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军权天下 » 第四十章:忠义白虎御麾下

第四十章:忠义白虎御麾下

    各千总官都有自己的职司,除了张凯忠被杜文悍强制要求去休息以外,这一日杜文悍又将卓砚昭和罗百草叫到了帐下。

    “将军,您就放了小的吧。”卓砚昭摊手道:“眼下这鞍山驿城所有的汉子,只要还能喘气儿的都在咱们帐下当兵吃粮了,我还上哪拉壮丁啊。”

    “兄弟,不是哥哥我难为你,实在是你干这些活计轻车熟路啊!”杜文悍跟自己人一般都不耍横,他笑呵呵拍拍卓砚昭的肩膀说道:“咱们鞍山驿建城于‘千山古道’控扼辽南,自咱们鞍山驿往北那是经年战乱廖无人烟。但自咱们鞍山驿往南,虽然地面也不太平,但丁口还是够多的!”

    杜文悍这些话都是跟王可近打听来的,他和王老头这两日没事就买点小酒吃花生米,王宁儿和二小子在一旁陪着,清闲自在的很,一老一小两人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好。

    “杜爷,海州卫下流民甚多,上次您催的急,若此番广行招揽,定有不少流民来投。”罗百草随军以来一直和沈何管着军需辅兵这一块,并未立下什么战功,他自觉比不上沈何与杜文悍的关系,所以一有机会就趁机建议。

    卓砚昭闻言在旁边嗫喏两句没接茬。

    “我今天叫你们二人来,是想让你们两个通力合作!你们一个胆大心细,一个擅言语交流。”杜文悍笑呵呵的说道:“此事就得你们二人来干!”

    杜文悍见卓砚昭有些气馁,他便说道:“你不要丧气,咱们西边有长宁、长胜、东胜这三个边城堡垒。中间有六个百户所,四十多个村寨,少说得有乡民几万口子,你等先扮做行商摸底各个村寨,然后以高价买入各户粗细屯粮,毛皮等御寒之物。如此多走几番……”

    二人点点头,听着杜文悍指示。

    “往来几番以后,村民与你等熟识,此时便以鞍山驿招募壮丁修葺城墙为由,带年轻人来鞍山驿建城,给他们三十文钱一天!。”杜文悍冷笑道:“待这一批一批汉子到了此地,走不走得了还由得他们吗?”

    明朝一两银子按铜钱成色不同,能折一千五百文至一千文铜钱,二百斤粟米也不过一两银子。五两银子都能在辽阳牙行买个黄花大闺女了。杜文悍开出这个价钱自然是足够诱人的,只要事情一传出去,鞍山驿左近只要能走动路的丁勇,肯定都往这跑。

    杜文悍咂着牙花子冷笑道:“再跟他们说,老子还管饭,顿顿有肉,哈哈哈,俩月!你们也只有俩月,我要初见成效,用银子就让沈何派人跟着。”

    这兵荒马乱的光景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讲夫子大义忠君爱国?那是纯粹扯淡,大多数军户对于天下事的消息来源,是酒馆里的评书和坊间的流言蜚语。

    就这样的环境,那些空喊忠君爱国的文官老爷不过是圈地自嗨罢了,更何况满清入关时最早跪下的也是这伙人,这就是明末文人的揍性,口号和脑袋一样磕的砰砰砰响。

    罗百草和卓砚昭出去以后,杜文悍又把帐外的孟三儿喊了进来。王六被杜文悍派去戍守鞍山驿城墙,川军的几个军头带人去城外兴建大校场,张凯忠在养伤,唯独孟三儿这个大臭嘴被杜文悍留在身边。

    孟三儿这人嘴不服人,除了带兵打仗,杜文悍不放心他干别的,所以留在身边,这天底下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它的用处。

    “老三!我给你指个活计!”杜文悍看了看和孟三儿一起走进来的沈何说道:“你去把城内的几个做买卖的商户都给老子喊过来。然后带几个兄弟,清点一下城里的地皮,看看有多少民居,有多少匠户。都给老子数仔细了!”

    “是,杜爷!”孟三儿满面红光的答应着,腰带上拴着块耀眼的银牌子很是招摇。

    孟三儿出去以后,帐内就剩沈何、王可近一家三口以及杜文悍那五个走动。

    沈何其人心思敏感,对杜文悍的一举一动最是关注,眼下见众心腹都有事做,唯独沈何自己没什么安排,他不信这鞍山驿无事可做,这种情况定是杜文悍刻意为之,他出声道:“大哥,对我有什么交代?”

    对沈何,杜文悍向来没什么隐瞒,自跨出色蕴师傅的佛堂起,沈何是杜文悍最信任的一个人,他道:“此番编练新军,营伍壮大,以我想来咱们下面这些人定会拉帮结伙!此为大害!”

    单说杜文悍麾下战兵,有从广宁走来的四十个老卒,还有六百多被江朝栋送来的新兵,再就是两百川军,更有鞍山驿三百土著军户,另外还有四五百强募来的军卒。虽说,一路走来没什么大事,麾下这各系人马都没起什么乱子,一是因为杜文悍法令严苛,不论各系人马都有人被杜文悍下令虐杀。二是因为没什么利益可争取。

    但新军一成,这情况可就不一样了。明朝军制,一营约三千兵马,设千总官或游击将军作为营官。三边总制杨一清的《关中奏议》中多次提到,游兵营千总官指挥贺仁、奇兵营千总指挥杨克敌。可见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兵制严整,至少秦军的战斗力和员额是有保障的。

    但明末辽东情况却又大有不同,辽东边将亏空员额之数,遍观明朝一朝都没有这么明目张胆的。

    辽东一镇,年费募兵粮饷军械八百万两白银,这种情况直至辽、沈失陷以后也没有改观,熊廷弼献策言道还要加饷数百万两才有可能守卫辽河西岸,这还仅仅是被动防御。

    这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呢,辽东镇有千总官、参将、游击几百个,总兵、副总兵仅天启一朝在辽东统兵者就有二三十人,而这些人所辖兵马有多少呢?辽东本地兵加上援辽兵马不过十万人左右。

    平均下来,一个千总营官不过领数百老弱残兵,大明中枢不得不多置守备将军,多封游击、参将。将军越来越多,缺额就越来越多,文官捞的也越来越多。大家都挺开心,唯独亡国时要死皇帝,死百姓。这些蛀虫,却不过是换个主子。

    相对比大同、宣府二地年费军饷不过白银七八十万两,却守卫国疆几百里,边关军户常年是家家挂白,日日服丧。

    如此恶劣时局对杜文悍来说,唯一的好处就是只要他有钱、有兵甲,就可以不停的任命千总官征募兵马。

    沈何大事上虽无远观,却懂得听话,他问道:“这党同伐异实乃常事?那大哥您打算怎么办?”

    听这话,杜文悍面目骤然冷了下来,他说道:“老子的军队里只会有一个声音,也只能有一个声音,那就是我杜文悍!但凡有哪一个敢唱反调的!那就别要命了。一家老小也都赏给有功的军卒做奴户!”

    沈何犹豫的说道:“大哥,此事,究竟得如何操作?”

    杜文悍摆摆手,他身后跳出来两个督战队的走动,砰的一下双膝跪地叩首道:“义父!”

    沈何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两个胡子拉碴的汉子,只听杜文悍道:“杜元德,杜元恪。是我新收的义子,拜见你们沈叔父。”

    那俩汉子二话不说,转身就给沈何磕了个头:“叔父!”

    杜文悍这五个督战队的走动是他在广宁时自己亲手挑的,这一路走来,杜文悍亲自打熬这五个人的近身搏杀技巧,再加上屡经战阵,他们现在都是专业的厮杀汉了。这五个汉子终日厮混在一起,早已情同手足,前几日商量好一同跪在杜文悍身前,将他拜为义父。

    杜文悍对这个倒是不抵触,北方江湖都是认师傅、拜干爹以后,才由自己师傅、老子带出去坐堂。言明了三开六斩的规矩以后,杜文悍就收下了这五个儿子,以德、恪、忠、勇、智为名,定辈分为元字辈。

    沈何看着这两个厮杀汉不知道说什么,憋了半晌道:“起来吧。”

    杜文悍笑呵呵的说:“明日起,我要将鞍山驿驿城中所有闲散军户家属等都迁居城外,城中只留粮、米、布匹、匠户及惠民药局等杂物商铺。城东、城西各建一栋三层楼的行署。主兵戈战守者归为白虎节堂,主军法督战者归为忠义节堂。你带元德、元恪二人搜罗忠心兵卒三十人领忠义节堂,总督全军舆情,全军督战队亦归你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