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朝民族英雄传 » 第十九章 台州大捷之十三战长沙,战后戚继光回到祖籍定远收养族侄戚金

第十九章 台州大捷之十三战长沙,战后戚继光回到祖籍定远收养族侄戚金

    嘉靖40年(公元1561年)4月,日本肥前国少主松浦平准指挥2万多名倭兵在浙江境内登陆之后,开始在侵扰台州和温州等地区,戚继光率领3000多人的戚家军取得宁海、雁门岭、新河、花街、上峰岭等五场战役的胜利之后,接着戚继光又率领戚家军在洋坑、长昂洋、小藤岭、大藤岭等战役的胜利后,松浦平准率领的倭寇大军只剩下了2000多名倭寇。

    早在第一场战役宁海大捷打响前的一个月前,在直浙总督胡宗宪和浙江总兵卢镗的帮助下戚继光组建了一支拥有160多艘战船和1500人组成的戚家军水师,由就悉海战的主帅副将沈舟兼任水师的总指挥。

    五战上峰岭后第七天的行军途中戚继光接到一份重要军情:“倭寇将领井上川信率领1000多人的倭军将在5月19日(第19天)温岭附近一个叫长沙(今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东南部)的地方登陆,这支倭军到时候在温岭附近登陆时会有18艘战船,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接应败退下来的一些倭军。”

    戚继光马上命令沈舟带领1500人迅速返回新河城和王文英等人一起带上20艘战船要比井上川信率领的倭军抢先一步到达长沙和浙江总兵卢镗率领的5000多人会合,而且卢镗当时还安排了15艘浙江水师的战船停靠在温岭附近,这15艘战船上的军队总共有1000多人。

    5月15日到5月16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取得小藤岭和大藤岭的两场战役的胜利,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在戚继光、谭纶、卢镗等将领的奋勇抗击下倭寇首领松浦平准从4月间登陆时的2万多人,现在被明朝军队打的只剩下2000多人。

    5月18日晚上,戚继光率领军队和沈舟、王文英、卢镗等人在温岭的长沙会合。5月19日下午,井上川信率领1000多人的倭军共乘船18艘在长沙登陆,井上川信等倭寇一上岸就碰到了松浦平准带领2000多名倭寇后,埋伏在附近树林中的戚继光命令部下杨文、陈大成、楼楠、丁邦彦,以及温处参将牛天锡等将领分别率领军队从树林中跳出来开始与这3000多人的倭军对战,然后戚继光亲自点燃信号弹,埋伏在隐秘处的沈舟、王文英、卢镗等人一共率领35艘战船冒出来后马上向岸上的倭军开炮。

    丁邦彦(公元1507~1596),字宗美,明朝著名的抗倭将领,曾担任过把总、松门卫指挥使、河南都指挥使等官职。

    5月20日早上,在陆上和海上明军联合的包围下3000多名倭寇,最后只有松浦平准和井上川信只带领少量倭寇乘坐几艘小船逃回了日本,明军在最后一战中无人阵亡。

    从嘉靖40年(公元1561年)4月20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宁海打响对抗倭寇的战役,然后开始长途跋涉的转战,在台州等地区剿灭倭寇,到5月20日取得长沙大捷,一个月总共十三次对战倭寇,每一次都取得了胜利,十三战十三捷,一共消灭8000多名倭寇,后人把戚家军的这十三次大捷统称为“台州大捷”,从此以后倭寇再也不敢大举侵扰浙江境内,浙江地区的倭寇之患被基本上平息。

    浙江地区的倭寇之患基本平息后,戚继光看见祖籍南直隶定远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有一位族叔送来一封戚姓族长写的信,信上说戚继光的一位族弟戚振在几天前去世了,戚继光问这位族叔:“族叔,这位族弟戚振有没有儿女?”

    族叔回答:“侄儿,戚振的妻子郑氏生有一个儿子叫戚金,现在刚满5岁,郑氏在戚金3岁时就去世了,所以戚金现在是一名孤儿。”

    戚继光的夫人王文英听完族叔说的话后有点伤感地对戚继光说:“相公,这个刚刚满5岁的小孩命也太苦了,这么小父母就先后去世了。”

    戚继光听到王文英说完这句话,他心中有了一个想法,于是戚继光就对王文英说:“文英,过几天我们就回定远一趟,把族弟安葬后,我们就收养戚金,把戚金带回浙江,教他武功和读书,让他长大后上战场保家卫国。”

    戚金(公元1556~1621年),号少塘,南直隶定远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明朝末年的著名将领,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族侄,后来被戚继光收为养子,戚金长大后跟随戚继光南征北战,万历20年12月25日(公元1593年1月27日),戚金跟随吴惟忠等戚家军将领一起进入朝鲜抗击倭寇。万历26年(公元1598年),戚金又跟随吴惟忠率领戚家军第二次进入朝鲜抗击倭寇,戚金曾做过把总、参将、江南金山副总兵、江南吴松总兵等官职。

    戚继光上报胡宗宪同意后,把戚家军暂时交给沈睿和赵大河管理戚家军,然后戚继光就和夫人王文英、女儿戚雨昕、妹妹戚芳一起回到定远县后,戚继光等人和亲戚一起处理好戚振的丧事,把戚振安葬好后,戚继光和王文英就收养了戚金。过了几天,戚金就和戚继光等人一起回到了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