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刘琦,匡扶汉室 » 第二十四章 名动荆襄【求追读】

第二十四章 名动荆襄【求追读】

    刘琦举众反推叛军主力,收复江北诸地的军情不仅令江陵中人流露惊奇之色,传回襄阳等地时,更仿佛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士民们无不是浮现震惊的神情。

    街巷酒舍,乡野田间,都议论纷纷。

    “你等听闻没有,长公子奉命南下督军平叛才不过两月有余,便反推了叛军主力至江水南岸,收复江北土地。”

    “刚有所耳闻,这便是长公子的真正实力么?”

    “是呀,的确没有想到,长公子初次统兵便能大发神威,击退叛军。”

    “这可比咱们那蔡军师强多了呀,他领南郡太守,手握重兵,反被叛军所破,令其士气高涨,劫掠郡县。”

    “先前长公子于招贤会上的预言天下形势,这下子看来并非无故放失,这是大有水平啊!”

    在荆襄士人成群抱团的地方,大肆吹捧刘琦的言论已是随处可见。

    在渲染之下,几岁稚童仿佛都听闻着他的英勇事迹。

    口口相传下来,刘琦俨然似要被吹成了荆州救世主。

    而此时的一处山林之中,青松之下,多位身着士袍,头戴纶巾,并无官身的散士们正聚集一起畅谈着。

    “近日来声名鹊起的长公子汝等可有所耳闻乎?”

    其中头巾裹发,面色俊朗的青年之士忽然出言道。

    闻言,从旁一人笑着道,“公威此言何意,此事几乎一夜之间便传遍了襄阳大街小巷以及周边左邻右舍,又如何不知?”

    “哈哈。元直兄以为长公子如何?”

    随着徐庶言毕,另一侧的孟建面露大笑,问询道。

    “庶初至荆襄不久,学艺尚不深,恐无法看清时局。”

    一身儒袍,健硕有力,背负长剑年近三旬的中年士子回应着,随即他的目光又偏向一侧身穿道袍,面色平和,有些仙风道骨的中年人拱手说道:

    “倒是水镜先生懂道家阴阳之术,精通相面,擅看透于人,不如让先生品评如何?”

    “好!”

    此言方落,众人便一齐将目光聚焦于最上首受人尊崇,德高望重的水镜先生身上。

    司马徽见状,面带微笑,坐而不谈。

    诸人都一脸期待的神色,唯有一旁的一位年约二旬,生得温文尔雅,面若朗星,身长八尺,手执鹅毛羽扇的少年坐立一侧满怀笑意,笑而不语。

    这不由让旁边身材略矮,面色黝黑,其貌不扬的士子注意到,遂高声道,“孔明,你为何如此淡定否?”

    “难道你胸间已有对长公子的评价?”

    “嗬嗬~~”

    闻言,诸葛亮掩嘴而笑,“士元,你这可就高看亮了,亮从未与长公子接触过,如何了解?”

    “那你怎的如此镇定自若?”

    一句话,两人就起了争端。

    旁边其余诸人见状,都由衷的笑了起来。

    孟建笑着道,“哈哈哈~~士元与孔明只要一见面就会恰起来,真是……”

    “没法子,孔明读书攻其大略,且读书理念与士元大为不符,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有争端才是正理。”

    话落,徐庶神色自若,回应着。

    闻言,耳闻着众人的调侃,一时气氛颇为欢快,诸葛亮也是微微摇着羽扇,面露微笑道:

    “先前刘荆州组织起的一年一度招贤盛会,亮与水镜先生曾远远在外围观摩过。”

    “当时长公子受蔡氏旁系子弟挑衅,两人约赌来分析天下时局。”

    “长公子预言吕布必被曹操以大水淹城所灭,袁、曹决战定然会以曹氏以少胜多而胜出。”

    “就凭此番话,你等可知先生如何品评长公子乎?”

    一番话缓缓说着,诸葛亮亦是不急不缓的语速说着,直勾得周边众人好奇心大起,庞统连忙问道,“先生如何评价?”

    “长公子乃隐麟也!”

    “隐麟?”

    “对!先生称,隐麟者,静者潜藏地底之下,动则腾于九天之上。”

    “此一经出襄阳,便是腾飞之日。”

    诸葛亮缓缓将司马徽的评价娓娓道来。

    此话一出,庞统,徐庶以及孟公威,石广元等人无不是一齐流露着颇为震撼的目光望向司马徽。

    片刻后,还是徐庶率先拱手拜道,“先生对长公子如此高评价乎?”

    “哈哈~~”

    直到这时,司马徽才畅笑起来,微微回应着,“以吾观之,此举不过是长公子的腾飞起点,未来成就必不可限量!”

    “轻者问鼎荆州,执江南牛耳,称雄一方。”

    “甚者,势必将举兵北伐,扫清逆贼,匡扶汉室!”

    短短数语,司马徽轻描淡写之间再度语出惊人,十分看好刘琦的未来。

    一言吐落,周旁也无人质疑这番话的信服力。

    司马徽,乃沔、汉之名士,誉为水镜先生,其德高望重,才华横溢。

    一众荆襄小辈岂会质疑尔!

    听闻着其给出如此之高的赞誉,庞统黑黝黝的脸颊上顿时来了兴致,笑着道:

    “长公子当真有先生所说这般过人?”

    “若是如此,统倒是愿会之一会了。”

    此言落下,从旁诸人似乎都明悟他其中之意,不由都笑得合不拢嘴。

    “怎么,士元打算给长公子效力乎?”

    徐庶面露肃色,打趣道。

    “哈哈哈~~”

    谁料,庞统听罢反是浓浓大笑而起,遂颇为高傲的回应着,“吾庞统何人?岂会轻易归附他人?”

    “不过嘛,既是先生推崇备至之人,统倒是可考察一二,看看其是否真有人主之风。”

    “嗬嗬~”

    此话一落,一旁的诸葛亮摇着羽扇,面露笑意,打趣着,“士元所说这么多,不还是心向长公子嘛?”

    “你……”

    “哈哈哈。”

    眼见着两人一言不合就掐了起来,周边众好友都不自觉的笑口常开。

    庞统正欲辩驳,却忽是联想到了什么,忽挖苦道:“听闻刘荆州已向诸葛家提亲,与长公子求娶你二姐的姻缘,孔明既已答应,想来比我还要心向吧?”

    “你还不速速去相助其建立一番基业?”

    “哈哈。”

    闻言,诸葛亮陡然一笑,挥扇回应着,“亮如今尚且还在攻读阶段,半途出仕荒废学业,反而不美。”

    “何况,时机不至,出山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