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临安一梦入千年 » 粉墨登场

粉墨登场

    晚饭过后去瑞哥儿那看了看,瑞哥儿又拔个了,开始咿咿呀呀想说话了。

    我与花漫逗着玩,被周妈妈看到了,把花漫好一顿教训。连带着数落我:“也没个小姐样,整日和丫鬟玩一起像什么样子,以后出阁怎么在府上立威呀?

    我一边拿着拨浪鼓在瑞哥儿前头摇晃,一边应着周妈妈:“人活在世图得就是一个自在,若我在这院子里和花漫和你们都要拘着礼那日子就没法过了”!

    周妈妈无可奈何:“你呀,我说不过小姐了,到底是长大了,越来越有主见啦”!

    玩了好大一会,瑞哥儿哈欠连连,小脑袋点呀点,似乎要睡觉了。

    我和周妈妈交代了一下,便唤花漫陪我回屋,走到半路,本想绕道和祖母去请安,心中却总觉得和祖母生疏,不太好意思,直接回房了。

    刚刚收拾停当,准备看回子书,祖母进来,我放下书迎了上去,扶着祖母坐在软塌上,菊舒端着茶水给祖母沏上,盖上碗盖又慢慢退下。

    待菊舒出门后祖母笑盈盈的对我说:“齐姐儿这是看得什么书呐”。

    我微微一笑,挺值了腰杆端正答道:“平日里小娘大多教的是四书五经,我想着女儿家学着兴许有些不合适,学堂里对女子要求不高,但也会考些女训六艺之类,笨鸟先飞,找了女训来看,寻思着看在前面总不会错的”。

    祖母指着我的脑袋宠溺道:“你这丫头真是嘴利,要说你笨呐,这城内就没有几个聪明的了”。

    “祖母谬赞了”我不好意思道。

    “这祖母拖人给你们姐几个找学堂的事,有眉目了,不日便可入学,你要有心里准备。祖母是放心你的,但是有些大事还是要再三提醒。”

    “祖母请讲”

    “君子之交淡如水,对于一起讨学问的同门保持不疏离不走近原则。你父亲虽比不了皇亲显贵,但好赖也是个朝廷新贵,祖母原也是世家出身,所以待人接物做到不卑不亢即可,无需巴结谁,省的被人轻慢了去。第二,交朋友需谨慎,反复甄别。以祖母多年的经验,害人之人多出自于身边认为亲近之人。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切要小心。最后一点,你此去须用功读书,且不可有些旁的心思,你的前程祖母自会安排得当。”

    “是,祖母,孙儿自当谨记”我站起来给祖母福了福表示时刻谨记,铭记于心。

    “仪姐儿姐儿与源姐儿也与你一同前去,人前人后相互有个照应,不论如何,在外你们可都是姓沈。”祖母这是敲打我万事要以沈家为主重,私怨且放到一边。

    我自然清明,微微一笑,佯装天真状:“祖母还不放心我,我要处置早就请达叔报官了。”

    “我自然是知道的,庄子上的事你处理的很得体,祖母很是满意。祖母是担心仪姐儿做错事,惹着你,你这性子祖母是知道的,平日还好,天塌下来也能泰然自若。若是急起来,定是不管不顾!和我年轻时一模一样,对不对?”祖母歪头对着我一笑。

    “孙女可不敢当,祖母年轻时号称女诸葛,光这一样孙女就望尘莫及”

    “你才多大,你就想当女诸葛?祖母在你这个年纪只知道玩去了,你小娘把你教养的很好祖母很是欣慰啊”祖母提起小娘眼中一片黯然,可见祖母对小娘之事还是遗憾的。

    之后祖母又语重心长的将我日后同窗的家族背景和性格做了异常仔细的描绘。仔细到我虽没有见过,只怕梦里都能梦出来他们的模样。听着听着我便睡着了……

    日子过得飞快,在府里赋闲了些时日,甚少出院子,每日就是吃吃喝喝玩玩看书与睡觉,因为祖母发话了,要我好生养着,须得白白胖胖才能去上学。连给长辈的请安也都给免去了。

    大姐姐和哥哥们倒是常常来给祖母请安,我也能见着,一起聊聊天,大哥哥还总会给我带些好吃的好玩的,日子也算舒心惬意。

    今日是我去学堂的日子,祖母早早的命人给我准备好学具用具。第一次上学堂,我心中还是有些忐忑,晚上居然毫无睡意,一直睁眼到天亮,天蒙蒙亮便早早的起了床。

    我收拾停当后让花漫随行一同往阁老府方向去。在大老远就下了轿子,让轿夫回府,到了下课时辰再来此处接我回去。其实这么安排也是怕碰到思仪思源她们,虽然我们并无深仇大恨,但我还是不想和她们多接触,但又怕其他同窗觉得沈家姐妹离心,看出端倪,看着尴尬,也懒得寒暄,所以还是避忌着比较好。

    这个时辰到学堂的同窗还不多,我让花漫通报后,便有人出来迎我们到学堂。

    学堂分里外两个区域,外部有简单的靶场与教场,还有丫鬟妈子们休息的地方,考虑的十分周到,布局也甚为合理。

    阁老府邸十分开阔,一部分私宅一部分学堂中间活水相隔,既不突兀也显得美观娴静,景观层叠,见山见水,别有洞天,令人惊叹。毕竟依仗的是当朝皇后,这首辅宰相之位确是牢牢在握,置办这样的家宅,也应是情理之中。

    卯时过后,我这一帮子显贵同窗粉墨登场,一一到指定场地等候,男女同窗之间用竹帘隔开。我虽无意巴结,但是身份背景还是提前了解的透透的。

    我放眼看去,那边主要是庆国公钟府庶出孙子辈大公子钟子瑜,嫡孙小公爷钟子琪、外甥女颜英姿、孙女钟雅茹。

    庆国公早年建功,几个儿子不十分出挑,唯一独女早逝,留下这么个宝贝外甥女颜英姿,怕在颜家受了委屈,早早接回国公府,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心疼的不得了,国公二老只盼自己能多活几年,英姿嫁与好人家。

    其次排开是安国公一众人嫡孙阮世忠,孙女阮世玲。因安国公长子在户部做尚书,且深得皇后喜爱,所以府内子女也有些独尊之势,天之骄子眼高于顶,眼神中充满了不屑与鄙夷。

    再就是阁老嫡孙催实,催阁老乃是我朝真正的权臣了,孙子好赖尚不清楚。挨着一块的是侯府滴女夏素瑾与嫡子夏怀瑾。

    再往那边看好像是伯爵家的齐景荣与小霸王齐景阳,我好担心他认出我啊。

    再在后面的就是我们这样官宦之家的子女了,当然也有走后门进来的商贾巨富之流,只能站在后排。照惯例,待安学究宣导规矩后,才会另行安排我们落座。

    众人中有相识的同窗或世家会小声私语,我则默默的站在角落,谨记祖母的教诲,仔细观察。其实我还是很佩服祖母,经过她的描绘,这些同窗真是历历在目,分毫不差。

    阁老家丁来报:“安学究到~请答礼。”

    “安学究有礼”一众人同窗鞠躬行礼。

    安学究看上去十分年轻,和我想象中老夫子的形象大相径庭,只见他环视一周,目光停留在几位公子小姐之处,微微一笑便朗声道:“”安某在此开坛授课,只盼各位公子小姐能潜心研学,学有所获。课堂上只论学问不论身份,诸位可有异议?

    “是”众人齐声答道。

    “南朝自太祖一辈,科举试题便偏重四书轻五经,至于授业解惑等课业由我来安排,诸位可有异议”?

    “是”众人又齐声答道。

    “卯时开课,酉时放课,巳时进膳。十五开讲到腊月十日散馆,端阳初四初五,中秋十四十五,清明,还有七月半也就是十月初一各放假一天,此外不得擅自告假,诸位可有异议”?

    “是”众人齐声答道。

    “今日巳时前,将会安排遴选考,合格者按年纪与所学、所长匹配合适科目,兼顾六艺。优异者单独安排学科授课,不合格者将从“三百千”开始启蒙。安学究接着宣告。

    “是”众人齐声答道。

    三百千是什么?底下有人小声询问。

    “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又听讲有人小声回答。

    我心下,安学究怕不是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也是,不把我们唬住,后面他的教授工作也无法正常开展。

    都是皇亲贵族,诗书门第,高官之后,管理起来既不能厚此薄彼,还需要小心翼翼,也确实不容易。传业授教是一方面,保住饭碗才更重要吧,我还暗暗在给安学究担心。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是主课也是我朝科举考试的重中之重,小娘从小就在陪我读,为的是让我懂道理知大义。到是不曾涉及《周易》,因为母亲也不善于推演。

    《诗经》、《尚书》、《礼记》、《春秋》这些儒家经典我自小也看得多,听得多,心中便更有了底,这次考试应该不会太差,至少能有个“乙”。我一直信奉中庸之道,不太过出风头,尚可即可。

    其实在我朝女子不能参与恩科会考,哪怕读了也没什么用处。很多时候小娘也在犹豫,是不是教些女训、女德、女戒之类的会更实际些,但现实情况是我草草读过之后,始终兴趣平平,小娘也就不了了之了。

    片刻之后,安学究就让我们分开落座,每桌之间相隔甚远。我看大家都很紧张,应该是准备考核。大家又窃窃私语,纷纷猜度着今天的考题是什么?

    不一会其他先生们就端出了卷轴,我估计这些可能是试题。然后安学究慢步走到事先布置好的白布上,用粗狼毫笔写下一排,也就是今日考题:“读书何观?”

    我略一沉思,心中了然有数?题目不难,难的是阅卷人心中想要什么答案。因为这种题目不似常规问答题目,答案相对唯一,有标准。这题目主观,太主流,所以难度不大,但想要出彩,就必须把阅卷人读书人的思路找准。

    我扪心自问,为什么读书,在坐的各位无不是为了考取功名,光耀门楣。不为也名为个利还能为什么呢?但是我却不能这么写。

    思考到这里,想起祖母给我说的题外话,不禁笑了起来。不巧被安学究看到,和他对视了一眼,我难堪极了,默默低下头。

    祖母和我说的是:这安学究之所以受人追捧,神奇之处不仅仅在于讲学独到,而是每每新科开考安学究所教学员新科及第人数较多,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所以各大学子也是挤破了脑袋想拜在门下学习取经。简而言之就是“猜题准”!

    我坐在最后排最外桌,看着远处的风景,思考考题,专心下笔,其实很快就作答完毕,但是怕答卷太快,太过引人注意,硬是呆坐到最后时刻才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