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战国当国君 » 第189章 星辰模型

第189章 星辰模型

    “公何以知地为球?”墨翟疑惑的问到。

    郑骀随即一边用天体模型演示天体运动,一边说到:“吾以为辰、启明、地球、荧惑、岁、镇皆绕日而转,是为公转,且皆自转。月绕地而转。地球自转,故而分昼夜;地球公转,故而分四季。”

    郑骀接着又用模型演示了金星为何会总是清晨出现在东方,或者傍晚出现在西方。

    墨翟等人被郑骀搞的一头雾水,墨翟明明问的是郑骀怎么知道地球是球体的,郑骀却在说地球和行星的公转、自转。

    不过墨翟等人对地球和行星的公转、自转理论倒是有几分接受,因为地球和行星的公转、自转理论与人们长期观察到的天象实在太吻合了。

    “日月星辰皆形似圆盘。”郑骀说到这里便从一旁拿出了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郑骀将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摆放到了远处,然后说到:“由远直视之,此三物皆似圆盘。然星辰在绕日而转,斜视之如圆盘者,唯球。”

    “卿曹可见过制陶?”郑骀突然又问到。

    墨翟等人纷纷表示见过,于是郑骀又说到:“匠人制陶坯之时转动木盘,泥坯皆自然成圆,卿曹可见其有异形?”

    虽然墨翟等人不知道离心力,但他们还是能够理解郑骀的意思。

    郑骀接着又一边演示天体模型一边说到:“月至日、地间,日则食之;地至日、月间,月则食之。月食之时,月上之地景为圆,故地球亦为球也。”

    这个时代的人其实已经知道月亮本身并不会发光,只是反射的日光,所以郑骀一演示日食和月食现象,墨翟等人便恍然大悟。

    墨翟看着天体模型中的地球想了想,然后说到:“因地为球,故天为穹隆乎?”

    “然也。”郑骀点头说到。

    郑骀随后又带着墨翟等人乘马车往西圃驶去,墨翟等人还没到西圃便远远的看到西圃的方向多了一个高高的建筑。这个时代的贵族都喜欢筑高台,所以墨翟等人也没在意。

    墨翟等人到了西圃后,发现西圃中搭建了一个圆柱形的木制高楼。高楼大概高三十丈左右,直径约五丈。高楼只有框架,没有墙壁和地板,高楼顶部是一个穹顶结构。有一根绳子从高楼穹顶垂直延伸至底部,绳子尾端系着一个硕大的铜球,铜球下方有一根尖针,尖针深入到地面上直径约三丈的沙盘里。

    墨翟等人虽然来到郑国后已经见过太多的新奇事物,此时他们见到高楼还是感到无比好奇。

    墨翟等人看到的高楼便是郑骀命人建造的“傅科摆”,郑骀随即让公输尺拉动高楼下的铜球,使铜球摆动了起来。

    郑骀与墨翟等人围在沙盘周围,看着铜球上的尖针在沙盘中来回划着线。

    起初墨翟等人只是对这个大型单摆装置感到新奇,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墨翟等人惊讶的发现摆动的铜球尖针在沙盘上划的线竟然在慢慢沿顺时针方向移动。

    墨翟等人结合郑骀刚才所讲稍加思考便明白了摆动的铜球尖针在沙盘上划的线为什么会移动,此时墨翟等人已经完全相信地球在自转了。

    随后郑骀又拿出了一个奇怪的东西对墨翟等人说到:“此乃牵星板,可准确测出北辰之高度。”

    墨翟等人闻言又感到一阵惊讶,郑骀将牵星术教给墨翟等人后,墨翟等人便不再感到惊讶,因为牵星术的测量原理就是勾股定理,而勾股定理早已被这个时代的人所掌握。

    郑骀将牵星术教给墨翟等人后又说到:“以牵星术测南北之北辰高度,若北高南低,且于南可见北之不见之星辰,便可知地球为球体。”

    郑骀想了想又说到:“若于海上,船由远处而来,先见桅,后见身,此亦可证明地球为球体。”

    墨翟等人回到郑邑后,墨翟便命孟山带着牵星板前去测量北极星在南北方的高度;命弦唐子前往齐国滨海验证船只在海上是不是先露出桅杆,后露出船身。

    虽然墨家弟子还没有完全接受郑骀提出的所有科学知识,但郑骀已经在他们心中埋下了科学的种子,种子萌芽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墨家弟子已经知道果实成熟后落地是因为地球引力,于是郑骀便准备讲解空气的相关知识。

    这个时代已经有了空气的概念,言:“气谓嘘吸出入者。”

    不过这个时代对空气的了解有限,还是需要郑骀进一步讲解。

    郑骀这时想到许多实验器材都要用到玻璃,于是他便准备制造玻璃。

    郑骀知道玻璃是由石英砂、长石、石灰石和纯碱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而成。

    石英砂是石英石破碎所得,石英石是自然界最常见、最主要的造岩矿物,郑骀想要获取非常容易。

    长石也是大陆地壳最常见的矿物之一,郑骀要获取也很容易。

    石灰石也是地球上常见的物质,而且中国将石灰石作为建筑原材料已经很久很久了,工部便储存有许多石灰石。

    纯碱的话就比较麻烦了,纯碱可提取天然纯碱,也可以用化学方法制纯碱。郑骀之前制作油条等食物用的纯碱便是天然纯碱,制作方法是将海藻晾晒后烧成灰烬。不过用海藻灰中所含纯碱制作食物还行,若用来制造玻璃恐怕纯度就不够了。

    郑骀还知道一种从咸水湖也就是盐池中获取天然纯碱的方法,不过郑国没有盐池,而且获取盐池中纯碱的季节不对,所以郑骀便只能使用化学方法制纯碱。

    使用化学方法制纯碱需要用到的原料有绿矾、食盐、木炭和石灰石。

    郑骀记得载:绿矾,晋地、河内、西安、沙州皆出之,状如焰消。

    河内在魏氏,与郑国一河之隔,郑骀知道绿矾的外观、质地等特点,派出大量人手去魏氏领地寻找便是了。

    木炭、食盐和石灰石自不必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