫魏王豹。他是西楚霸王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之一。刘邦东进伐项,魏王豹积极参加。彭城之战,项羽绝地反杀诸侯联军,魏王豹死里逃生。

    魏王豹在刘邦和项羽之间做出选择时,得到一个消息,薄姬将会生天子。魏王豹很高兴,干了一件事:坐观刘项争霸,他要当天子。

    魏王豹以母亲生病为由,离开刘邦,返回封地后,与汉交恶,与楚合作。

    可惜,魏王豹运气不好。他遇到了一个百年不出的将帅之才:韩信。

    韩信偷渡大河,用了不到一个月,平定魏国。

    魏王豹被俘虏,押送荥阳。荥阳保卫战前夕,汉将周苛以叛汉的罪名将其斩杀。魏王豹的妻儿,也被汉军俘虏。其中,长得好看的人,填塞刘邦后宫。

    薄姬也是其中之一。

    可怜的薄姬,再一次经历亡国、丧夫之痛。

    薄姬填塞后宫,运气也不好。一年多,连刘邦的面也没见到。当然,现在的刘邦正忙着与项羽争天下,且战事不利。

    也许,是上天为了报答这个苦命的女人。

    又或许是薄姬为人不错,富贵时善待身边人。

    她的命运被两个人改变:管夫人、赵子儿。

    管夫人、赵子儿、薄姬,这三人年龄相仿,命运相似,性格相合。她们以姐妹相称,还做了一个约定:苟富贵,勿相忘。(富贵莫相忘)

    赵子儿、管夫人是魏王豹姬妾之一。也被汉军俘虏,填塞刘邦后宫。这两人长得不错,还会来事,深得刘邦喜爱。

    汉高祖四年,刘邦打了一个胜仗:收复成皋。

    刘邦心情大好,与管夫人、赵子儿为乐。管夫人、赵子儿得宠,也没有忘了苦命的薄姬。刘邦从这两人口中,得知了薄姬的存在。

    刘邦听了薄姬的遭遇,心生怜悯。他去看薄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刘邦见到薄姬,被眼前这个女子吸引。薄姬也会来事,以梦为由,替自己造势。

    她说:昨夜梦见苍龙盘腹。

    楚汉争霸,正在紧要关头。薄姬之言,无疑是告诉刘邦,他是真命天子,一定会赢得最终的胜利。

    一番交谈,令刘邦找到了君王的快乐。

    当夜,刘邦宠幸了薄姬。

    薄姬得到上天的青睐,这一次宠幸,她生下了一个婴儿。这个婴儿,就是皇四子刘恒。按照剧情发展,薄姬生下皇子,将会母凭子贵。然,上天又给她开了一个玩笑。

    刘邦忙着建立大汉王朝诸多事宜,又着手平定异姓诸侯王。薄姬,被刘邦忘得一干二净。

    薄姬身世坎坷,又历经诸多变故,养成了一个性格:与世无争。

    也许,是薄姬有聪明的智慧,知道身在君王家的那些事。

    又或许是薄姬历经岁月,见证了人生起伏,现在的一切,令她满足。

    又或者是薄姬看清了目前的形式。她没有吕后强大的势力,又没有戚夫人能歌善舞。

    她争不过,就不争了,选择随遇而安。

    吕后与戚夫人那些事,薄姬不参与,也不站队。

    大汉王朝,易储风波,薄姬只做两件事:织布和带儿子。

    刘恒在薄姬的教导下,也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不与兄弟争强好胜。

    公元前196年,八岁的皇四子刘恒被封为代王,前往封国。

    一年后,刘邦病逝长乐宫。

    刘盈继位,吕后被尊为吕太后。

    对于昔日与吕太后争宠的人,遭到了打击报复。

    有的人被发配永巷为奴,如能歌善舞的戚夫人。

    有的人被留下来为刘邦殉葬。

    还有的,替刘邦守陵。

    薄姬运气最好,因为不得宠,不但没有遭到吕太后打压。相反,还得到了吕太后的同情。吕太后放薄姬回到代,去皇四子代王刘恒哪里。

    薄姬迎来了新的身份:王太后。

    从此,长安有吕太后,代国有薄太后。

    谁也没能想到,这个不争强好胜的薄太后,十几年后会取代吕太后的地位,入住长乐宫。当然,这是后话。

    薄姬来到儿子的封国,得到了最高的待遇。皇四子代王刘恒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再见母亲无比孝顺。

    他的孝,被郭守正写进了二十四孝。刘恒还享受一个名誉:帝王之孝的典范。

    薄姬到了代国,继续教育儿子,做一位好的诸侯王。同时,也告诉儿子不要做一位高调的诸侯王。更不要与吕太后作对。

    刘恒长大成人,到了成婚的年纪。吕太后也派了一位吕家女嫁去代国。同时,以赏赐宫女的名义,监督刘恒。其中,有位宫女叫窦漪房。

    刘恒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与代王后相处融洽,还生了四个儿子。刘恒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来监督他的宫女窦漪房。窦漪房还为刘恒生了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叫刘启,他就是未来的汉景帝。窦漪房成为仅次于权倾朝野的太后,压得汉景帝、汉武帝踹不过气。当然,这是后面的故事,以后再讲。

    刘恒与吕家女相处融洽,又征服了窦漪房。再加上,薄太后喊他低调,对吕太后恭敬。刘恒悟性高,不仅听进去了,还落到实处。

    吕太后在长安得到关于代王刘恒的消息:刘恒胸无大志,更没有野心,不会对皇家产生威胁。

    随着五弟刘友、六弟刘恢、八弟刘建相继去世。刘恒也得到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离开代国,前往赵国。

    刘恒改封赵王,从贫穷、不安全的地方,改封到经济富饶的中原。这无疑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此时,刘恒面临两个选择:

    1.去。

    2.不去。

    去了,会得到什么。

    不去,又会得到什么。

    这个问题,刘恒要认真考虑。尤其是三位皇子先后被杀。

    考虑错了,丢命,失国。

    刘恒在代国扎根了十五年,一旦去了赵国,就失去了根基。没有根基的树,是长不成参天大树。

    刘恒选择不去,就要找一个能够说服吕太后的理由。否则,处理不当。就会得罪吕太后,也没有好果子吃。

    他会成为吕太后重点打击的下一个对象。

    刘恒做出了最后的选择:不去。

    同时,刘恒想到了两个理由。

    1.为大汉守卫边疆。

    2.请吕太后将赵国分封给其他人。这里的其他人,就是吕氏一族。

    吕太后得到这两个理由,相当满意。毕竟,刘恒在代期间,匈奴没有大举南下。再加上,吕家女、窦漪房传过来的消息,令吕太后彻底放心。

    刘恒不去赵国,吕太后也没有为难他。皇四子代王刘恒运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化解了改封危机。

    然,长安危机四伏,大汉的天,也开始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