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晋大都督 » 灭吴策略

灭吴策略

    司马炎和诸位群臣,商讨完灭吴事宜,派遣使者前往荆州和淮南,下诏羊枯和刘永,使用离间计,离间陆抗张政与孙皓的关系。

    刘晨两个嫡子作为质子留在洛阳,以表明对复国无望,以让司马炎安心。

    下朝之后,张华和杜预一起离开了太极殿。

    杜预离开太极殿之后,气就不打一处来,对张华说:“茂先,贾荀他们频繁阻挠灭吴大计,若不是今日上书,恐怕陛下还会拖延一年。”

    张华走进一步,微微笑道:“贾充素来和刘卫军有隙,这才会阻挡灭吴大计,贾充结党营私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还不是仗着陛下的宠幸。此事还得循循善诱,只要不让羊枯刘永回来,灭吴大计就不会变化。”

    杜预却很是担忧:“我修书一封,送到前线,此件事还是要快刀斩乱麻,如果必须要反悔,可就是追悔莫及了啊”。

    “这样做稳妥点也好。”

    杜预于是派遣亲信送往荆州和淮南,并且嘱咐亲信,并且要当着羊枯和刘永的面才能打开,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亲信当即快马加鞭,从洛阳出发,一名去往荆州,一名去向淮南。

    索性路途不是很遥远,信件很快就会送到羊枯和刘永手中。

    天色开始变得昏暗,百姓们又各自从家门中进去,并没有出来了。

    由于东吴和晋,很长时间没有很大的战事,所以百姓还算安定,生活能勉强,自给自足。

    高大的合肥城,伫立在淮南的耀眼的位置,孙十万迫切想要得到这座合肥巨城,数字攻打何为成都是无功而返,自己险被生擒。

    远远望去,这座高大雄伟的合肥城久经沧桑,当初是由张辽乐进李典把手。

    后来又经过了淮南三叛的,可以说华人的军事地位是很重要的,拿下淮南,在江南定都的政权,才能保证高枕无忧。

    有一句话,守江必守淮。

    没有淮南淮北,江南也朝不保夕,所以吴国拼尽全力也要拿下合肥城。

    如今刘备之子刘永,受司马炎嘱托,被封为卫将军镇守淮南,治所在合肥。

    刘永也是支持灭吴的,当初刘备夷陵大败,白帝城托孤之后便驾崩了。

    若能攻破吴都,也算是为刘备报仇雪恨了也就无愧于刘备了。

    刘永在军中地位和羊枯相当,在军中威望很高,成名之战就是大破鲜卑诸部威震北疆,为边境赢得了20年的太平,可谓是战功赫赫。

    淮南军中东府军,这支军队都是从关东地区选拔的士兵,又一辽东的居多,所以被称之为东府军。

    刘永的嫡系军队,属于刘永直接统辖。

    以骑兵为主,身穿玄色的铠甲,铠甲表面打磨光整可以反光,类似于唐朝李世民率领的玄甲骑。

    他们身穿玄衣和玄色的铠甲,于是也称玄甲军,搭配着一把长刀,腰间挎着一把弓箭,骑着清一色的白马。

    军队操练起来,训练有条有素,没有丝毫缓慢之风。

    他们骑着高头大马,空气中就弥漫了一股肃杀之气,他们身穿清一色的玄甲铠,手持一把长刀,让人不敢直视。

    当年的白马义从也不过如此吧!

    每个骑兵的脸上笼罩着冷俊的表情,似乎这周边的一切事物都与他们无关。

    东府军每人手持一把长刀,长刀银光闪闪透露着阵阵寒意,是经过高超的铸造工艺打造而成。

    曹植的《先帝赐臣铠表》“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具,两裆铠一领,环锁铠一领,马铠一领”。

    就有记载这一铠甲的出处,说明在三国时期已经有了雏形。

    从东北方刮来了一处大风,大风吹拂玄甲铠上,发出了萧萧的声音。将士们不惧风寒,面对如此狂风也是视而不见,有条有序的挥舞着长刀挥砍,骑着马狂奔,让人感到阵阵凉意。

    平常人看到这支骑兵,一定会感到深深的压迫感向自己袭来,这是一只注定弥漫着肃杀之气的骑兵,到了战场之后,必定大杀四方,威震敌军。

    东府军必定是卫将军刘永最信任的亲信,分别由参军吴乔,姜识,麋宪,张微,四人分别统领。

    四人追随刘永,刘永于是任命他们为东府军将军。

    姜识挥舞者长刀,耍的虎虎生威。

    刘玄命令手下不要发出声音,姜禹和赵城之,于是听从了刘玄的话,原地待命。

    刘玄观望这姜识,然后大笑道:“姜将军武艺不俗,祖父常称赞将军。”

    姜识这次回头看去,这才看到刘玄来到军营。

    于是单膝跪地,连忙放下手中的长刀,态度十分恭敬:“不知少公子过来,有失远迎。”

    刘玄不以为意,对此颇为满意

    :“将军为祖父手下,现在晋吴战事,将军还在练就武艺,训练士兵,这个很难得啊。”

    :“平常将校,估计都忙里偷闲懒散去了。”

    “我观将军治军严谨,有五子良将之遗风。”

    姜识推辞,:“此乃末将应该做的,末将深受卫将军重用,岂能不认真做事而辜负了卫将军,若是辜负卫将军,末将就十分羞愧了。”

    “公恒,公子夸赞你就受着不行了。”

    “如此推辞,这分明是对公子身份。”

    吴乔走了过来,眼神中透露着一丝喜意,拍了拍姜识的肩膀。

    姜识却语出惊人:“总比吴伯丹被革了官职要好吧。”

    这句话明显是戳到了吴乔痛处,吴乔感觉自己吃了一个哑巴亏,这属于是了。

    吴乔脸色一黑,便不再说话。

    刘玄当了和事佬:“两位都是祖父心腹,怎么能因为这件事止气,听我的,化干戈为玉帛。”

    吴乔和姜识点点头,他们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隔阂。

    吴乔看不惯姜识小心谨慎性格,于是时长两人会经常拌嘴。

    说这话的人是参军吴乔,虽然官职没了,但是暂且统领东府军。

    姜识哭笑不得,:“公子,非公恒不敬重公子,只是性格平稳,还望公子见谅。”

    “阿父时常教导我,行人处事谨慎为之,到如今才养就现在的性格。”

    刘玄摆了摆手,:“将军深明大义,我怎么能够怪罪将军呢。”

    刘玄仔细观察姜识,和姜维极为相似,为人高大勇猛,但是从他的话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

    看来能成为东府军四统帅之一,看来也不是泛泛之辈。

    刘玄四周看了看,军营一行行排列整齐,士兵们也没有因为没有战事而放松懈怠。

    刘玄于是让吴姜各自忙自己的事去了,自己去四周看看即可,无需跟随。

    恭喜宿主,得到东府军将士的军心。

    刘玄,字钦德

    16岁

    身份:蜀国皇室

    武力:70

    智慧:80

    统御:85(+5)

    魅力:99(刘备子孙特殊加成)(关东士族纳头就拜)(刘姓者,宗族也)

    刘玄内心不由一喜,看来这个魅力值很高,无论是什么名臣名将。只要见上一面,谈话都是如遇春风,交谈很是融洽,魅力值高还是极有用处的。

    当时河北士族和青州士族,都极力欢迎刘备。

    只可惜当时刘备实力不足,那些豪杰又有家产和家业都留在了当地,不能追随刘备。

    陈登和田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两人在曹魏为官多年,多有功绩。

    当时陶谦请刘备入主徐州,是想请刘备作为徐州的CEO,谁成想徐州士族直接赢了刘备作为徐州之主,陶谦之子就没机会了,这足以说明刘备的魅力之高,深得士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