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晋大都督 » 淮南

淮南

    诸位将领都为吴乔求情,请求不要责罚吴乔。

    刘永于是长叹一口气,然后很严厉的说:“陛下嘱托我大任,你却险些陷我不义,我本来想惩罚你的,可是念在诸位将领为你求情的份上,你去当刘玄的护卫吧,以后若是再犯,定沾不饶。”

    吴乔站在军营外,咬了咬牙:“卫将军,末将定会将功补过的,感谢将军的饶恕。”

    吴乔接下命令,便退出营帐。

    刘永虽手握大权,被司马炎封为卫将军,都督淮南驻军事。

    但是作为这一个封疆大吏,司马炎又怎么能完全放心呢?

    于是派遣羊琇去辅佐刘永,刚好可以给刘永查漏补缺,并且羊琇是司马炎之友的身份,被封为中护军。

    羊琇地位上更是显赫,于是被派往淮南也是很合适的人选。

    刘永认为现在还不是反司马炎的时机,应当稳妥,不应过早谋划。

    要是被有心人得知,恐怕灭族之后就在今日了。

    自从降晋,刘永凭借着光明正大的行人处事,这才躲过了司马炎的猜忌。

    刘永从太师椅上走了下来,然后用长剑,把桌子的一角削去了。

    他看向四周,目光看向每个人,训斥着每一个人,只要是再离间我和陛下的关系,我就让他知道我的宝剑是否锋利。

    听见了没有?

    刘永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诸位将军,却心有神会的点点点头。

    他们不想当出头鸟,吴乔都降职当护卫去了,他们不想触犯刘永,于是各自都闭着嘴,接受着刘永的训斥。

    咸宁四年,正月初九

    羊枯上书请求,司马炎同意讨伐东吴。

    朝中度支尚书杜预,尚书令张华

    发表自己的言论,让司马炎确信,现在已经是讨伐东吴并灭亡吴的最佳时机。

    司马炎为人宽厚有余,但是容易犹豫不断,很难做下决定。

    讨伐东吴,也是犹豫不决,举棋未定。

    洛阳宫殿中,西晋皇帝司马炎,正在和尚书令张华在下棋。

    棋盘上司马炎和张华,你来我往,司马炎和张华都不是武将出身,于是两人都不急于一时成败,都在缓慢的下棋。

    张华下了一棋,司马炎拢起袖子,若有所思。

    然后边地有军情上报。

    司马炎拿过来一看,心里还是有些犹豫,拿不定主意。

    于是把信递给了张华,

    “张卿,这封信你看一下车骑将军和卫将军的上书。”

    张华看了之后,果断的推开棋盘。

    羊枯的信中写到,:先帝顺应天意人心,西平巴蜀,南和孙吴,海内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人心安乐。而吴背信弃约,使边境又生战事,国家气数虽是天定,而功业必靠人为,不灭东吴,则士卒百姓无安宁之日。完成统一大业,也是光大先帝功勋,实现无为而治的举措。尧伐丹水,舜征三苗,都是以使宇内安宁,停止兵乱,民众和睦为目的的。当年平蜀之时,天下人都以为应当一并灭吴,而蜀灭至今已十三年,这算一个周期,灭吴的日子应在今天了。

    “吴人做事急速而不能持久,弓弩戟盾等又不如中原,只有水战于他们有利,但我军一入吴境,长江就不是吴军专有,吴军回头保守城池,则是去其长而有其短。晋军深入敌国,远离后方,必有死战的决心;吴人在本土作战,会有败则退而守城的念头。这样看来,平吴之战是很快可以取胜的。”

    于是斩钉截铁对司马炎说:“陛下不要再犹豫了,两位将军训练将士,安抚荆州和淮南,吴国孙皓失德于民,更是伐吴的最佳时期,请陛下采纳,尽快讨伐东吴”

    贾充、荀勖等人,又开始上书反对出兵东吴。

    他们认为讨伐东吴是不明智的行为,倘若大败于东吴,中原又要休养生息数年。于是他们再次上书,恳求司马炎不要出兵,司马炎见到还是这样的局面,内心依然是摇摆不定。

    司马炎拿不定主意,杜预又气又急。

    于是又和司马炎,谈论灭吴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