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父皇是朱元璋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出去吃饭

第一百五十一章 出去吃饭

    杨才名很才,人不才。

    乃工部文思院副使,已经呆两年多了,马上就可以转正大使了。

    他目前这个副使有多大呢。

    大概从九品,还待确定。

    工部部门五花八门,是六部中单位最多的部门。

    也是油水最多的。

    像工部营缮清吏司。

    工部虞衡清吏司。

    工部都水清吏司。

    工部屯田清吏司。

    这四个部门,不说郎中,你就算随便当一个员外郎,都够你吃一辈子了。

    而杨才工作的文思院。

    不提也罢。

    他负着手,弓着腰,胡子斑白,活像个老爷爷。

    一路走回了家。

    “老爷,您回来啦。”

    迎接他的是同样头发全白的老管家。

    他熟练的接过老爷的包袱,掂了掂轻轻的。

    看来今天户部又没有发粮食。

    打开一看,却是一些香料和不值钱的宝钞。

    看样子有好不少。

    杨才叹了口气:“别数了,这是两年的。”

    两年的?

    老管家有些不解:“老爷,怎么发了这么多啊,而且还都是香料”

    原来根据洪武十年皇上的规矩

    从九品官员,一年的禄石约六十石,或者三十贯。

    这其实已经不少了。

    养活一个人错错有余,前提是只能养活一家人,多了养活不了,至于房租啥的更是雪上加霜。

    杨才叹了口气:“这是两年的,全是香料需要自己去换。”

    “那些品级高的官员可以领到木炭,布匹,食物,或者地方特产等等。”

    “我啊,唉,只能领这玩意儿。”

    “看起来多给了点,可实际上三年后又能值几个钱呢。”

    “现在有些商人贼的很,宁可不卖,也不要这宝钞,唉。”

    老管家也是劝慰:“老头子我可以少吃点,可是小姐她。”

    原来是杨才的胖闺女就要出嫁了。

    男方在卫所当百户,品行优良,精神的很,本来杨才对武夫有些嫌弃,可是自己这个从九品有什么一个挑剔呢。

    而且女儿天生肥胖不好看,能嫁出去就不错了。

    但是,你嫁人总要给嫁妆吧。

    哪有女儿出嫁,父母不给嫁妆的啊。

    这传出去还不丢死人了。

    女儿出嫁你不给嫁妆,你好意思接受人家的聘礼?

    你是窝囊穷成什么样子,才会吃点男方的聘礼。

    你不给嫁妆,你女儿嫁过去,男方那边嘴上不说,心里会好受?

    指不定怎么瞧不起你女儿。

    难道你女儿是个货物,你养了十几年,一转眼卖了?

    杨才这个苦恼啊。

    这些他能预支最多的钱了。

    按照结婚要花十几贯,嫁妆十九贯九,这还不算迎亲的,吃饭的,等等…

    最大的困难是房租要交了。

    这应天的房租贵的厉害。

    已经拖欠一年多了,现在那个王婆子堵门口。

    如果交了房租,钱就不多啦。

    未来两年还怎么活啊。

    这结个婚要花掉两三年的俸禄。

    历朝历代,有这么狠的吗。

    谁家结婚能消耗这么多啊。

    可想在应天生存,就离不开钱。

    自己那个清水衙门,连个人影都不多,更别提贪污了。

    杨才摇摇头:“实在不行,胖丫嫁出去,你拿走一半养老,剩下的别管了。”

    老管家缓缓的跪了下来:“老爷,您可千万别多想啊。”

    “我可以死,您千万不行啊。”

    “我去讨饭都可以,老爷您不能有这个想法啊。”

    杨才搀扶起来他:“宝钞终究还能买点东西,《丰源斋》的那十七桌酒席定了没有?”

    “马上孩子就要办事了,不能让男方接亲的没有饭吃啊。”

    老管家摇摇头:“老奴无能”

    “那酒楼狗眼看人低,仗着背后有人,死活不肯卖给我们,非说先交五两白银定金。”

    “要不然就不收宝钞。”

    杨才继续问道:“你有没有给他讲,我们愿意多付五贯钱?”

    “讲了,可对方根本不愿意啊。”

    “老爷,我不中用啊。”

    杨才摇摇头:“就算宝钞贬值,这些东西也能换不少钱,怎么就办不好了。”

    “我去找那酒楼掌柜的,我看他卖不卖这个薄面,一个商贾反了他了,走。”

    “好,老奴跟你一起去。”

    五六名小二正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朱元璋父子两坐在酒楼对面的鸭血粉丝滩大块朵颐着。

    这鸭血粉丝汤汤汁浓郁,粉丝软糯,鸭血都是现杀的活鸭子,热乎着呢。

    这鸭血粉丝汤以整鸭熬汤,鸭血的滑嫩、鸭胗的柔韧、鸭肠的爽滑、鸭肝的绵软、鸭汤的清鲜,再配上Q弹有嚼劲的粉丝,吃一口让人直咂嘴。

    南京人自古喜食鸭馔,盛行以鸭制肴,有“金陵鸭肴甲天下”之美誉。

    所以南京被称为“鸭都”。

    咳咳不是那个鸭都,而是这个鸭都

    朱元璋撒上香葱,芫荽,还加了醋和辛椒,吸溜一口汤,一时间浑身发汗。

    他的右手还拿着一个鸭腿,不是那种酱红色,而是盐水鸭,左手一边拿着碗边喝汤,碗底还压着两个烧饼。

    吃一口馍,喝一口汤,再咬上一口肥美流油的白鸭腿。

    那叫一个地道,那叫一个美。

    粉丝滩老板笑的直摇头,称呼好久没见吃过这么香的了。

    一看朱元璋就是从北方来的。

    朱元璋有些不解:“你是怎么看出,俺是北边来的?”

    “俺这穿着打扮,难道不像京城人士?”

    老板也是无奈:“像,太像了。”

    “一看你就是老盖了帽。”

    朱标则斯文多了,他将烧饼泡在鲜美的汤汁里面,撒上点芫荽提味。

    老板之所以看出朱元璋是北人。

    并非他的口音,还因为南京人喝鸭血粉丝汤是不加那些乱七八糟的调料的。

    就比如醋放那么多,辛椒放这么多。

    不符合南京的口味。

    中原地区喜欢咸味和重口味,但不是辣椒的重口味。

    相反喜欢大锅菜。

    就是把各种调料,食材都放在一个锅里煮,满满的一大堆,看起来非常没有食欲。

    远不如江南的小巧玲珑。

    但是这种大锅菜就像胡辣汤,看起来没有食欲,吃起来就不同了。

    在寒冷刺骨的冬天,冻的浑身颤抖,受不了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