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晋大都督 » 前方

前方

    陆抗站在江陵城头上眺望着前方,数万大军从北往南涌了上来。

    领兵的赫然就是征南大将军羊枯,率领五万大军前来。

    羊枯和陆抗对视一眼,陆抗知道羊枯此来来者不善。

    五万大军这可不是小数目了,西陵之战,陆抗就出动了五万大军。

    后世对他们两位评价甚高。

    此二子者,俱一时之俊英,万世之所敬仰也”。

    羊枯更偏向于战略家,对于吴地采取怀柔政策,以收吴地人心。

    陆抗颇具父风,军事指挥能力略胜羊枯。

    陆抗大喊道:“羊叔子何故犯我江陵城?”

    羊枯笑了笑,:“吾要前往江陵城饮酒,不知陆幼节可否让出江陵城。”

    陆抗周围诸将闻言,不由发笑。

    羊枯此话不过,无非就是攻打江陵城的调侃罢了。

    江陵督张咸喝道:“江陵城有酒,大将军可愿归降吴国,江陵城美酒有的是。”

    “待我攻破江陵城,亲自饮酒,岂不美哉。”

    陆抗回应道:“好,我就等着你们攻破江陵城,不过这江陵城可不是随便都可以攻破的。”

    缓缓又道:

    “羊征南难道不知西陵兵败,如今再来犯境,也拿不下我江陵城。”“

    江陵诸将闻言又哈哈大笑,嘲笑羊枯西陵之败。

    羊枯面不改色,对于他们的嘲讽置之不理,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和从容。

    羊枯下令大军包围江陵城,等待时机攻城。

    江陵城,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傲然屹立在长江之滨。城墙高耸入云,由坚固的石头垒砌而成,厚实而坚固,宛若天地间的巨龙蜿蜒盘旋。

    江宁城易守难攻,只要粮食准备充足,敌军就无法攻破。江陵地处荆江北岸,上镇巴蜀之险,下据江湖之会,扼守长江天堑,是连接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江陵诸将不明所以,晋军只包围不进攻。

    纷纷都向陆抗提议出战,陆抗却说:“江陵城牢不可摧,易守难攻。晋军尤其擅长陆战,我军擅长水战。岂能用自己的缺点和晋军的相抗衡呢,这是不明智的。”

    “粮草耗尽,羊枯自会无功而返,我们坐享其成便是了。”

    江陵督张咸拱了拱手,“大司马下令了,定谨遵大司马军令。”

    晋军骑兵尤其之多,战力强悍而在江陵城的诸将打打水战还可以,面对上骑兵是没有什么胜算的。

    孙皓派遣侍中张尚担任使者前往荆州江陵,告知牛渚城危急。

    张尚进城羊枯并未发动袭击,这样趁人之危,羊枯是不愿意的。

    所以下令大军不要进攻,由此张上尚可以安全进入江陵。

    张尚进了江陵城,见到了大司马陆抗急忙说道:“大司马,牛渚晋,庐江遭受晋军来袭,但晋军并未没有发起进攻。陛下不知道晋军来意如何,故此派遣我为使者,来问大司马。”

    陆抗不由心惊,暗想“晋军兵发吴国来势汹汹啊,看来这次他们要誓灭吴国了。”

    陆抗追问道:“朝中可有发生什么事?”

    张尚拱了拱手,向陆抗贺喜:“陛下诛杀了岑昬,陛下照会听从大司马的意见,在西陵驻扎重兵。”

    陆抗不由大喜,岑昬被杀,朝野上下顿时清明许多。孙皓也终于听从他的意见了,要重点防守西陵,这个是难得可贵的。

    士兵单膝跪地,声音极其洪亮道:“禀大司马,兴山城已经被晋国攻占。”

    陆抗沉吟片刻,心中暗想不好。

    晋军真正意图是在建平和西陵,这两个郡要是被晋国夺了,这样就使吴国的战略纵深就更小了。

    兴山南边就是建平郡首府信陵,兴山是建平在北方的屏障,这里易守难攻,又背靠大山。

    陆抗不由担忧起来,现在他才明白羊枯为何兵围江陵城,他们真正的意图是在建平。

    陆抗为什么这么担忧建平呢?西陵、建平,国之蕃表”,“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东吴的战略部署是西强东弱,建平和西陵互为援军。

    历史上晋军逼近吴境,沿长江各城都望风投降,有的城池被攻打而陷落,惟独吾彦坚守建平,晋军大批兵力攻打而不能攻下。

    只需择选良将镇守在两地,再多的兵马攻打,也得望洋兴叹。

    陆抗神情严肃,吩咐公安督孙遵和左奕带领五千水师前往建平。

    “你们赶到建平与吾彦共同防守,兴山空虚之时,在北上夺去新山城。”

    公安督孙遵和左奕行了个军礼,两人双拳紧握:“末将谨遵大司马军令。”

    “你们火速前往建平,不可耽误。”

    “诺”

    左奕和公安督孙遵就匆匆带领五千水师赶往建平。

    西陵有精兵三万,足以防守王濬。

    张尚拍了拍后脑勺,疾走到陆抗身边。“大司马还有一件事我忘了告知于你。”

    陆抗眉头紧锁,“何事?”

    “带兵包围牛渚的是晋卫将军刘永和中护军羊琇,在庐江包围的是姜维和诸葛尚,荀彪。”

    陆抗沉声道:

    “姜维年逾七旬,诸葛尚只可为将,荀彪一介谋士尚且不足为惧。”

    “但刘永要加以提防,其人在泰始年间大破鲜卑。又多次镇守合肥,和我军多次交战,互有胜负,此人不得不防。”

    “刘永又奉行攻心为上,攻城为上之策。在吴国百姓和士卒中都享有良好的美誉,还多次派遣使者拿药给我。足以见得刘永品德高尚,是一个很强大的对手啊。”

    张尚频频点头,并一口答应道:“回到建业之后,我会将大司马的原话告知陛下的。”

    “那就有劳侍中了。”

    张尚摇摇头,“我担任使者并告陛下不过是份内的事情。大司马抵御晋国,又有西陵之胜,整个吴国是倚仗的您啊。”

    张尚是谁?张纮之孙,张纮为人品行高尚,文章写的极好。

    吕布曾经举他为茂才,才想让张纮辅佐于自己。吕布偷袭徐州名声很差,张纮觉得自己要是真做了吕布的下属,是件很耻辱的事情,所以并没有去辅佐吕布。

    东吴孙权对东吴群臣大多都是称其名字,唯独称呼张昭为张公,称张纮为东部,由此可见张纮深得孙权器重。

    张纮在许都时和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见过一面。想能互相夸赞,对方文章写的极好,陈琳却说自己的文章比起张纮。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张纮之字张玄和张尚皆有才学,不过比之张纮还是要差上一点。

    建平郡兴山,刘玄攻下此地镇守。

    刘玄命人安抚兴山百姓,又对孙皓任命的县令顾荣和县尉虞世依旧礼遇。

    羊枯写信给刘玄,肯定了刘玄攻取兴山的战绩。也叮嘱刘玄不要因为此战胜利而骄傲自满,为将者骄傲自满是大忌。自己会派石崇带领六千水军和八千步兵和杜綝率领七千步兵来作刘玄的副手。羊枯是担心,陆抗会增援兴山,怕刘玄兵力不足而兵败。

    你要问为何刘玄要偷袭兴山?兴山易守难攻,在群山之中。只要可以攻下城池。不管什么正面攻取还是偷袭取胜,只要能赢,就足以表明刘玄是优秀的统帅。

    刘玄再看完羊枯的书信后,赵来诸将和幕僚商议。

    刘玄率先开口:“大将军兵围江陵城,为我们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兴山失守陆抗不日便会得知,陆抗必定会派遣重兵来攻打我们。我想留一位来守城,谁可担当此重任。”

    诸将面面相觑,很显然没有一个心甘情愿镇守兴山的。

    相比于镇守兴山,南下攻打建平获得战功更多。

    赵城之主动请缨,他微微上前,向刘玄行一礼。

    “主公我愿镇守兴山城,为主公排忧解难。”

    刘玄闻言摇摇头道:

    “你是我的护卫,镇守此地你不合适。”

    “石崇与杜綝率领万余兵来增援我,杜綝或许会服你,石崇未必会服你,你就下去吧。”

    赵城之知道石崇要来,就识趣的下去。

    石崇乃大司马石苞第六子,赵城之一介护卫,留在兴山城不妥。

    杜綝乃杜预第四子杜尹之子,唐朝李牧就是他的后代。

    刘玄的目光落在了吴乔身上,吴乔感到一阵压力,连忙避开了刘玄的视线,假装看向别处。

    刘玄无奈,只好看向别人了。

    吴乔现在是带罪之身,想让他留下来镇守兴山城,根本不可能,自己回去和刘永也没法交代。

    司马陈恂叹了口气,他向刘玄呼喊道:“钦德不如我留下来接应石崇和杜綝,我和石崇,杜綝官位差不多,我留下来足以应付。”

    刘玄听到司马陈恂的呼喊,他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刘玄没好气的看向众人,:“陈司马深明大义,尔等多学着点。”

    众人听到刘玄的话语后,面面相觑,显得有些尴尬。他们的脸上带着一丝不自在的表情,眼神有些闪躲,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刘玄的话语。有些人低下了头,有些人则不自觉地挠了挠头发,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杜綝和石崇水陆并进来到了兴山城,刘玄出门迎接。

    刘玄之所以留下来,他要带走水军,有了水军才有抵抗吾彦的资本。

    建平有万余兵马,又有吾彦良将镇守,没有水军要想攻下难上加难。

    晋国继承魏国,也继承了魏国的水军。曹孟德讨伐荆州,刘琮的投降,草木都得到了完整的荆州水师。

    《三国志·武帝纪》: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

    曹魏建国之后对水军的建设也是极为看重的。

    三国志·文帝纪》:八月,为水军,亲御龙舟,循蔡、颍,浮淮,幸寿春。

    《三国志·杜畿传》:受诏作御楼船,于陶河试船,遇风没。

    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后,是为魏明帝,他下令司马懿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曾治水军,准备“为水战军向夏口“。

    晋国水军还是有些基础的,不过比东吴的水师还是有所欠缺。

    杜綝面容儒雅,身高七尺有余。身穿着深紫色的戎装,看上去颇有几分威严。腰间跨着一把长剑,剑身闪烁着寒光,凸显了他的英雄之气。

    石崇就不要过多介绍了,石苞临终之前并没有给石崇钱财

    刘玄率先开口道:“杜世甫和石季伦前来助我,何愁建平不破。”

    杜綝和石崇受宠若惊,连忙行礼致谢。

    杜綝是度支尚书杜预之孙,刘玄在洛阳的时候又跟杜预学过经书。

    至于石崇,石苞临终之前没有给他钱。石崇的母亲向石苞请求,石苞说:“这孩子尽管年纪小,以后他自己是能得到财富的。”这孩子尽管年纪小,以后他自己是能得到财富的。

    石苞的话果然应验,石崇担任荆州刺史时,就经常打劫商队,钱财用之不尽。

    石崇拱了拱手缓缓道:“我和世甫受大将军委托,来做钦德的副手。”

    杜綝也点头示意。

    刘玄拉着两位的手,大笑道:我正苦没有水师对建平作战。二位就给我带来了水师,真的是大旱望甘霖,久遇逢知己。”

    “来日攻破建平,两位的功劳定是头功啊”。

    杜綝和石崇推迟道:“将军言重了,我只是秉承大将军所托,故此来支援将军,这又算的什么功劳呢。”

    刘玄之所以要把头功让出去,就是要不让司马炎看出他急切立功的想法。

    司马炎虽然对刘永看重,又给予重任,但身为蜀汉皇室的后裔,这个身份司马炎就会不会完全相信。

    古人云,木秀于林必摧之。

    把头功推辞出去,还可以拉拢颍川和关中士族,正所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