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父皇是朱元璋 » 第一百三十九章 朱熹学法

第一百三十九章 朱熹学法

    看到这群学子受教的样子,刘清泉的心情也好了些:“慢慢悟吧。”

    “老夫先去学习学习西洋文化,就不多教了。”

    学子:“先生竟然学习西洋话?”

    “书上说他们都是一群未开化的人,那里有什么好学呢。”

    刘清泉呵呵一笑:“小了。”

    “格局小了。”

    “以夷制夷,前提要了解对方,孙子兵法讲究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西洋文化虽然粗鲁,但是对话却十分简单明了。”

    “况且吾为帝师,多学一点,有好处。”

    “多学学朱圣人的六条,第一条是循序渐进,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逺。

    先读的未懂,就不要读后面的,有如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第二条为熟读精思,读书不可贪多,不可急于求成,要熟读精思。

    学习与理解要结合,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深刻领会所读之书的见解。

    第三条要虚心涵泳,此种读书法要求不预设立埸,不自满自足凿附会。

    我们这个观书但当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所在。

    如其可取,虽世俗庸人之言,有所不废,如有可疑,虽或传以为圣人之言,亦须更加慎思,读书要仔细认真,反复研磨,深刻体会,切忌走马看花和浮光掠影。

    第四条呢是切己体察,读书要结合自己的思想、经验、从书外去体察书中之味。

    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须反复就自家身上推究。此种读书法,要求自身体察,自信不疑。否则人云亦云是不会有见地的

    第五条为着紧用力,读书是一件费心费力的苦差事,只有勤苦认真,才能有所收获。

    读书要寝食俱废,不解不休。读书如船行水上,若不奋力划行,可能前功尽弃。

    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啦

    那就是居敬持志,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

    尔等读书时的心到、眼到、口到的三到,缺一不可。

    学子恍然大悟:“不愧为帝师,我等受教。”

    刘清泉“嗯”了声:“这些都是朱圣所言,老夫充其量是个传话筒而已。”

    “对了,尔等有没有悟出什么?学而不思则…”

    其中一位学子拱手作揖:“朱夫子曾说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意思是这半亩大的方形水塘,好像一面开展的明镜,天光和云彩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在水波中浮动荡漾着。

    想问方塘,为何能够这清澈呢?原来是因为有源源的活水,不断的流注进来呀!

    学生认为这是从字面上来欣赏这首诗,它自有更深一层的含意。

    他用水的所以能保持清澈,是由于不断有源头的活水注入,来比喻人的求学也要每天有新的吸收,新的体会颖悟,才能使你不断地进步!这就是心灵上的活水。

    但学习仍须有一定的方向,所以强调源头,假如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那再多的学问也是无用的。”

    另一个学子说道:“朱圣的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首诗的意思是

    昨天夜里江边春水大涨,那艘巨大的船舰随水波涨高,就像一根羽毛那么轻。

    从前浪费许多力气也不能移动它,而今却能在水中自在地行动。

    这是借泛舟来说明,水大的时候,再大的船也可以自在飘移,水深不够,再大的力气也无法使船移动。

    说明读书是要有方法的。

    没有正确的方法,再努力、再苦读,也将事倍功半,就像大船在浅水之中,无法前行。

    朱子读书法是读书的原则,原则不变,方法是可以求新的,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这个读书原则,寻找出一种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有了正确的读书方法,再困难的问题,也能一一化解。

    刘清泉听后赞许的点点头:“善…”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你们是希望啊。”

    “茁壮成长吧。”

    “未来属于你们,勇敢的走下去吧。”

    此时刘清泉的光辉如同太阳般撒在了大地。

    众学子眼睛都睁不开了。

    太耀眼了…

    这就是强者的世界啊…

    他一定是位德高望重,清风亮节的老人啊。

    ……

    绿光阁…

    “露丝,安娜在哪里呢…”

    “不对,是什么来着,我的小美人,我给忘记了,哈哈哈。”

    刘清泉蒙着眼睛,全身赤裸。

    松垮的老皮乱晃,他哈喇子都流白须上了。

    牙齿都不剩下几颗,在诺大的房间里摸来摸去。

    “咦,今天爷爷叫你欧买噶好不好…”

    “啊哈哈哈,跑不掉的小美人,爷爷来喽,来抓你喽。”

    他左摸右寻,却怎么也摸不到两位大洋马。

    不由的大笑:“你们两个小讨厌,成功点燃了爷的激情啊。”

    殊不知此时房门大开。

    无数人正在观看这一幕,有朱元璋父子,窈娘率领的女团,郭英毛骧等人以及一大群侍卫。

    朱元璋无奈的摇摇头:“走吧,进去看看。”

    房内刘清泉听到门口有动静。

    男人声?

    这声音怎么这么熟悉。

    刘清泉慢慢摘下眼罩,看到眼前的一慕,顿时石化。

    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皇…皇上,您怎么来了啊,啊啊…”

    朱元璋没好气的看着他:“把衣服穿好。”

    “你可给朕找了个好活啊。”

    “这传出去,丟的不是你的人,而是朕的人,亲自挑选的日讲官,竟然是这个样子。”

    “你愧对先人啊。”

    刘清泉惭愧的磕头:“陛下,我,我活一大把年纪,实在是忍不住了。”

    “我有罪啊。”

    朱元璋反问:“难不成你没罪?”

    “自古以来,多少人都栽倒这色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