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父皇是朱元璋 » 第五十四章 商量对策

第五十四章 商量对策

    况且现在水井还没有打,两边全是干裂开的庄稼,此时再去打水井属于亡羊补牢。

    那井哪里是那么好打的。

    “哼,都怪你们,为什么不把水井提前打好?”

    “不是交代了,怎么着也先把井打了啊。”

    县承委屈着:“马知县,打井那两千两,您不是说要孝敬…”

    “闭嘴。”

    “行了别说了,这种话永远也不要提。”

    马知县想了想:“你这样,立刻让捕快通知县里的老百姓领粮食,全部叫过来,务必让太子看到。”

    “再搞几口大锅,煮上米粥,在太子经过的地方负责发粥。”

    “如果粮食不够就把粮仓打开,再去找那几家粮商借点粮食,等殿下走了,再还给他们。”

    主薄:“大人,如果在太子经过的地方赈灾粥粮,太子一定会过问的啊。”

    “我们之前从来没有赈灾过。”

    “万一有个别刁民,不以大局为重,说漏了嘴,该如何是好。”

    县丞啧啧两声:“这还不简单。”

    “连夜通知县里所有地主乡绅,包括六班家属过来领粮。”

    “太子经过的时候,在脸上抹点灰,穿的破破烂烂。”

    “我们就说以照顾老弱病残为由,单独发放粥粮,这样还落下了好名声。”

    对啊…

    这个点子说得好。

    如此一来,就算太子怀疑,我们也不需要担心。

    就说粮食有限,只能先照顾老孺病残,这样一来,如果太子不怀疑,说不定可以让户部再拨一笔呢。

    县丞回道:“可是如果朝廷的人要看粮仓的储存粮怎么办?”

    “我们的储存粮基本绝空啦。”

    “城里粮商短时间也拿不出这么多粮食啊,要不要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

    这时候师爷发话:“太子只是路过咱们无锡,按照以往的惯例,是不会入城的。”

    “如果此时烧了粮仓,势必会引起怀疑。”

    “我们可以在粮包外围摆上粮食,然后在里面装上沙土啊。”

    马知县立刻反驳:“不行,朝廷的人比我们聪明多了。”

    “这些小把戏瞒不过他们。”

    “万一他们要抽检,抽出来一包带有沙土的粮食…”

    “你这样,搞一个大围栏,最上面放个木板,粮食放在最上面,中间也不要镂空,最好装点沙土。”

    “把以前的袋子全部倒在大围栏里面。”

    “这样朝廷来检查的肯定不会跳进去,最多拿棍子捣一捣。”

    “他们如果拍中间部分,中间也被沙土填满了,不会有回声。”

    “再说了,他们也没有多长时间检查。”

    “只要过了这一关,咱们无锡就保住了,至于太子会不会找其他县城的毛病,那就和我们没什么关系了。”

    众人纷纷夸赞马知县妙哉,马屁声顿时响彻周围。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太子经过的道路,没有水井,按照户部的意思

    每七亩就要打一口水井,只能多不许少。

    可现在别说七亩了二十亩也不见一个水井。

    有的水井虽然有,但早已经干枯了,如今这种情况必须打深井。

    每个深井的价格是十三两左右,用时月有余。

    但想要在一两日打这么多水井,无异于痴心妄想。

    马知县背着手挺着大肚子来回踱步,他突然停了下来。

    “走,看看那条道。”

    根据路线,太子肯定不会走林间小道,因为队伍太多了,也不会停在驿站。

    毕竟无锡的驿站基本挨着大运河,来往都是商人或者游人。

    河道两岸基本都是普通农户,和船家。

    不可能承载几千人的吃喝拉撒。

    所以他们必然走这条大路,马知县顾不上脸上的汗水,他眯着眼看了下这条一望无际的官道,除了远处林子那里不是耕种区。

    这一路看过来,得要打多少水井啊。

    这可如何是好。

    难不成要和太子讲,忘记打了,给个机会?

    所有人也在愁这个,粮食可以作假,井是不可能作假的。

    解释都没办法解释,毕竟朝廷的官什么意思不懂,

    赈灾银子下来两个月了,一口井都没有打,谁信啊。

    如果真是银子不够,那还好说,可现在赈灾银都被花了。

    这些水井还没有拿,被抓到那想都不用想。

    直接就是一刀。

    有可能还会被剥皮,众人想起来剥皮这个酷刑,浑身一哆嗦。

    因为上一任唐知县的皮现在还放公堂旁边呢。

    当时几名检校按着他的头,插进小木洞里面。

    然后割开头皮,往里面灌水银,水银倒在肉里面,会觉得奇痒无比。

    就会想去扣头皮,但是手被锁着。

    然后刚好头上有个洞,痒的你自己受不了,直接往洞里面钻。

    直接把整张皮给带了下来。

    水银经过的地方,会非常轻松的脱落,此时你已经是个没死的血人了。

    但是你还活着,躺在地上红着眼睛静静看着自己血液晒干,你连挣扎都挣扎不了。

    因为浑身的疼痛已经达到顶峰,你会后悔自己贪污,但已经于事无补,直到眼睁睁看着自己死亡。

    众人想起来都觉得浑身窒息。

    太可怕了。

    此时远处摇摇晃晃走过来一个老妇人,

    她挑着今天新摘的阳山桃子准备进城换些米,今年天不好,桃子也不够水灵,加上种桃树的又比较多。

    粮食缺少,现在又是下午时分,恐怕今天能换到米的概率不大。

    城里人吃一回桃子可能觉得好吃,可天天吃,早就吃腻了。

    不

    卖又没有办法,家里五六张嘴还要吃饭呢。

    她枯白的头发杂乱不堪,被风吹的盖不住眼,肩上挑的的两筐野桃子,看着还不是很成熟,比较脆。

    这年代还没有什么水蜜桃,有桃子就不错了。

    因为没有什么保鲜功能,很多东西都是要提前摘。

    她身穿补丁的蓝色外套,脚上是一双草鞋,普通老百姓穿的基本都是草鞋,想穿布鞋那是不可能的。

    摇摇晃晃的向着城里走去。

    风吹过她那沧桑的脸庞,吹动她的白发…

    扯远了,就普通的一老太太。

    县丞看天气这么炎热:“要不先吃点桃子解渴吧。”

    他说出了其他人想说的,虽然是傍晚,但是站一会站一会就觉得热,七八月份的天。

    就没有凉快的时候,尤其是南方。

    马知县点点头:“也罢,就先吃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