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文景之治 » 梁王刘武的选择

梁王刘武的选择

    来看一下,汉景帝时,发生的重大案件:刺袁案。

    男主角:汉景帝刘启、梁王刘武。

    女主角:窦太后、馆陶公主。

    办案人员:田叔、吕季叔。

    涉案主要人员:公孙诡、羊胜。

    相关活动人员:韩安国、轩丘豹、王老先生、邹阳、王信、茅兰。

    结局:公、羊二人自杀,刘启和刘武两兄弟关系疏远。

    袁盎当街被刺杀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皇帝刘启哪里。刘启第一反应是愤怒,立马让人彻底调查此案。

    袁盎为什么会被刺杀,这是案件入手的关键。所以,袁盎身边的社交人员,都进行问话。最后得出结论:不是被人寻仇。

    不是寻仇,就要从政敌考虑。但,袁盎没有明显的政敌。这时,刘启想到了什么。袁盎劝谏自己立储,还亲自去劝谏窦太后。窦太后被劝住了,梁王回到梁国,但,袁盎等人死了。

    不仅袁盎被当街刺杀,就连入宫劝谏窦太后的大臣,全部被刺杀,这也太奇怪了。

    刘启将线索对准了一个人:梁王刘武。

    为了给朝臣和天下人一个交代,刘启将这个案子,交给了两个人,一个叫吕季叔,另一位叫田叔。

    吕季叔记载的消息实在是太少了,他能够留名,就是因为参与了破刺袁案。

    田叔的事迹,史料记载比较多。他是赵国陉城人,其祖先是齐国田氏的后代。据说,他的先祖还有一个特长:盗墓。

    田叔生逢乱世,有个爱好:喜欢剑术。

    还爱学习,有一个名声显赫的老师:乐巨公(黄老学说)。

    他为人刻峭廉洁,喜欢结交德高望重的人。长大成人后,田叔有很高的名气。他被赵人举荐给赵相赵午,赵午又举荐给赵王张敖。

    田叔迎来了第一个官职:赵国郎中。

    田叔运气不好,尚未在赵国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就碰上了贯高谋杀高祖案。刘邦亲自下命令逮捕赵王张敖,和谋反的群臣。赵午等人选择自杀,只有贯高愿被囚系。孟舒、田叔等十多人,不惧刘邦灭三族的命令,穿着赤褐色的囚衣,剃掉头发,颈上带着刑具,假称家奴,跟随赵王张敖到了长安。

    贯高谋刺高祖案被破,张敖被废为宣平侯。田叔等忠君事迹,广为人知。田叔被启用,迎来了一个官职:汉中太守。

    他在汉中,一去就是十几年。

    吕氏被诛后,汉文帝召见田叔问话。

    田叔不惧皇帝,仗义执言,替云中郡守孟舒说话。后,因犯法,被罢免汉中太守的职务,闲赋在家。

    袁盎被杀,刘启重用田叔去梁国调查梁王刘武。田叔再次被用,他很高兴,又有点难过。他高兴的是新皇帝想起了他,还给了他新的官职:刺袁案负责人。

    他难过的是皇帝交代的工作,不好办。

    天下人都知道梁王刘武,不仅有显赫的战功,还是窦太后最喜欢的小儿子,也是皇帝的亲兄弟。事情办好了,会得罪窦太后。事情办不好,又会得罪皇帝。调查刘武,是否参与刺杀袁盎一案,是一件苦差事。

    田叔历经汉高祖、吕太后、汉文帝,时间长、看得多、感悟深。皇帝交代他的事,他不敢怠慢,要立即去做。于是,他动身去了梁国,着手调查刘武,并做好记录,一边向皇帝汇报工作的进展。

    刘启听闻凶手在梁国,又派了十几名大臣前往,辅佐田叔报案,并下达了一个命令:让梁王缉拿凶手归案。

    令,刘启没想到的是,竟然没有抓到凶手。这下,刘启彻底愤怒了。

    没有抓到凶手只有一种解释:凶手得到了梁王的保护。

    刘武势大,比拟天子,又有造反的雄厚实力。刘启要借用刺袁案,打压自己的亲弟弟。一时间,梁国和长安对立。长安要缉拿凶手,梁国保护凶手。刘武和刘启两兄弟势同水火,关系十分紧张。

    刘启更加怀疑,袁盎被刺与梁王有关,一路追审刺客,得知是梁王主使。刘启向刘武兴师问罪,派遣几批使臣轮番赴梁查办此案。使臣在梁国办案,遭受了很大的阻力。

    当他们从刺客哪里得知了两个人名:一个叫公孙诡,另一个叫羊胜。

    就在他们准备逮捕公孙诡、羊胜之时,他们都躲进了梁王的宫中。

    使臣奉皇帝的命令办案,却不敢得罪梁王,只能督责梁二千石以上官员。据史料记载,给出了两个字:甚急。

    此时,刘武遭受空前的压力。

    朝廷要人,他也面对一个很难的选择:交与不交。

    羊胜和公孙诡是自己谋臣,他交出去,天下人会如何评价他。一旦,他选择交出去,他辛辛苦苦建立的招纳四方豪杰,将会彻底毁灭。

    未来,谁敢来投奔。

    如果刘武交出去,他们为了活命,将把刘武的秘密供出来,尤其是刺袁案,又该怎么办。毕竟,谋臣献计,是本职工作。采纳、执行,需要君主下令。

    刘武选择不交,就等于庇护朝廷要的犯案主要人员,等同于跟朝廷对立。

    现在的刘武,不仅要应对来自长安的压力,还有来自梁国的压力。梁国有两位影响力极大的人,前来哭谏。

    一位叫轩丘豹,另一位叫韩安国。

    轩丘豹的信息没有记载,只知道,此时,他是为梁相。

    韩安国的事迹,在七国之乱时介绍过,是梁王刘武抵挡吴楚叛军的重要干将。平定叛乱后,韩安国不知道做了什么,因犯法入狱。有位叫田甲的狱卒,变着方式羞辱韩安国。

    面对羞辱,韩安国说了一个成语:死灰复燃。

    田甲更牛气说了一句:我一泼尿就能将他浇灭。

    后来,梁国内史空缺,刘武想要把这个岗位交给自己的谋臣。然,窦太后直接点名,内史是韩安国。韩安国从囚徒,变成了两千石的高官,真正做到了死灰复燃。按理说,韩安国成为内史,要重点法办田甲这封恶徒。结果,韩安国说了一句话:你们这种人,不值得我动手。

    内史韩安国与梁相轩丘豹见朝廷逼迫紧急,梁王还敢把首犯公孙诡、羊胜藏匿宫中。一旦,事情彻底败露。死的不只有公孙诡、羊胜,还有梁国两千石以上的高官。这两个人商议后,想了一个办法:保住刘武,牺牲公、羊二人。

    用现在的话说,这叫丢车保帅。

    韩安国为人持重,他来发言,说了这样子一句话:主上受辱,臣下当死。王上手下没贤臣,才弄到这个地步。王上抓不到公、羊二人,请治我罪,让我先死。

    刘武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灾祸,说了这样一句话:事情还没到那个地步,为何去死。

    韩安国见刘武还没有明白目前的糟糕局势,妄图想藏匿公、羊二人,来掩饰刺袁案。韩安国为了让刘武早点看清现实,问:王上和陛下,与文皇帝和高皇帝相比,谁亲。

    刘武给出一个答案:我不如他们。

    韩安国又问:王上和陛下,与陛下和临江王相比,谁亲。

    刘武给出一样的答案:我不如他们。

    韩安国说了一段话:高皇帝和文皇帝是亲父子,然,高帝总说提三尺取天下的人,是朕,直到高皇帝去世,文皇帝居住栎阳,不曾过问政事。临江王是陛下的適长太子,因一言过,被废为临江王。又因用宫垣事,自杀中尉府。这是为什么呢?治天下的人,不会因私乱公。虽有亲父,安知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不为狼。王上听信小人之言,却杀人犯法。陛下因太后的缘故,不忍法办王上,就是希望王上能够改过自新。然,王上执迷不悟,藏匿主犯。一旦太后去世,王上还能依靠谁?

    刘武了解自己的哥哥,为了权力能够牺牲任何人。他能诛杀晁错,平息七国之怒。他能因为栗姬之言,废黜太子,诛杀其族。一旦,窦太后去世。刘启会如何对待他,令其害怕。

    经过一番挣扎,刘启做了一件事:交出公、羊二人。

    公、羊二人,自知自己的结局,为了不连累梁王,他们选择自杀。刘武交出了公、羊二人,但,是两具不能说话的死尸。他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支持朝廷办案,交出公羊二人。但,他没有积极的态度,交出两具尸体。

    这种方式,给人有一种:兔死狗烹之感。

    刘武交出了公、羊,他刺袁案就会败露。一旦败露,他和皇帝的关系会极度恶化。虽然,有窦太后在,刘启不会杀了他。但,两兄弟有了间隙,就会滋生仇恨。

    刘武无奈,选择妥协了。接下来,就要修复与皇兄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