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晋大都督 » 升官参佐

升官参佐

    刘永于是写信给杜预,让杜预表刘玄为征南大将军僚属参佐。

    洛阳宫殿内,司马炎正专心处理着繁忙的政务。这时,一位小黄门张卡急匆匆地跑了进来,大声呼喊着:“陛下,杜尚书前来觐见。”

    司马炎停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微微一笑:“让杜爱卿进来吧。”

    片刻后,杜预踏入殿内,脸色尔雅温文,恭敬地向司马炎行礼:“臣杜预拜见陛下。”

    “杜尚书请起,来人给杜尚书沏杯茶。”

    司马炎毫不迟疑的说道。

    小黄门连忙去沏杯茶了

    司马炎疑惑道:“杜尚书来觐见朕,有何事?”

    杜预写了一份奏疏,恭恭敬敬地呈给了司马炎。

    司马炎接过奏疏,仔细阅读了一遍。

    杜预于是又将奏疏上的话又讲了一遍。

    “微臣认为卫将军之孙刘玄,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征南大将军羊枯多次称赞刘玄才智聪慧,可堪大任。所以微臣推荐刘玄为征南大将军的参佐。”

    司马炎思索片刻,随即点头道:“既然杜尚书如此推崇刘玄,我愿意给他一个机会。允许刘玄担任征南大将军的参佐职位。”

    杜预听到这个消息,连忙行礼道:“感谢陛下的恩典!”

    司马炎微笑着摆摆手:“你是为国家尽心尽力的忠臣,我自然要给予支持和鼓励。”

    随后司马炎又收到了豫州刺史司马骏,兖州刺史王衍的灾情报告。兖豫诸州郡连降暴雨,豫州兖州内大面积涝灾,

    司马炎极为苦恼,他也找不到对策。

    于是把奏书放到一旁给杜预看。

    司马炎迟疑片刻说道:“不知元凯可有对策,豫兖二州大面积暴雨和涝灾,情况不容乐观。”

    司马炎脸上带着一丝愤怒,接着狠狠的说:“这个王夷甫,巧言令色之辈。朕派他去治理兖州,他却什么都不干,辜负于朕。”

    “倒是扶风王应对豫州暴雨涝灾,尚且下达了疏通民众的指令,使豫州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司马炎对王夷甫的不作为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他原本寄予厚望的王夷甫却没有尽到责任,这让他倍感失望。相比之下,扶风王在应对暴雨问题上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负责任的态度。

    面对着司马炎的期待,杜预沉吟片刻之后,缓缓的说道

    “微臣对此也有些研究,有些意见陛下可以听一听。”

    “造成此次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蓄水池建造过多,而且年久失修,其中很多不但不能起到蓄水的作用,反而成了烂水塘,结果在水量增加的时候,非但不能存蓄水,反而是积水四溢,造成了蒲苇和杂草在良田中肆意泛滥,就连人的居住环境都变成了好像沼泽一样,这些都是蓄水池疏于维护造成的。而不靠深挖高质量的蓄水池,反而是通过增加建设蓄水池的数量,就会造成了土地薄,水位浅,一旦遇到大水,也很容易造成水位溢出,导致泛滥,殃及周边的良田。”

    “正值洪涝之际,应当拆除没必要的过多的蓄水池,蓄水池容量那么浅,平时时常处于几乎蓄满状态,一旦降水量增加,这些过多的存续量低的蓄水池反而成了安全隐患,所以为今之计,应该把存蓄的水泻掉,把这些低质量的蓄水池拆掉,不能再留着蓄水了。针对那些建造位置合理的蓄水池,杜预认为应该下力气修缮,并且尽量深挖和加固,增加蓄水量。”

    司马炎听了之后,频频点头。

    “元凯的建议,朕都认为是可行的。”

    “对于百姓除了朝廷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之外,同时要引导他们暂时改农耕为养殖水产品,以度过眼下的危机。”

    “现在典牧那里的那些不负责农耕的种牛,来年可以租借给灾民种地,以快速恢复生产。”

    司马炎认可了杜预的意见,并加以肯定。司马炎听完杜预的建议后,心中一亮,对他的智慧和才能赞叹不已。他深深感受到杜预对于涝灾问题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司马炎大笑道:“元凯果然不负杜武库之名,朕不如你啊。”

    “元凯不仅为朕解决了这个难题,还有帮朕举荐了贤德之才。元凯你是朕之邓禹,国之柱石。”

    杜预谦虚道:“陛下谬赞了。”

    司马炎于是大方的赏赐了杜预,白银百两,用来嘉奖杜预。

    在整个大晋朝堂上,很多都是沽名钓誉之徒。

    卧冰求鲤,王祥孝顺就是装的,孝顺装久了就什么都有了。

    王祥之所以要装孝顺,是因为汉朝察举制,作为儿子对父母特别孝顺可以当官。

    这就是给普通人的一条捷径,对父母孝顺谁不会?

    “孝”成为了青云直上、加官进爵的敲门砖,以至于两汉成了盛产孝子的时代。

    王祥有了孝顺的名声之后,地方长官邀请他做官,王祥拒绝了。

    隐居30多年之后才在弟弟的劝说下,当了徐州别驾。

    别驾是州府中总理众务之官,也是州刺史的佐官。

    因其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

    徐州别驾这个官职已经是很高了

    哪怕到了曹魏和晋朝,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

    “晋初元老,如石苞、郑冲、王祥、荀顗之徒,非乡原之徒,则苟合之士。此等人而可以托孤寄命哉?”

    王衍在光熙元年任司徒,这个就是晋朝的宰相。

    王衍虽然担负宰相的重任,但却不认真考虑国家的治理,只想方设法保全自己。他考虑的只是在纷繁变乱的局势中,如何能够使自己及家族长久生存下去,因此他为自己精心营造了一个退路。

    王衍常把自己比作子贡,王衍虽然在经学方面有成就,但是他在政治方面没有丝毫成就和功业。

    为自己的家族谋利,知道也没有什么。可是自己身为宰相,却不考虑国家的治理,德不配位。却担当的这宰相这么高的职位。

    让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并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长江、汉水的坚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险要。你们两个镇守外地,而我留在京师,就可以称得上三窟了。”

    当时荆州和青州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王衍任人唯亲,被世人所耻笑。

    当时洛阳面临着匈奴进攻的威胁,司马越去世之后,众人推举他为元帅。王衍认为这时战争频繁,惧怕因而不敢担当,就推辞说:“我年少时就没有做官的愿望,然而积年累月,升迁到现在的地位。今天的大事,怎能让我这样一个没有才能的人来担任统帅呢?

    当时王衍已经是太尉了,却推却统帅的职责,这岂是人臣所为?

    晋军被石勒军队击破,石勒让西晋的王侯大臣前来与他相见,他以西晋的旧事询问王衍。

    王衍向他陈说了西晋败亡的原因,并说责任不在自己身上。石勒很欣赏他,同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说自己年轻时就不喜欢参与政事,想求自身避免祸患,因而劝说石勒称帝。身为晋臣不思报国,并且天不知耻的自称,晋军被打败的责任不在他身上。

    不过是孙可望,吴三桂之流罢了。

    石勒大怒说:“你名声传遍天下,身居显要职位,年轻时即被朝廷重用,一直到头生白发,怎么能说不参与朝廷政事呢?破坏天下,正是你的罪过。”

    打败晋军的石勒对他嗤之以鼻,身为三公之位,这难道是不参与政事就可以唾手可得的吗?这岂不是天下最大的笑话?

    之后石勒派遣士兵,半夜推倒墙壁压死了王衍。

    山涛评价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桓温率众北伐时,说:“国土失陷,中原百年来成为一片废墟,王夷甫等人推脱不了他们的罪责。”

    王衍死不足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