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隋昏君 » 第19章:有些道理的

第19章:有些道理的

    杨英抬起右手,制止了李靖后面的话,然后掏出一方锦帕,不急不缓地拭净匕首上的血痕。

    内心不停地自责……

    都打定主意,要学《雍正王朝》中的康熙,却学了一回《康熙微服私访记》。

    《康熙王朝》当中,孝庄的一句台词说得好啊,“龙有龙门,鼠有鼠道。”

    自己是穿越到了大隋,不是在电影电视上戏说大隋。

    将拭净的匕首收起来,淡淡道:“恕我心情不佳,不能还礼。”

    “不敢!”李靖脸色大变,告声罪,立即回头斥责鼓噪的府丁,又俯身恭请杨英,进府中品茶。

    “罢了!”杨英的声音没有什么感情,“你是韩擒虎的外甥,听杨素说你有大才。能让我见识一下,你如何治军么?”

    李靖听到这一句,不由得心花怒放……

    机会来了啊!这种话从皇帝口中说出来,分明是要提拔重用自己的意思!

    饶是他心志坚定,也差一点就跪地磕头谢恩。

    只不过,看到杨英一身布衣,也没有自称“朕”,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微服私访”,却也知道这个时候,不方便透露杨英的身份。

    故而,只是作了个揖,便叫人牵马过来。

    两人上了马背,并驾前往兵营。李靖故意让自己的马,落下半个身位。

    虽然杨英不想暴露身份,终究是皇帝。李靖在官场混迹了半生,自然懂得这种为官之道。

    可怜那个门子,一心为了维护主人的尊贵,这会儿倒毙在尘埃当中,自己的主子连看都没有多看一眼,便离开了府门。

    马邑守备营,大门口一杆大纛飘扬,上面写着一个斗大的“隋”字。

    大隋实行的是府兵制,不过这个时期的府兵制,还保留了一部分世兵制的规则,具体表现形式,便是各州郡县,都有守备营。

    守备营的驻军,根据守护疆域的大小,数量有所不同。

    作为马邑郡丞的李靖,统领马邑守备营的兵马,在军中的地位,相当于郎将。

    大隋军制,十人为一伙,设伙长,五伙为一队,设一队正和一队副。两队为一旅,设一旅帅和一旅副。两旅为一团,主官为校尉。

    再往上,便是郎将,根据守护疆域,或统领四团,或统领五团,极少数,也有统领六团的。

    杨英和李靖两人刚刚进了营门,便听到了三声震天的鼓响。

    喊杀声从四面八方响起,显然,此时的守备营,已经收到了消息,正在进行训练。

    正常来说,从这个喊杀声中,就能听出,负责训练士兵的将领的水平。

    无奈,杨英根本不懂军事,只能听出喊杀声的嘹亮,至多还能从中分辨出,士兵们的气势很足。

    听不出更多的东西,却是隐隐觉得,李靖五十岁以后才崭露头角,是有些道理的……

    大隋的官员,半个月才有一天的休沐时间,而身为郡丞的李靖,之前却在家中院子里读书。

    虽然如此,杨英却也没有多说什么,打马往中军大帐的方向走去。

    李靖眉头微微拧起,旋即跟了过去。

    片刻的功夫,两人便进了中军大帐。杨英进了后堂,装模作样地拿起一册兵书,看了几眼。

    李靖亲自给他端了一碗茶,便回到大帐中的帅位坐下,冲着营外喊了一嗓子:“旗牌官可在?”

    旗牌官是大隋特有的武官,执掌令旗和令牌,职责是传递命令。

    李靖这一声,实际上是喊给杨英听的,毕竟,棋牌官通常都是在中军大帐门口,随时听令的。

    但是,军队讲究一个精气神。

    李靖话音刚落,便是“蹬,蹬,蹬”一阵脚步声响起,紧接着,两名身穿铠甲的青年,单膝跪地。

    李靖满意地点点头,吩咐道:“你们二人,立即通知旅帅以上的官员,到中军帐集合!”

    两个旗牌官,齐齐喝了一声“得令!”,便起身“蹬,蹬,蹬”中军大帐。

    后堂的杨英,听到这一番动静,强忍着没有笑出声……

    一个八百人的守备营,八个旅帅,加上四个校尉,还有团一级的次官。

    说是大猫小猫三四只不确切,似乎也没必要,搞出这么大的阵仗来吧?

    不过,想到自己对军事一窍不通,也就静观其变。

    两位旗牌官分工明确,一个往东、南两座军营传令,一个往西、北军营传令。

    此时,这四座军营的武官都在干嘛呢?正聚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猜测李靖来军营的目的。

    杨英算是不速之客,又是突然提出参观军营,李靖派到营中通知的人,更是不知道他的身份。

    李靖没有交代清楚,传话的人自然说不出子丑寅卯,这些武官就更是一脑子浆糊了。

    也就是那些兵卒,平时训练有素,操练起来,中规中矩,气势昂扬。

    武官们聚集在一起,听到旗牌官传令,当即意识到,事情有可能出乎意料,慌忙整理身上的甲胄。

    这群武官虽然品阶不高,终归是在饱读兵书的李靖帐下,个个都不傻。

    没有战事,却让旗牌官传令,肯定是有上级领导来检查啊!

    上级领导来检查,通常就是走走过场。不过,若是有明显的问题,人家也没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们心中都是非常后悔,不该在接到通知之后,还不放下酒杯。

    但是,这个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是尽可能的补救。

    于是,四个军营中的五官们,慌慌忙忙地起身之后,都急匆匆地冲进了浴室。

    马邑守备营,方圆不过两三里,即便是走路,从四面军营到中军帐,也要不了多少时间。

    可是,两个旗牌官回来都有一炷香了,大帐之中还是空空荡荡的,只有四个人。

    李靖脸上的儒雅之色,已经完全褪去了,沉着脸,对其中一个旗牌官说道:“擂鼓,点卯。”

    战时点卯,一般都是三遍,头遍鼓之后,隔着半炷香,擂二遍鼓,再隔半炷香,擂三遍鼓。

    这三通鼓,可以说是军中最为严苛的军法,头遍鼓未到,便要接受惩罚,三遍鼓未到,直接是斩立决。

    相隔不远,四营的武官,全都听到了鼓声,手中的浴巾不觉停了下来,心中俱是惊慌不已。

    很多人顾不上擦干身上的水渍,便将甲胄往身上穿。

    几个胆大的,朝四下看了看,发现同僚们都在,心中也就存了几分侥幸。

    毕竟法不责众,难不成,还真将自己这些人,全都斩了?

    二通鼓响,中军大帐门帘掀开,东、西两营的人先到了。

    看到李靖一张脸,阴沉得要滴下水来,俱是噤若寒蝉,抱了抱拳,便朝一侧站过去。

    便在这个时候,李靖一声低喝:“来呀!给我全都拖出去,杖五十!”

    军仗和县衙的板子可不一样,即便习武之人,体格要优于常人,五十军仗打下去,也得是皮开肉绽,没有个十天半个月的,休想下得了床。

    一个旗牌官少了点眼力劲,开口道:“这可不是战时,还真的要打?”

    “军令如山,岂可儿戏?执行军法!”李靖近乎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