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战国当国君 » 第160章 秦军伐魏

第160章 秦军伐魏

    楚王中已经住进了郑邑内的诸侯之馆,楚王中一点也不担心郑骀会对他不利,因为只要郑骀没疯,就不可能对他不利,而且楚王中还带着三千精锐部队。

    郑骀来到诸侯之馆后,便对楚王中说到:“孤势单力薄,若将国土分封于卿大夫,便无力与罕氏相抗,唯设县方可与之制衡。还请楚王助孤设县。”

    “可。”楚王中根本就没有把郑国放在眼里,很爽快的便答应了郑骀。

    随后郑骀在楚王中的支持下将故丰氏领地设为了鄢陵县,将故游氏领地设为长社县,将棐林邑和菟氏邑设为尉氏县。

    郑骀让乐良兼任鄢陵县令,向康兼任长社县令,菟氏邑农正梁元任尉氏县令。

    县令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直接上计于郑骀。

    县下五家为伍,设伍长一人;十家为什,设什长一人;百家为里,设里长一人。里、什、伍之民以相检察,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

    十里为亭,设亭长一人,主求捕盗贼;十亭为乡,设秩、三老、游徼、乡佐各一人。秩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游徼掌徼循,禁司奸盗;乡佐主民收赋税。

    由于鄢陵县和长社县是边县,又设障塞尉,掌禁备他国犯塞。

    郑骀为赏有功者,设乡大夫、亭大夫。乡大夫、亭大夫只食其乡、亭,不能治民。乐良本为菟氏邑大夫,改封为乡大夫,其诸子皆封亭大夫。由于郑骀领地有限,只有乐良、乐洪、向康等少数人受封乡大夫、亭大夫,余者皆赏钱粮丝帛。

    郑骀不可能尽除丰氏、游氏,于是他便封了一些有威望之丰氏、游氏族人为乡大夫、亭大夫,以及任命了一些丰氏、游氏中有才能的人为官吏。

    丰氏、游氏小宗在丰氏、游氏得势之时本就待遇不高,因此他们对郑骀的封赏还算满意,便开始拥护郑骀。

    郑骀为了稳固政权还将行政权和兵权独立了出来,也就是区分文武官员。

    郑骀设卫尉、丞各一人,主掌宫门卫士,宫中徼循事。

    卫尉下设公车司马令、丞、尉各一人。公车司马令掌宫南阙门,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征诣公车者;丞选晓讳,掌知非法;尉主阙门兵禁,戒非常。

    卫士令、丞各一人掌南宫卫士。

    左右都候各一人,丞各一人,主剑戟士,徼循宫及国君有所收考。

    宫掖门,每门司马一人,凡居宫中者,皆有口籍于门之所属。宫名两字,为铁印文符,案省符乃内之。若外人以事当入,本官长官为封榮传;其有官位,出入令御者言其官。

    设城门校尉一人,掌郑邑诸城门。

    城门校尉下设司马、候,每门各一人,主兵城门。

    郑骀设执金吾、丞各一人,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绕行宫外。

    执金吾下设武库令、丞各一人,主兵器。

    郑骀将西圃卫士更名为虎贲军,以原有西圃卫士为核心,继续招募身体素质达标的壮年男子扩充兵力。

    由于虎贲军兵源有限,郑骀又建禁军。禁军的征兵标准稍微次于虎贲军,训练强度也稍微次于虎贲军。

    郑骀以虎贲军为护卫,以禁军守卫都城。

    虎贲军和禁军编制为: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都,设都正一人;五都为营,设营长一人;二营为军,设虎贲中郎将和禁军中郎将。

    虎贲中郎将下设左右仆射、左右陛长各一人。仆射,主虎贲军习射;陛长,主直虎贲,朝会在殿中。

    禁军中郎将下设左右仆射,主禁军习射。

    郑骀除了任用乐氏、向氏之人充当官吏,还起用了大量驷氏一党之人,驷氏已经覆灭,除了极少数死忠,大多数驷氏党人还是会选择拥护郑骀。

    郑骀还废除了井田制,将其领地的公田以及丰氏、游氏之私田全部分给了百姓。

    郑骀采用的是分田到户的方式,按每户的实际人口分土地。郑骀虽然将土地分给了百姓,但并没有实行土地私有制,依然是土地公有制。也就是说分到百姓手中的土地依然归国家所有,百姓只有使用权,没有买卖权。郑骀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土地兼并的情况发生,虽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这么做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对于手中有大量私田的贵族,郑骀没有没收其私田,也没有再对其分配土地。然而乐良和向康却主动上交了手中的私田,重新按制度分配了土地。郑骀领地内,其他手中有大量私田的官员或者贵族不愿意交出私田,便皆对乐良和向康上交私田之事视若无睹,假装不知道此事。郑骀对此也闭口不言,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

    郑骀命人按土地的肥瘠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他准备按亩收税,上田十五税一;中田二十税一;下田二十五税一。郑骀制定的土地税收在这个时代算是非常低的了,郑骀敢这么做是因为他不打算沿用以以土地税为主,以商税为辅的税收制度,郑骀打算以工商税为主,土地税为辅。

    郑国地处中土,西有周、秦,北有晋,东有泗上诸侯及齐,南有楚、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再加上郑国东迁后境内有大量的商人,郑桓公与商人盟誓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丐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因此郑国的商业在春秋时期及其昌盛,虽然因郑国衰微,有大量商人移居他国,此时的郑国商业依然还是比较昌盛。而且郑骀相信以他的知识和能力,郑国的工商业只会更加昌盛。

    郑国新密邑罕府内,良友对罕巍说到:“国君改官制、改邑为县,我等当早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