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文景之治 » 半壁江山一纸书

半壁江山一纸书

    刘恒刚登帝位,两道来自外部的危机,接踵而至。

    第一道危机,匈奴骚扰边界。此时,匈奴单于,是冒顿。他也是匈奴的第二位单于。

    冒顿鸣笛弑父,杀了匈奴的建立者头曼单于。冒顿成为匈奴单于后,开启扩疆的道路。东边征服了东胡,西边击败了月氏。北边征服了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诸国,南边给刘邦来了一个白登山之围。还封了逃亡匈奴的燕王卢绾为东胡卢王。

    后来,刘敬(在《草根皇帝:汉高祖刘邦》时讲了很多关于他的事)站出来,提出了一个解决边患的政策:和亲。

    从此,汉朝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刘邦,和亲。

    刘盈,和亲。

    冒顿羞辱吕太后,还是和亲。

    刘恒做为代王时,与匈奴打交道十几年,双方和睦相处。刘恒登基,地位不稳。冒顿选择在这个时候趁火打劫,实在是高明。

    刘恒读懂了帝王权术一项重要内容:忍。

    于是,刘恒继续执行和亲政策,稳住匈奴

    第二道危机,是来自南边的南越。

    南越王赵佗自立为帝,这是大汉王朝决不能容忍。

    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地上不能有二帝。区区南越,胆敢为帝。朝臣得知这个消息,相当愤怒,一致喊出了一个口号:打。

    赵佗这个人物,也是秦末汉初,一个了不起的风云人物。

    大秦时,他参加平定百越之战。

    诸侯反秦时,他割据南越,关闭中原通道,自立为南海郡守。

    楚汉争霸时,他兼并桂林、象两郡,大秦的南方三郡,成为他的产物。

    赵佗,自立为南越王。

    刘邦平定异姓诸侯王,没空搭理他,派陆贾安抚赵佗。

    陆贾工作出色,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赵佗归汉,接受刘邦分封,成为大汉官方认可的南越王。

    汉惠帝时,赵佗称臣奉贡,与大汉交好。

    吕太后时,大汉和南越交恶。

    赵佗起兵攻打邻国长沙国,打赢了。

    吕太后派周灶伐南越,无果而终。

    赵佗抵挡住大汉的进攻,向东征服了闽越、东越,向西征服西越等,坐拥万里山河。现在,大汉乱成一团,赵佗也要当皇帝。以赵佗现在的实力,足以裂土称帝与大汉分庭抗礼。

    赵佗趁着长安发生诛吕宫廷政变,新皇帝根基未稳。不仅自立为南越武帝,还对大汉提出了三个无礼要求。

    1.求亲昆弟。

    2.罢长沙两将军。

    3.割长沙国部分疆域。

    赵佗气焰太过嚣张,还提出无礼要求。这种人,只能用拳头说话。汉文帝虽然刚登帝位,但十几年的藩王生涯,让他知道一个道理:武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按道理说,新帝继位,三把火。

    打南越,更能巩固新帝的权力和帝位。

    刘恒没有发扬这种精神,是因为他懂得抓重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打赢了,的确是能巩固地位,树立威望。然,南越不是那么好攻克。

    秦始皇集中五十万军力,才征服百越。

    吕太后十万将士南征,无功而返。

    没把握的事情,刘恒不会去做。打不赢,或者战事陷入僵持,对他都不利。

    大汉权力交接,内部不稳。很多诸侯王都盯着帝位,也等着新帝犯错。刘恒发动战事,也会让百姓卷入战火之中。所以,不能打。至少,现在不能打。

    刘恒当务之急,要做的一件事:坐稳皇位。

    刘恒做为代王十五年,历经吕太后专政,却能明哲保身,早就培养了一身能力。他清晰地知道,大汉王朝北边有匈奴,南边有南越。目前这种形势,短时间内无法破出僵局。

    来看刘恒,是如何解决南越这个问题。

    南越王赵佗称帝,刘恒先表明态度:不答应。

    他下了第一道诏书:昭告四夷。

    大汉是位居天下中心,是正统,且唯一。

    新帝继位,恩泽四海,愿与邻居和睦相处。

    如果邻居愿意相处,他会拿出最大的诚意。如果把他的恩泽当成软弱,他会选择用武力解决问题。新皇帝宽厚仁慈,不愿动征伐,不想天下百姓受苦,生灵涂炭。他更不想用武力解决问题。

    刘恒先亮出自己的底线,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时,一个人站出来。

    他就是陈平。

    陈平见新帝不想用武力解决问题,就用和平的方式:谈判。

    谈判,需要德才兼备的人选。

    陈平年老,不会做这件苦差事。但,他位居汉相多年,举荐一个人还是没有问题。

    于是,陈平举荐了一个人:陆贾。

    举荐一个人,总要给出理由吧!

    陈平理由只有一个:只有陆贾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陈平如此看好陆贾,有三个原因:

    1.有口辩士。

    早年追随刘邦,因能言善辩常出使诸侯。

    2.名声显赫且是功臣集团。

    进献新语,让他有名声。诛吕匡刘,他也积极参与。

    3.曾与南越王赵佗打过交道。

    陆贾不仅能说会道,有资历、有名声,还有和南越王赵佗打过交道的经历。所以,在陈平的眼中,陆贾,是出使南越最佳人选。

    陈平举荐理由充分,陆贾又愿意领命,刘恒同意了这个方案。十几年后,陆贾又一次前往南越。这就是历史记载的故事:陆贾二下南越。

    刘恒采纳了陈平的意见,为了表明和平的诚意,还做了三件事。

    1.善待赵佗的同族,并封官。

    2.修缮赵佗先祖的坟墓,并安排人守墓,定期祭祀。

    3.撤回长沙监督南越的两位将军。

    这三件事,也彰显了新帝的气量。毕竟,赵佗称帝,给刘恒找麻烦。却怎么也没想到,刘恒不计较,还为他先祖修缮坟墓,封官同族。

    刘恒这样做,也是告诉赵佗:我可以修缮你祖宗的坟墓,你敢做对不起我的事,也能掘你祖宗坟墓。

    进而,也传达出一个消息:辟谣。

    我没有掘你祖宗坟墓,杀你昆弟。

    我以最大的诚意,与你和平解决问题。

    就这样,陆贾带着刘恒的使命,再次抵达南越。此次,陆贾还带上了一封书信。这封书信,是刘恒亲自所写。书信的内容被记录下来,它叫《赐南越王赵佗书》。

    这份书信内容很长,我就不拿原文解读了。我就以自己的方式,来谈一下,汉文帝是如何半壁江山一纸书,安抚南越王。

    这份书信格式,与现代有点相同。

    第一句是敬语,问候之类。

    刘恒直接进入主题,讲述了,他是汉高祖竖子,远在代国为诸侯王。是什么原因,让他继承帝位。(也可以这样认为,刘恒的逆袭之路:从冷落的皇子,逆袭为大汉皇帝。)

    进而,宣扬一个观点:我现在的身份是大汉王朝第五位皇帝。

    第二段话,是解决南越王赵佗的需求。

    你写书给隆虑侯周灶,向我提了两点要求。

    求亲昆弟。

    罢免长沙国两将军。

    刘恒不仅找到了他的昆弟在真定,还封官,替他修缮祖宗的坟墓。长沙两将军,他将博阳侯陈濞撤了回来,隆虑侯周灶按兵不动。

    刘恒这样做是告诉赵佗,为了表明诚意,我先撤回一位将军。你也应该表明诚意,我才考虑下一步动作。如果你觉得我好欺负,周灶也可以征伐南越。

    第三段是问责他发兵攻打长沙,带来的灾害:两国战火四起,死伤无数。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流离失所。

    又来一个反问句:我不忍心见到这样的局面?

    你忍心?

    进而,表达了一个观点:战争,只会让我们两败俱伤。武力,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第四段表明一个中心思想:我不是软弱之君。

    大汉疆域比你广,人员比你多。

    长沙国是高祖分封,我继承高祖的基业,也坚持这种分封。

    我不动武解决两国争端,原因有二。

    1.我是仁慈的皇帝,不想动武,令百姓受难。

    2.朝臣的意见:大汉领土够广,不贪图南越那点疆土。大汉财物够多,不贪图南越那点财物。

    刘恒还想到一种方式,解决两国争端:让赵佗高度自治,管理南越。

    紧接着,刘恒表明写这封信的中心主题:去帝位,臣服大汉。

    我是皇帝,你也自立为皇帝。天无二日,地无二君。皇帝,只能有一位。是你去掉帝位,还是我主动去掉?

    答案很明显:谁的实力弱,谁就不能当皇帝。

    你称帝,挑战了我最后的底线和原则。

    谈得拢,就是和平。

    谈不拢,只能用武力解决

    为了缓和两国关系,刘恒让与赵佗打过交道的陆贾出使南越,并附赠许多财物。

    刘恒这封书信,展现出了他是仁慈、大度的皇帝。但,信中的内容,却暗藏杀机。

    赵佗看信,不仅看文字,还看懂了文字背后暗藏的杀机。

    阔别十几年,陆贾再次来到南越,见到了赵佗。谁也没想到,这位前秦将领,太能活了。他熬走了秦始皇、秦二世、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吕太后。

    看他身体如此健康,或许,他还能熬走大汉几位皇帝。后面的历史告诉我们,赵佗的确又熬走了两位皇帝:文帝和景帝。

    直到汉武帝,他还活了十几年。当然,这是后话。

    陆贾见到赵佗,叙旧免不了。毕竟,十几年前,陆贾出使南越,不仅让赵佗臣服大汉,还被留在南越好几个月。临别之时,赵佗还给了他很多财宝。

    叙旧之后,陆贾就要表明出使南越的原因。这一次,陆贾带来了一个礼物:赵佗祖宗的牌位。

    陆贾告诉赵佗,当今的皇帝很仁慈,对他反叛大汉的事情既往不咎。不仅如此,南越和大汉之间的关系,恢复到汉高祖时代,可以互通有无。

    陆贾又一次用自己那张嘴,做通了赵佗的思想工作。

    赵佗明确表示,取消帝位,接受分封,做大汉藩属国,不与大汉为敌。他还明确表示,每年春秋都会派人前往长安,朝拜天子。

    刘恒写信,送给赵佗。

    按照礼节,赵佗要给汉文帝回信。这封信被记录下来,它叫《报文帝书》。

    赵佗在书信第一句,降低自己的身份,自称为蛮夷大长老,向大汉皇帝问好。

    先说了,自己的奋斗史:从秦吏-平百越将领-龙川县令-南海郡守-兼并桂陵、象,坐拥三郡,万里山河。

    又说了他南越王身份的合法性。

    他是汉高祖刘邦派陆贾入南越,受印封爵。再点名,汉高祖、汉惠帝时,赵佗做好藩属国的本分,称臣奉贡,与中原交好。

    接着,说明反汉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吕太后专政,近细士,信谗臣,实行别异蛮夷政策。

    对南越实行经济封锁,禁止出口铁器,禁止母畜出口。赵佗极力克制,避免战事发生。派内史藩、中尉高、御史平前往长安,却被囚禁。

    2.听闻祖宗坟墓被掘,宗族昆弟被杀。

    吕太后欺人太甚,我与朝臣商议,内不得振于汉,外亡以自高异。

    所以,我取消南越王封爵,自立为帝。

    我不想反汉,是被吕太后逼反。

    你把我当蛮夷,不通使,实行经济封锁,还诛杀我同族,掘我祖宗坟墓。

    是可忍,孰不可忍,无需再忍。

    大汉不要我了。

    朝臣劝我反汉,与大汉平起平坐,抬高身份。前有周天子不待见楚国,视为蛮夷。楚国先祖披荆斩棘,知耻后勇,自立为王,与周天子分庭抗礼。

    当年楚国坐拥五十里疆域尚且如此,我岂能甘居人后,不如他。

    赵佗又说了问什么要称帝:南越国西边的西瓯,东边的闽越、东越,西北的长沙,只有数千人敢称王。我定百邑之地,坐拥三郡,东西南北数千里,带甲百万有余。我怎可与他们平起平坐,我要称帝。

    随后,赵佗在信中话锋一转。

    我有称帝的实力,却选择向北大汉称臣,这是因为不敢背先人之故。

    赵佗又说了自己目前情况:我在南越已经四十九年,现在已经抱上孙子。

    潜台词,我还能活多久了,我已经没有更大的野心与汉争天下。

    又表示,他想继续向汉称臣: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

    赵佗又称新帝贤能:不计过往,宽宏大度,复他汉爵,与汉通使如故。

    最后,赵佗称臣奉贡,摆明态度:取消帝号,以大汉为尊,永生不再叛汉。

    汉文帝写的赐南越王书,被称为半壁江山一纸书。他用一封书,平息了南越自立为帝。南越王赵佗写的报汉文帝书,被称为岭南历史上第一文。

    这两封书信,保留下来,至今影响深远。

    通过书信,我们了解到汉文帝是一位好皇帝。也了解到,这位前秦将领赵佗,是如何治理百越。

    书信,我们看到了。

    汉文帝刘恒,我们记住了。

    南越王赵佗,我们也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