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晋大都督 » 吴军大败

吴军大败

    左贤狼狈的带领五千步骑,直往牛渚城而去。

    城楼上的牛渚督何植大笑道:“左将军不听我言,执意出战。如今可悔恨否?”

    左贤叹息道:“是我轻敌了,中了刘永的埋伏,还请何督放我等进城。”

    何植往前方眺望了一会,晋军并没有杀过来,何植这才下令把城门打开,放左贤进城。

    “把城门打开,让左将军入城。”

    城下士卒得领,把车门缓缓打开。

    左贤带着哭泣的口腔说:“何督我虽兵败,却也兵败犹荣。”

    何植对此嗤之以鼻,领兵九千去损失将近四千。何植连忙扶起左贤,关切道:“左将军可是探查到晋军什么虚实?”

    左贤握紧了拳头,咬牙切齿道:“刘永手下有不下百名重骑兵,我军的兵器都不能刺穿他们的甲胄。我军轻骑兵毫无用武之地,被他们的重骑兵一击即溃!”

    “晋军为了攻破牛渚,竟将重骑兵带到这江南之地,左将军兵败也非是将军之过。”

    何植将此事上报给孙皓,给以增兵,多以防守刘永。

    何植高挂免战牌,没有他的命令,一律不准出战。

    孙皓招来诸臣商议此事,他将奏折分给众人看。

    孙皓大怒:“这个左贤不听将令,损失军队将近一半有余。朕有意将左贤召回建康问罪,并下狱。”

    张悌上前一步,向孙皓劝言:“陛下现在正是国家用人之际,将左贤降职,戴罪立功。”

    孙皓沉吟片刻,缓缓说道:“那就准丞相所言,让其戴罪立功。”

    左贤损兵折将,孙皓对于败兵将,可没有什么好脸色。但要是把左贤逼得太紧。左贤必定担心回建康会被处死,发动兵变投降晋军,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沈莹你领步骑五千前往牛渚,务必要挡住刘永所率领的晋国大军。”

    “臣领命。”

    沈莹拱了拱手,就领命而去。

    牛渚城人心惶惶,时常有百姓往南逃窜。刘永自从讨伐吴国以来,对吴国百姓秋毫不犯,以来收吴国民心。

    何植龟缩在牛渚城内,就算是陈列把他祖宗十八代都骂了起来,何植都坚持坚守不战。

    兴山城内刘玄加固城防,城头上都换了亲信。对于虞世和顾荣名义上是兴山城县令和校尉,但是调兵实际上却是由刘玄亲自调动。

    刘玄在思考是否南下,还是对来犯的吴军以逸待劳。

    建平郡守将吾彦,一代名将。

    要想拿下建平郡,就要想出一条非常好的计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吾彦能派刺客来营救陆机,就表明他们在兴山的消息大致还是被吾彦得知了。

    假扮吴军,大半会被识破,这个计策用了一次,第2次就不灵了。

    自己攻破建平之后,荆州和合肥必不久待,自己又是刘永的长孙,要回到洛阳任职。

    两个弟弟和母亲也在洛阳,作为人质子在洛阳,司马炎才能够完全放心刘永坐镇合肥。

    中护军羊琇与齐王司马攸关系密切,刘永对于储君之争并没有明面上支持。

    储君的位置历朝历代都是最为敏感的问题,下注太子也不是一定很稳妥。

    汉武帝太子刘据,司马衷太子司马司马遹,唐太宗太子李承乾,这里面也只有李承乾得到善终,其他两个一个自杀,一个被害。

    西晋仍然有许多汉室宗亲在朝廷任职,刘毅,刘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刘玄曾祖刘玄德一生致力于兴复汉室,却有夷陵之败,无奈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

    蜀汉灭亡最大和谯周脱了干系,

    谯周的《仇国论》也为蜀汉灭亡埋下伏笔刘备如果在世看到《仇国论》,谯周这辈子也不想善终了。

    君主再仁慈,但凡看到这篇《仇国论》,写作此论的臣子,非死即伤。这已经是明面上说我要投降了,但凡有点血气的君王,都不会容忍。

    后主刘禅对他没有处罚,反而谯周官升一级,蜀汉许多官员士人对他的言论生以为然,以至于后面本地士族对于蜀汉政权反抗越来越激烈,再到后面刘禅不战而降。

    孙皓后期如此残暴,却有丞相张悌为吴国殉国,不降司马氏。

    后主刘禅相对仁慈,却出现了谯周此等不战而降之辈。

    跟随刘永的元从有忠义之名,但是能力要略些差,关东士族却是人才众多。

    裴暕,吴乔和曹毓乃东州派系。

    赵城之元从派系,姜禹和李赐是凉州派系,诸葛京是荆州派系。

    这几个派系相互制衡,共同效力刘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