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那些年的错过与没错过 » 那些年的错过与没错过(14、15、16)

那些年的错过与没错过(14、15、16)

    十四

    我和“关系人”一道押着土油罐车顺利返回,厂里的仓管人员接手办理过磅入库,“关系人”与我握手告别,他说晚上有安排了,有机会再和我聚聚,本次合作很愉快。我盯着他离去的背影,“学习”了很久。

    次日,李科长在核实入库单时,对我赞赏有加:“行啊,小刘,仓库说这次购买回来的汽油,多出了一百多公斤呐,丁厂长都知道了,说这个小刘年龄不大,办事挺稳妥!”我谦卑地表示,这都是李科长给我提供的锻炼机会。

    临近春节,厂里放假之前,李科长单独让我写了一张一百元的现金领条,上面注明:销售后勤补贴。厂里每年底,都要与所有销售员结算提成和奖金,作为财务科,会有办法从里面截留一点费用,解决一些厂领导和关键岗位职工在工资表里不能体现的补贴,我有幸名列其中了。

    春节放假回到县城大哥家,母亲也在这里。我去通镇参加工作后不久,二哥也离开乡下,去武汉与人合伙开小餐馆了。他在农村努力过奋斗过,但几亩薄地终究种不出什么结果,一年到头只能解决肚子问题和油盐开支。我们家是离开祖籍地后落户到那个地方的,在农村被称为“单门独户”,村里成立“家庭互助组”,都没有人愿意拉我们家入伙。母亲年龄大了,也下不了地了,二哥一个人的困苦可想而知,他尝试很多办法和途径改变现状,无奈没有后续资源和经济能力支撑,皆因时运不济,半途而废。二哥最后与母亲商议的结果是:他出门做事,母亲在家养点鸡鸭和耕作一小块菜园,挣点活钱家用,把家里的几亩地转给同村人种植,村里的提成上缴和收获结余都是人家的。大哥知道后,放心不下母亲一个人呆在乡下,让她把手上的活儿交给乡邻打理算了,然后进县城跟着他们一块生活,母亲却担心乡下的老房子长期无人居住会朽掉,二哥以后结婚没有“窝处”,她只同意两边走动,乡下和县城各呆一段时间。

    母亲见到我很高兴,眼睛总盯着我问长问短,我回答一切都好,接着和她聊起了乡下的左邻右舍,这是她的话题,她可以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地向我讲述乡下发生的那些趣闻和新鲜事儿。我偷偷塞给母亲50块钱,让她拿着零用,她百般拒绝,说穷家富路,在外面不能太节俭,会被人轻视的。我说你帮我存着娶媳妇好吧,母亲愣了一下,“呵呵”直笑,把钱小心地收了起来。

    放假回去的那几天,我没有空闲,帮助大哥家掸扬尘擦门窗贴春联,上街购年货,协助做大肉丸、油炸鱼、炸藕夹等年菜。到了年三十,大家一起忙碌了整个上午,临近中午才做好十二碗菜摆上桌,母亲和我与大哥一家三口吃团年饭,二哥在武汉做餐饮回不来。

    我们围坐下来,我帮大哥和大嫂斟好酒,再给母亲、侄子和我倒了饮料,大哥对我说:“你也喝一点吧。”我说不喝,“你又不是不能喝酒,你以为我不知道啊。”大哥又拿出了一个酒杯,不由分说,给我也倒了一杯酒。

    大哥往母亲碗里夹菜,大嫂往大哥碗里夹菜,我往侄子碗里夹菜,母亲往我碗里夹菜。大哥见状说:“别晃来晃去的了,现在各吃各的,来,喝酒!”

    大哥喝酒是快性子,几口酒下肚,就开始“谈话”了,首先叮嘱母亲说:“您年纪大了,不要总琢磨着今天种个什么、明天再养个什么的,靠您又能给老二挣几个结婚的钱呢?再说,您的这身体状况也比不上年轻的时候,万一有个好歹,还不是给我们增加压力和负担啊。我们在县城虽然没什么能力,没办法给老二找到更好的出路,但是等到他结婚,我们多少还不是要帮衬一下的。”大嫂随声说是啊是啊,母亲听着了笑而不语。

    大哥接着向我举杯:“来,喝!”他喝了一大口酒,眉头一蹙随即散开,他用手抹了一下嘴唇,对我说:“工作稳定下来了,就要安心,不要再东想西想三心二意,你刚踏上社会,要学要懂的知识还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简单也是复杂的,不要想得过于天真、过于美好。你无意中一件事得罪了人家,后面可能要做十件事才能弥补,有些事情表面看似简单,后面的因果关系你不见得清楚。工作方面你自己去领悟,各行有各行的门道,自己的饭碗自己端牢,有些事我知道但不说你,不等于你做的都是对的,闯社会不是蛮干,没有根基就好高骛远,那会栽大跟头。家里没有任何社会关系和后台,这一点你一定要记清楚。”

    我认真听着,脑袋里快速闪过在厂里所经历的故事片段,同时结合大哥的话意,在自悟和反思。

    我端起酒杯向大哥大嫂敬酒,然后掏出五十钱递给大嫂:“大姐,这是我上班攒的钱,一点心意,给你买件衣服穿吧,你一年到头也辛苦。”

    大嫂急忙摆手:“不要不要,你自己存着,一个人在外面,万一有个急事什么的,好应付,你听话就好。”

    大哥朝大嫂瞪了一眼:“拿着!他孝敬你是应该的,你给他操了多少心呐,晓得好歹就要知恩图报,他走上社会就应该懂得这样的道理!”大哥接过钱,强塞到了大嫂手里。大嫂笑着说:“哪能用他的钱,那就暂时放着,等他以后结婚连本带利还给他。”

    “你说得轻巧,他结婚该他自己筹办,我们哪有能力管这事儿。”大哥吃了一口菜,边咀嚼边扭头看向一旁。母亲说:“是呢,哪能再给你们增加压力呀,老幺大了要懂事了,自己应该争点气,奔出个样子来,不要什么事都指望着别人,这不行。”

    我知道,大哥一贯是刀子嘴豆腐心,他是在做样子给大嫂看,当面申明以后不会管我了,是在宽慰大嫂的心,另一方面也是心疼大嫂对整个家庭的辛苦付出。我也要宽慰大哥的心,说:“嗯,我听话,不让家里操心,好好工作,不撩事惹非。”

    “哼,撩事惹非?那要有本钱和资格才行。”大哥又嘟囔了一句。“你大哥像个说相声的,有人接嘴,他可以不住嘴地争论下去,不理他。”大嫂打圆场给我夹菜,招呼大家多吃。

    饭后我帮家里收拾好碗筷,独自出门上街走走,各家各户团年的爆竹声还在此起彼伏,空气里弥漫着爆竹的硝烟味,商场门店和路边的小摊都关门歇业了,大大小小的门框上,都贴挂着喜庆的春联和火红的灯笼,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路上行驶的车辆很稀疏,道路显得比往常宽敞了许多,中间的隔离栏杆上插着五颜六色的彩旗,一直延伸到尽头,街道两旁的路人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拖家带小,或是赴宴或是返家,个个容光焕发,喜笑颜开,电线杆上悬挂的有线广播里播放着节奏欢快明亮的歌曲,更增添了县城里的节日气氛。

    我很期待在街上能遇见昔日的初中或者高中同学,聊聊天说说近况,回味一下我还未曾远离的学生时代,让我再重温一下“我是县城孩子”的美好感觉。只这一刻的念头,又拉开了我与现实的遥远距离,我和他们隔着“城市户口”这条鸿沟,我们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可以偶遇却无法同行,就如我的初恋同学燕子,我对她的那份情窦初开的纯真记忆只能永远深藏在心底。县城虽好,目前我不属于它,它也接纳不了我。

    十五

    春节假期未满,我提前返回了通镇,怕呆久了,心又乱了。临行前大嫂给我捎带的年菜,我一并送给了魏大爷。魏大爷说,厂里还有两天上班,食堂估计没开伙,他侄子送的菜加上我带的菜,足够两人吃的,小炭炉也有了,可以吃火锅喝小酒。

    我与魏大爷吃饭比较轻松自在,我们既是忘年之交,又有辈分的情感。魏大爷虽然一生无欲无求,看淡流水花落,但对厂子的情感却是真挚深沉。

    魏大爷说:“那时候,我们把厂子当作是自己的家,大家对厂里的一草一木、一颗螺丝、一根钉子都很珍惜,我们那一代人都是苦难过来的,知道只有厂子好了,每个人今后的日子才有着落和盼头,可不敢马虎啊,脏活累活都自觉抢着干。你看看现在,厂子形势一好吧,镇里就把一些乱七八糟的企业都合并过来,说的是增加资产壮大规模,这都是在做表面文章借机捞油水啊。唉,羊长肥了,谁都想伸手薅一把,这以后的日子难说啊。”魏大爷充满着对厂子未来的担忧,他没办法改变这一切,但肯定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这个厂子能好好的生存发展下去,不致眼睁睁地看着上一代人呕心沥血造就的成果,历经劫难而凋谢败落。

    魏大爷的话让我隐约对将来产生了有了恐惧,万一厂子哪天倒闭了,像我这种靠关系进厂、一无所长的一般职工,极有可能是“就地遣返”。到时,我该何去何从呢?我唯一寄希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厂里混个一官半职,这样至少到倒闭解散时,作为管理干部,我还有个重新获得安置工作的机会。可是,想当干部光有激情是不行的,即便处心积虑去搞投机钻营,这也需要时间和过程啊。我心里祈祷厂子不要那么快就完蛋了。

    厂里的大部分职工都是本县区域内的,极少数外县职工的老家也是在省内范围。虽然春节过后,接连几天是雨雪天气,但大家报到上班都很准时,没有人敢小看或马虎对待自己眼前的这一份工作,这无关岗位的重要性,而是事关每个人的生计问题。新的一年按部就班开始了。

    厂子表面在我们基层职工看来一如既往,产销两旺,势头不减去年。因为是年头,财务科的工作比往常要忙碌一些,做账装订、核算报表、清理库存、材料预算、银行汇款等各项工作都要抓紧完成。

    我的日子也在应接不暇的当差跑腿或工作协助中一天天度过。厂子的未来我没有能力和权力把控,再怎么忧心也无济于事,做好当下才是我的本分。不然厂子没黄,我的饭碗却丢了。

    不觉间,已到五月份了。这天,李科长去镇企管会开会去了,宋会计得闲停下手中的活,叼着一支烟慢条斯理地说:“你们知道吧?厂里的一把手要换了,你们猜猜是谁呢……”大家满脸诧异,目光不约而同转向宋会计,“猜个鬼呀,卖什么关子啰,直接说给我们听嘛。”候出纳一贯急性子,迫不及待打断宋会计还在嗯哼的语气尾声。

    “你们先不要张扬啊,我得到的消息是,企管会的关副主任要过来接手了。”宋会计的女婿在镇里某个部门任职,他的消息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咦,企管会副主任多好啊,舒舒服服的,上有一把手顶着,下有办事员跑着,想吃饭喝酒到各个企业转转走走,想清闲悠哉呆在办公室喝茶看报,多自在,操这份心干嘛。”武会计表示怀疑和不解。

    宋会计“呵呵”笑了两声没作答,候出纳脱口而出:“企管会副主任算个屁呀,那里有好几个呢,来这多好啊,做一把手既有开支权又有人事权,比他那个闲职可实惠多了。欸,宋会计,丁厂长做得好好的,干嘛撤掉他呢?”

    宋会计清了清嗓子说:“做得好就不换啦?你都知道这个位子是肥缺,那该有多少人盯着呀,这个位子没有过硬的后台关系是接不了棒的。丁厂长不是撤职,是委以重任,调到皮革厂力挽狂澜去了,领导换人用人都会有名正言顺的说法。”

    “管他呢,人家争权夺利都是为吃肉,我们干自己的活,喝点清汤寡水养家糊口就得了。”李姐作了一句总结。大家无语,不再讨论,喝茶吃零食上厕所,各忙各的去了。

    一个星期后,李科长在办公室公布了关厂长即将到任的消息,并进一步透露,前两天,关厂长就找了李科长在内的几个部门负责人谈话,主要是了解厂里的账务状况、原材料采购、销售市场、人员机构等情况。还说关厂长强调了,今年厂里的面貌要有大改观,成绩要有大突破,为此他正式上任后,会马上带着李科长和销售经理出差到全国各地去拜访那些大客户,以联络感情,加强合作诚意,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另外,为了杜绝人浮于事和吃大锅饭的现象,厂子内部将进行机构合并、减员增效、开源节流等改革措施。

    过后,趁没人的时候,李科长小声对我说:“小刘,你不用担心啊,我已向关厂长汇报过我们科室的人员情况,科室事务多,人员不会变动的。”我感激涕零,心底一股暖流升起,充满了对李科长的深深谢意,我的饭碗又保住了。

    没有不透风的墙,更换厂长的消息传得很快。作为大多数基层职工而言,是与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谁来都一样,只要不是傻子,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讨论一下议论一番也就过去了,该干嘛干嘛。新老厂长的工作交接仪式在会议室举行,全厂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参加了,之后风平浪静。

    李科长跟随关厂长出差了,要拜访全国的大客户,估计出差的时间不会太短。科室里的工作节奏慢了下来,大家一边干活,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李姐爱看电视剧,说的一般都是前晚的剧情,往往是自己感动自己;武会计是再婚,又怀孕了,关心的是高龄产妇的注意事项;宋会计介绍的是养身保健,吃什么菜喝什么茶;我不到二十岁,是他们调侃的对象,只有听话的份儿;候出纳的爱人是镇邮电所所长,家里的小孩和琐事有老人照料,生活无忧无虑,她多半关心的是厂里的时事,相对而言,她的话题比较激情和新颖。

    窗外下着小雨,候出纳呆呆地望着窗外,自言自语说:“唉呀,自从调进这个厂工作后,哪儿都没去过了,一直就圈在这个小地方,真羡慕他们啰,这一趟出差可以逛好多个城市咧。”

    “要不你也请个假?出去逛逛呗。”宋会计眯着两眼,盯着手里烟头上袅袅上升的烟雾,漫不经心地说。

    “您个老家伙真会取笑,钱呢,您给报销呀?哪能像人家,出门带着付账的财务科长,还有照顾起居生活的销售经理,动个嘴皮子作下指示,啥心都不用操,吃了喝了玩了,工作还顺带了。”候出纳冲着宋会计撇撇嘴,心有不平地说。

    武会计听了,笑哈哈地对候出纳说:“呦,你这想象力丰富啊,领导水平也有,我看就应该推荐你来当这个厂长。”

    “哼,我当厂长现在才不出去跑呢,我就在家等着,等着下面的那些管理干部,还有想提职当官的人,都来主动找我汇报个人思想。现钱不抓不是行家,有不听话不懂事的,就采取机构合并和减员增效两手抓,抓完了再出去慢慢玩,又不用担心后院搞团团伙伙,起火闹事。”候出纳的几句话,引得大家前俯后仰一阵大笑。

    十六

    李科长出差后,少了紧张和拘束,我觉得每一天都过得特别快。周日上午睡了半天懒觉,中午去饭堂吃饭时,毛哥特意找到我,他说仓库办的小陈这几天闷闷不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们晚上小聚热闹一下。

    小聚的地点依然是那条偏僻小巷里的小酒馆。下午到点后,我从旧旅社的宿舍出发前往小酒馆,我离得比较近,毛哥他们都住在饭堂宿舍那边,距离稍远点。我先到就顺手点了菜,脊骨藕汤、红烧鲫鱼、西红柿炒鸡蛋、干煸四季豆、油炸花生米,都是老几样。

    等了一小会,他们到了。小陈走在后面,耷拉着脑袋,神色黯然,状态不佳。大家各自落坐倒上散酒,毛哥举杯:“来,咱们好长时间没聚了,今天来个一醉方休。”说完了拍了拍一旁的小陈,小陈心不在焉地举起杯,勉强挤出了一丝笑意。

    散酒度数高,一杯下喉火烧火燎,喝一口藕汤才好压下去。年轻人喝酒眼睛总是盯着酒杯,除了偶尔夹几粒花生米或一点素菜丢进嘴里,其他荤菜较少动筷子,留在桌上让旁人看起来有面子,等酒劲一上来,话就多了,“话”成了下酒菜。

    毛哥说:“你们都知道了吧?厂里要搞优化劳动组合了,听说先将各个科室和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精简,精简下来的人员下放到各个车间,车间再自愿组合,没人要的统一划归到厂办另做安排,那去向就有点悬了。”

    我心里有底,低头吃菜没做声。瘦子大学生握着筷子,重重地敲着自己的碗沿子说:“都是老套路,新官上任三把火,树立威信呗,屁股都没坐热,情况还没摸透,就搞这一出,机关下来的干部就这个德行。我才不怕他呢,离开这儿我还怕没饭吃?”

    小陈无精打采地说:“你们是大学生,又是搞技术的,当然不用担心了,再怎么整也弄不到你们头上。唉,我们就不行咯,我们仓库办主任找我谈话了,说办公室要精简一个人,他的意思是我在仓库办年龄最小,适应性强,下放到车间再锻炼一下也是好事。”

    “都找你谈话啦?你们主任态度挺积极啊,难怪你这几天愁眉不展的了。那你想好没?去哪个车间?”毛哥问道。

    小陈又叹了一口气说:“还不知道怎么办,我平时在管理仓库时,把工具、衣帽、手套这些耗材卡得蛮紧,好几个车间主任都对我有意见,说我年龄不大,派头不小,他们哪知道是主任要求我这样做的呢,主任说有些人总想多领耗材,偷偷拿回家用。现在倒好,人家就等着我主动送上门去‘挨揍’了。”

    “你呀,被人当夜壶了,用完了就扔一边去。不要多想了,哪里去哪里回呗,你本来就是从锅炉车间调上去的,还拿过司炉工培训证,我给我们车间主任说一声,回到我这个班组得了。”毛哥拍拍胸口,把杯中酒一饮而尽。

    胖子大学生看着沉默不语的小陈,也低声劝道:“我们的好多同学都分到县城里的单位了,有的提干当副厂长了,有的搞出研发成果了,还有的甚至出国了,可我俩呢,就傻呆在这地方,吃不饱饿不死地撑着,还不是没啥办法,产品研发是我们的专业,可这需要时间和投入资金,厂里哪管这些,领导随便找一家科研单位私下一谈,买个现成的专利产品,拿点好处费,自己裤兜有了,厂里也交差了。我俩就是个摆设,不需要做什么具体事,混着就行。”

    瘦子大学生听完,眼睛一红,带着哽咽的语气说:“不说了,认命吧,来,喝酒!”

    此刻,小陈倒是局促起来,连忙起身一一敬酒,说自己没有思想包袱了,听从毛哥的建议,勇敢地回到锅炉车间上班。随后,大家没有再过于纠结人员精简下放之事,多是在彼此开导,互相劝慰。

    这是一场患难相扶的小聚,也是人生的一堂课。处在这样的境地,没有资格谈论所谓的人生抱负,就如地上的嫩草芽,能不能历经风雨长出头都成问题,还谈什么成为大树的理想。没有选择就不必执拗,没有后援就蹒跚前行,再难走的路毕竟是路,既然旁边都是荆棘断崖,就以“无赖懒汉”之心走下去,可以用“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安慰自己,不能学“黄巢起义”消灭了自己。生活的艰难以年代划分着种类,这些种类分布在各个阶层,不论贫穷或富有。做一个舒心的人很难。活着,就必须面临挣扎和生存,哪怕体无完肤,也得笑脸相迎。

    小陈的“精简下放”刺痛着我们每个人脆弱的心,颇有“唇亡齿寒”之感,哀叹“我命由天不由我”。我们推杯换盏激情高歌,酒精可以暂时麻痹和掩盖眼前的心乱如麻,高声呐喊可以释放年轻人不甘平庸的压抑。这一场酒喝得昏天黑地直至沉默寡言,曲终人散。

    第二天起床上班,魏大爷在门口阴沉着脸对我说:“年纪轻轻的,瞎喝那么多,浑身酒味,裤子和衣袖都是灰,出了问题怎么办?你再这样喝,不给你开门了!”我急忙道歉说,下次不敢了。我可能真的喝高了,竟然憨头傻脑跑回了旧旅社宿舍睡觉。

    脑袋稍许有些懵,我踩着点到了办公室。刚进门,李姐就叫住我:“正在说你呢,我昨天在家看了一天的电视,我们通镇电视差转台播了好多遍,说要招播音员咧,开始我没在意,后面一直插播,我一想,我们小刘年轻帅气,可以去试试啊。”

    “我哪行!都没学过,不去不去。”我摇头的频率太快,人都发晕了。

    “哎呀,去看看嘛,只当出去转转,不行就回来呗,来,我陪你去,快点啦!”李姐看着我,不断地催促。

    “不听话,这个月不给你发工资。”候出纳也斜着脑袋看着我。

    宋会计在倒水泡茶,没抬头,叼着烟的嘴里也发出了话:“反正你们手头事情不多,去看看热闹吧,李科长他们没有十天半月回不来,办公室有我呢。”

    好意难却,我跟着李姐走去通镇电视差转台。路上,李姐一边编制着毛衣,一边给我介绍招聘播音员的条件和要求:相貌端正、身体健康、高中毕业、户口不限、年满十八周岁以上,有一定的普通话基础。她认为我基本上达到了条件,叮嘱我不要怕,年轻人就要见见世面,多尝试一下,还说自己不是年龄大了,也要参加的。我知道李姐这是在给我鼓励,实话实说,我觉得是赶鸭子上架,我春节在县城街上听到过有线广播里的县电台播音员的声音,和他们比起来,我不就是个“播音盲”吗,怎么考呢?烤太阳还差不多。

    通镇电视差转台在镇政府院子里,一栋单独的两层楼房,门口挂着两块牌子,一个是:通镇广播电视管理站;一个是:通镇电视差转台。楼里总共大概十来个办公室,楼顶上架着一口白色的“大铁锅”,楼旁耸立着一座高高的铁塔。门口排着长队,都是年轻男女,有的着装干净整洁,打扮得比较洋气;有的衣着普通,鞋子上还沾着泥土。李姐上前一问,是在报名登记,于是排队等候。

    轮到我了,接待报名的是一位五十来岁的男性中年人,个子不高挺和气,填完表,要交十元钱的报名费,我没带钱,李姐掏出钱先替我垫付了。中年人看完登记表又看了看我,说条件还可以。李姐听了很高兴,说我是厂里最斯文的小伙子。中年人提醒说,现在报名就有两百多人了,报名截止时间还有两天,估计人数还会增加,他们只招一个人,男女不限,两天后会请县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来面试大家。他嘱咐我回去抓紧练习,具体面试时间,注意收看电视上播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