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晋大都督 » 刘玄进城

刘玄进城

    历史上建康城被攻破,吴主孙皓才醒悟过来,可惜以为是已经很晚了。孙皓前期登上帝位之后,励精图,治勤于政事,后来沉溺于酒色,昏庸暴虐,导致吴将倒戈,吴国灭亡。

    李世民更是评价他王莽伪行仁义之道,有始无终;孙皓权施恩惠之风,有初无末。二子犹船之泛巨浪,毁在不遥,若驽马之奔千里,困其将至。

    有始无终,许多皇帝都是晚年昏庸,很少有始有终者,有始有终,便是最高的评价了。

    话说刘玄进入合肥城,刘永派遣使者诸葛京,将刘玄带我来见他。

    刘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合肥城外和豺狼发生搏斗的事情被祖父知道了。

    于是等到诸葛京来的时候,装作若无其事,诸葛京一眼就看出来刘玄是装的,诸葛京和刘玄关系很好。

    诸葛京之父诸葛瞻,兄弟诸葛尚得以保存,不过两人不仕晋,隐居合肥,诸葛质留在南中,不去洛阳。

    诸葛京下马,对刘玄讲道:“公子,卫将军请你前去。”

    刘玄装作惊讶道:“行宗,祖父唤我何事。”

    诸葛京苦笑道:“公子啊,卫将军只是吩咐我请公子过来,其他都没有提,公子前去,就什么都知道了。”

    刘玄叹息,:“那既然这样我就随行宗前去吧。”

    于是刘玄和诸葛京步行来到大都督府,大多都是之前的合肥太守的府邸,略微装饰了一下,看上去和之前的太守府邸一般无二。

    刘永背过身去,喝了杯茶,再仔细品平茶。

    “嗯”

    “回来了?”

    刘玄点了点头,找了一把胡床坐下。

    刘永不怒自威,由于本身就是蜀国皇室之后,平常人见人都带着一点威严,前些年当齐郡太守,屡破齐郡内的盗贼,带兵的能力也逐渐提高,镇守淮南期间,抵挡住了东吴的进攻。

    刘玄摸了摸头,表示无所谓道:“祖父,其实也没什么收获,就是击溃一些豺狼。”

    “又不是打败东吴,有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

    刘永笑呵呵的,也不说话。

    刘晨却是大怒:“啊钦,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吴参军让退回合肥城,为何不退,还执意在合肥城外打猎,你可是嫡长子,说不明白,抄写诗经。”

    刘玄一听到要抄写诗经,人都麻了,抄写这个可比不比后世,抄写诗经那么多,那不是得脱层皮?

    刘玄眼见刘晨气势汹汹连忙赔笑,:“阿翁,昔日魏武帝派兵攻打徐州牧陶谦,陶谦不可阻挡魏武帝,先主率领千余兵马和乌丸骑兵就敢和魏武帝对峙,作为先主的后代,我怎么能够抛弃我的僚属,而且不管他们,只是我.一个人逃跑呢,这难道不就是愧对于先主了,祖父和阿翁都会蒙羞啊,所以我不能退。”

    刘玄越讲越激烈,于是又说:“况且只是数十只豺狼,表叔尚有百名甲士,我也携带百名随从都随身携带弓弩,弓弩齐发,豺狼必会退走。要是对面是东吴军队来攻,我军兵马众多,武器盔甲样样俱全,主帅岂能临阵而逃,除非我军兵马很少武器盔甲都参差不全,就不会莽撞的和敌军决一死战,而是留守城池,以待援军。”

    羊琇慢慢从幕后走了过来,然对刘玄称赞着,:“刘公寿之孙,讲解非凡有大将之姿,寻常小儿,碰到此生场景必定返回合肥,那会临危不惧,击溃豺狼。”

    刘永嘴角微微翘起,可是嘴上不饶却说:“啊钦不过十岁小儿,无非是依靠吴乔,哪有什么才干,羊护军真是高看了。”

    羊琇出身泰山羊氏,羊枯的堂弟,富有谋略与学问,与司马炎是同门,历史上因为钟会之乱,险些被杀,不过因为蝴蝶效应,钟会没有发动叛乱,不过被免职,后为琅琊郡太守,比邓艾父子流放边疆,可要好太多了。

    司马炎的世子之位,羊琇可是出工出力,他又和司马炎关系极好。

    羊琇经常接济有困难的人,举贤纳士,但这却不妨碍他自己生活,奢侈放纵,以至于遭到弹劾,后被免职,回到府里之后,不久便离世。

    羊枯和羊琇堪称泰山羊氏双璧,不过羊枯品行比羊琇更为高尚。

    羊枯正直忠贞,嫉恶如仇,在晋吴边境名声极好,不过朝中荀勖等人依旧对他会有诋毁。

    最为可惜的就是羊枯无子,不过有嗣子。

    历史上司马炎大封诸侯王,诸侯王,地方上有兵权,很难节制。

    武元皇后在司马炎没驾崩之前就去世了,贾南风更是比吕后的才干更要除去十倍,无才无德。

    引发八王之乱有她的重要责任,再加上宗室重用五胡,八王之乱后,边地空虚,慕容鲜卑和匈奴趁机崛起,西晋更是被匈奴人灭亡,北方之地,尽归五胡,何其悲凉。

    氐族人李雄眼看西川空虚,占领西川成都,割据巴蜀。

    昔日的关陇诸郡,本是汉人的聚集地,可却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匈奴人内迁之后,人口发展到数十万,之后更是凭借五万骑兵,攻破洛阳城。这就是著名的永嘉之乱,后主的子孙很多都在,永嘉之乱中被害身亡,后主几乎绝嗣。

    后主的子孙在钟会之乱和永嘉之论中受害颇深,躲过去了钟会之乱,可却没有躲过更加惨烈的永嘉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