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朝民族英雄传 » 第四十三章 蒙古骑兵被地雷炸的伤亡惨重,张居正去世后戚继光等人的结局

第四十三章 蒙古骑兵被地雷炸的伤亡惨重,张居正去世后戚继光等人的结局

    万历7年(公元1579年)10月间,蒙古土蛮部的5万名骑兵大举进犯辽东境内的锦州等地。李成梁率领将士们在锦州的锦川营堡的城墙上拼死抵抗蒙古骑兵的进攻。后来李成梁向朝廷求救,万历皇帝下旨命戚继光率领军队前去救援。

    李成梁(公元1526~1615年),字汝契,号引城,辽东铁岭卫(今辽宁省铁岭市)人,明朝后期的著名将领,他与戚继光齐名,一起被后人称为“南戚北李”。根据史料记载:李成梁的祖先在唐朝末期为了躲避动乱,于是来到朝鲜境内安了家,明朝初期,李成梁的高祖李英从朝鲜境内回到明朝境内,然后在铁岭安了家。李成梁曾担任过险山参将、辽东副总兵、辽东都督佥事、辽东总兵等官职,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次子李如柏等人都是明朝后期的重要将领。李成梁率领辽东铁骑多次抗击蒙古人、女真人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万历2年(公元1574年),建州女真首领王杲联合鞑靼人一起大举进犯辽东境内的辽阳和沈阳,李成梁率领军队去剿灭王杲所在的古勒山城(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最后斩首敌人的首级1000多颗。万历11年(公元1583年)2月,李成梁率领军队前往古勒山城去攻打王杲的儿子喜塔喇·阿台,由于喜塔喇·阿台的妻子是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孙女,也是努尔哈赤的堂姐,并且觉昌安以前是喜塔喇·阿台父亲王杲的部下,觉昌安的四子、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还是王杲的女婿,也是喜塔喇·阿台的姐夫,但是此时的觉昌安和塔克世父子二人早已归附于李成梁,于是他们父子二人和李成梁率军一起前往,到达古勒山城后,他们父子二人进城对喜塔喇·阿台进行劝降,但是没有成功劝动喜塔喇·阿台,父子二人又一直没有出来,然后李成梁率军没等他们父子二人出来就攻破了古勒山城,接着又进行了屠城,屠城中觉昌安、塔克世被明军错杀,关于这件事情后来的发展情况,我会在第二卷中提到。李成梁后来率领辽东铁骑还数次大败蒙古人的土蛮部,以及鞑靼人,并且用计策成功杀死了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清佳砮、杨吉砮等人。万历19年(公元1591年),李成梁遭到朝廷里一些言官的弹劾被罢官,万历29年(公元1601年)8月,李成梁被万历皇帝重新启用,并恢复了他辽东总兵的官职。

    戚继光率军到达锦川营堡外的一座小山后就下令将士们在山下开始挖洞埋地雷,20分钟后山下的地雷阵就布置好了,戚继光派一部分人前去进攻蒙古骑兵,并佯装败退,将敌人引到这里来。蒙古骑兵不知是计,几分钟后有一部分蒙古骑兵就被将士们引了过来,然后这一部分蒙古骑兵就进入了戚继光命人布置好的地雷,接下来这种地雷就要开始爆炸出自己巨大的威力了。当蒙古骑兵的马踩到这些“钢轮发火”地雷的上面后,这些地雷就开始自动爆炸,接下来这些蒙古骑兵被地雷炸的伤亡惨重,有些没踩到地雷的蒙古骑兵骑马掉头就跑,这时,正在攻打城堡的那一部分蒙古骑兵听到附近爆炸声后,他们都感觉有点奇怪,接着他们看到那些掉头跑回来的骑兵们,这些骑兵告诉他们,戚继光来了,我们刚才中了戚继光的埋伏,好多人都被戚继光的地雷炸死了,于是蒙古骑兵全部逃离战场,李成梁看到蒙古骑兵逃跑后就知道戚继光来了,他和戚继光会合后,李成梁连忙向戚继光感谢,然后戚继光和李成梁一起命令吴惟忠、楼大有,以及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等人率领一部分军队去追击蒙古骑兵,几天后戚继光率领军队和吴惟忠等人会合又一起在辽东境内的石河墩再次大败这支蒙古骑兵,接下来戚继光和李成梁继续一起抗击蒙古人等游牧民族的侵扰。

    戚继光和万历时期的首辅张居正是一生的挚友,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初,张居正进入内阁后就向隆庆皇帝举荐戚继光等人到北方上任,隆庆2年(公元1568年)5月,隆庆皇帝下旨任命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兼右都督后,戚继光开始带兵镇守北方的重要边境地区:蓟州和辽东等地区。后来在张居正等朝中大臣的全力支持下戚继光成功组建了12座车营,在长城上建造了大量的空心敌台,成功地举行了一次10万多人参加、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并且戚继光在北方抗击蒙古人的入侵期间,张居正为了让戚继光在北方能够放开手去干,先后向皇帝成功举荐了谭纶、刘应节、梁梦龙等一些有能力、有作为大臣担任蓟辽总督,和戚继光搭档,共同抗击蒙古人,而且正是在张居正的支持下,戚继光一直驻守在北方,多次打败朵颜卫,以及土蛮等蒙古各部落,还有其他游牧民族的入侵。

    万历2年(公元1574年)冬,戚继光骑马从蓟州城到北京来找张居正,戚继光到达张居正的府上后拿一件棉衣给张居正看,原来这件棉衣是守长城的将士过冬穿的,戚继光撕开这件棉衣给张居正,张居正一看棉衣里面没有装棉花,而是装的全部都是草絮,戚继光告诉张居正,将士们都穿上这种棉件冻伤了,已经冻死冻伤了好多人。张居正听后十分生气,棉衣属于军需后勤物资,但是负责管理这项差事的是当今太后的亲爹、万历皇帝的外公武清伯李伟,意思是说如果要治李伟的罪,就等于要得罪李太后和皇帝,所以这件事如果换成其他的大臣去处理,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去解决,他们不敢去得罪李太后和皇帝,但是张居正就敢这样做,他很快查清楚了李伟贪污的事实,接下来张居正直接向李太后汇报了这件事情,李太后一听大怒直接派太监去把自己的爹爹李伟带到宫里来,然后李太后直接就大骂自己的亲爹,并且剥夺了李伟的官职,而且惩罚他在大雪天里站了好几个时辰后才让他回家去。后来还有官员要弹劾戚继光,但是弹劾的奏章被张居正拦了下来。

    虽然可以说戚继光是依附于张居正的,戚继光有时为了感谢张居正还给他送了礼,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正是在张居正的支持下,戚继光带兵镇守北方后蒙古人很少再进犯大明边境,老百姓也过了几年安定的生活。

    万历10年6月20日(公元1582年7月9日),张居正病逝,享年58岁。张居正病逝后,万历皇帝准备开始清算张居正,这时,吏科给事中张鼎思趁机上奏弹劾戚继光,并且在奏章上说不应该把戚继光放在北方,于是戚继光被万历皇帝调到广东当总兵。虽然去广东也是当总兵,但是此时的广东境内的倭寇之患早已被基本消灭,在广东的话根本没什么仗可以打,而且权力也变小,因为戚继光在蓟镇当总兵,手底下管的兵现在已经到了20多万,如果去广东只能管1万,所以万历皇帝这是在贬戚继光,戚继光来到广东境内后,他的部下丁邦彦、吴惟忠、冯子明、楼大有、金科,族侄戚金等人也和戚继光一起来到了广东。

    丁邦彦来到广东后,后来因为年纪太大,丁邦彦想解甲归田,朝廷同意后丁邦彦回到家乡,于万历24年(公元1596年)在家中去世,享年90岁。冯子明后来也解甲归田,最后在义乌县赤岸镇的家中病逝,享年60岁。吴惟忠和楼大有后来都去浙江任职,万历20年12月25日(公元1593年1月27日),吴惟忠和楼大有一起带领戚家军跟随东征提督李如松等将领率领的军队进入朝鲜抗击倭寇。

    戚继光被调到广东后不久,他的两位小妾沈丹青、陈月蓉也先后在山东登州去世。

    万历10年(公元1582年)12月间,万历皇帝下旨查抄自己的“大伴”、曾支持过张居正改革的大太监冯保的家,后来又下旨把冯保流放到南京,万历11年(公元1583年)1月,冯保在南京病逝。

    冯保的家被查抄后万历皇帝又下旨开始查抄张居正的家,并且取消张居正的一切官职,剥夺张居正的谥号,以及生前所赐的玺书和四代诰命等,张居正的家人有的自杀身亡,有的被查抄后活活饿死,有的被流放到外地,万历皇帝还向天下宣布了张居正的“罪状”,然后万历皇帝还继续下旨把张居正生前重用过的许多大臣贬到外地或者罢免其官职,后来张居正对国家的许多改革措施也被万历皇帝下旨停止。

    万历13年(公元1585年),给事中张希皋上奏弹劾戚继光,戚继光就被万历皇帝下旨罢免回乡,不久,弟弟戚继美也被皇帝下旨罢免回乡。戚继光回到家乡山东登州后,他的次子戚安国英年早逝,戚继光的弟弟戚继美,以及戚继美的老婆王朝云在回乡的路上,都因为伤心过度病逝。王文英也因为戚安国的英年早逝(几年前戚继光把戚安国过继给王文英当儿子),脾气变得古怪,万历14年(公元1586年),王文英离开戚继光,回娘家去了,最后关于她的结局史书上没有记载。

    万历16年(公元1588年)1月5日,戚继光病逝于山东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市)的家中,终年59岁。戚继光一生抗击倭寇、巩固北方边防,修筑长城,戚继光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他编写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等大量军事著作,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戚继光、俞大猷、谭纶、卢镗、汤克宽等人都是中华民族不朽的民族英雄,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

    戚继光病逝后,姐姐戚芸、妺妹戚芳和小妾杨月娥、带着戚继光的4个儿子,还有戚继光和王文英的女儿、早已长大成人的戚雨昕,以及族侄戚金,她们和戚继光的部下金科一起去广东境内投奔戚芸的丈夫沈舟,她们来到广东境内,大家一起照顾戚继光的4个儿子,以及族侄戚金,戚芳嫁给了金科,戚芳后来生下一个儿子,金科给儿子取名为金正光,戚芸来到广东境内后也给沈舟生下一个儿子,沈舟给儿子取名为沈光,这两个儿子的名字里都带有一个“光”字,是为了纪念这两个儿子的舅舅戚继光而取的,戚雨昕后来嫁给了杨龙,沈舟、戚芸、杨月娥、戚芳、金科最后都在广东、万历朝鲜战争爆发前先后去世,所以他们在第二卷中不会再登场。

    戚继光的长子戚祚国,陈月蓉所生,继承了祖上的职位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升任济南府掌印都司。

    次子戚安国,陈月蓉所生,后来过继给王文英,万历13年(公元1585年)间,戚安国英年早逝。

    三子戚昌国,沈丹青所生,曾担任过锦衣卫指挥和都督府都督同知。

    四子戚报国,陈月蓉所生,曾担任过锦衣卫百户。

    五子戚兴国,杨月娥所生,担任过锦衣卫指挥佥事。

    族侄戚金后来参加了万历朝鲜战争,所以关于他的结局会在第二卷中讲到。

    讲完戚继光抗击倭寇和抗击蒙古人的故事,第一卷也就讲完了,我之所以会在最后几章中讲戚继光在北方抗击蒙古人的故事,是因为唐尧臣、胡守仁等人的结局要放到这几章中讲,还有就是戚继光在北方战场上用到的地雷、大将炮等武器我会在第二卷中继续提到,吴惟忠、楼大有、戚金、李成梁、杨文等人会在第二卷中继续登场。接下来在第二卷就要讲述李如松、吴惟忠、戚金、邓子龙等将领在朝鲜战场上抗击倭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