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死肥宅室友 » 亲戚家的故事

亲戚家的故事

    我在写自己家街坊巷里故事的时候,写到我家右边邻居的时候硬是过不了审核。就只能单独放在一个章节讲。

    打我记事起,旺爷爷就在我家右边住,很祥和的一个老人。他会做风筝,他的风筝线也是专业的,听说线长度共有800米,而且线看起来比较粗。在我的印象里面没有见过他放过风筝,每次我去放风筝的田野那里时,他都已经放完了。他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出生的,见过ribenguizi(不能打汉字,不然不能过审)。

    再就是外婆家的事情(上面那章超过了两万字不能保存),离外婆家往镇下那个方向走差不多20米,有家杂货铺,售卖的东西比较便宜,有次表姐去那里买东西,女老板多找了一元,表姐还给她,然后我听说了也跟着去,女老板当时在算账,也多找给了我一元,我也还给她了。后来读六年级的时候,我和表姐去买鸡肉,她不知道价格多收了四元,我当时说你是不是记错了,她硬是说没有,我表姐当时也不知道价格就说没事我付钱,然后回去还说我好像很郁闷的样子,后来我去找男老板买,他就卖的是正确的价格,我就很生气,后来就不找那个女老板那里买东西了。这家店左边以前有家小超市,后来生意不好没开了变成旅馆了。再往左边就是一家小诊所,我小时候发烧就在这个诊所里面输液。诊所在左边沿着镇下那个方向走,以前有家老人开的小卖部,也没开多久就关门了。在往那个方向走就是一堆民宿和打桌球的店铺了。一直走到一个丁子路口就是一家手机店,我大三寒假,手机一直是虚电,就想去换个手机电池,结果店铺说你这个手机电池都不生产了,换不了,只是帮我拆卸了一些,但是后来就稍微好了一点,硬撑了半年,到了大三暑假实在是不经用了,就换了个新的。

    那个手机店斜对门不远处有条巷子,里面很多店铺,我记得我第一次去还是和表哥一起,他带我去打游戏机,有次他玩老虎机赢了很多币,当时我和他还有他的朋友口袋里都是币,就说别玩了,这些都够我们玩一个学期了,表哥说我们现在运气好,接着玩,就输的只剩下十几个了才收手。

    游戏机对面有家眼镜店,我第一副到第三幅眼镜都是在他那里配的,第一幅六年级配的,我那个时候才100度,爸爸说买个最好的,花了300,我都没怎么用。后来是高三配了一副,也花了300,度数变成300度了,但是那个时候我觉得这个度数太高了,我有时候玩电脑隔得很近,戴这么高的不舒服,我就去配了一副175度的,我当时本来想买个几十的就行,那个人硬是让我配贵的,就花了300有配置了一个。后来他孩子大学毕业后,眼镜店就关了,去县里了,我后来眼镜的镜框坏了想找他换,发现他店铺都不在了。

    说到游戏机,以前外婆家不远处也有一个游戏室,当时表哥带我去过,我看那个女老板娘的脸色青一块紫一块很奇怪,后来看一群小混混进来,老板娘马上站起来给他们币,我在想可能是这可能是地头蛇,他们打的她,哎,大家都是出来混饭吃不容易。

    在说回那个眼镜的店铺那条街,那里有很多饭馆,我高一寒假去过某个饭店吃过一个很好吃的排骨,一直不知道叫什么,今年端午节回去的时候刚好吃到了,原来叫千手排骨,还是和以前一样好吃。

    在说一下我新家周围的事情,新家在医院后面,从医院后面走到医院前面。中间有两条小路,在靠近医院后面那条街的以前那里有些卖油炸食品的老店,后来说是要修路就把他们迁移走了,还有卖家宠物的老人,我第一次养金丝熊就是在那里买的,10元一只。后来隔壁的菜包去买就涨价到14了,感觉这个老人就是看我们想买这个故意加价,菜包看里面有只比较活泼就想买那只,老人马上说那只15元,就又涨价了一元,我们就没买了。那条街还有我一个初中同学在那里住,初一周五周六有时候去他家看《终极三国》。那条街道以前还有些卖布的,后来都搬走了不少,就冷清了好多。还有家卖汤面的店,我记得是三元一碗,味道一般,但是隔得近就在那里吃,后来也搬走了。只剩下她家对面的一个修鞋子的老人还在。

    再说下其他杂事,离我家不远处有个以前的草料场,小时候每到过年那里有蹦蹦床,我偶尔回去玩。草料场往镇上的方向有家卖炒面的,闻着挺香,我吃过一次,当天就拉肚子了,还有次过年我在路边买的炒面,吃完也拉肚子了。后来就学乖了,不在路边买东西了,那些不干净。其他地方我就不是很熟了,在说就是写流水账了就不写了。

    我在小镇上有个很深刻的感受,就是每年都会有门面换人,与其搞其他生意不如去做装修,反正总有人倒闭,总有人开店。

    再说我亲戚家的故事,内亲方面的故事就少一些。我家内亲我就按照地址来分,不然各个亲戚的关系,我区分的也很头疼。

    内亲共三个,县里一个以前住在老法院,房间很小,一室一卫一厅,我印象中就去过一次。后来新法院那里有了新房子就到了那里住,那个房间就大很多了,四室一厅两卫一厨,面积得有140平米往上的样子。我从小学到高三的暑假基本上都要去这个县里的亲戚家做客,有次初中寒假过年也在她家过年。小时候特别喜欢吃零食,大人就经常带我们去超市,每个人选一样的数量的零食,我又特别贪吃有时候一下子就吃的差不多了。这个亲戚不会做饭,所以吃饭只能去法院食堂或者饭店,后来法院食堂倒闭了,再加上老去饭店也不行,奶奶就过去帮忙做饭。最后一次去是去年国庆的时候,非得让我去,我当时一想上次去好像都是高中毕业的时候了,那就去看看吧,呆了一个中午就回来了。听说有了新房,还一直没空去看。

    然后是JZ市的亲戚,我去的比较少,我记得一般都是寒假,去把堂姐接到镇里来玩的时候才去,平时一般不去。有次好像是四年级来着,就在平时时间,周五还请假了一天,奶奶带我去那,当时还去游乐场玩,玩海盗船下来的时候,我吐了。后面的项目就没怎么玩了,去了西餐店,我都没怎么吃,我觉得那玩意不好吃。后来再去的时候,亲戚就不带我去了。最后一次去是高一的时候,以前去的时候只有一层,后来他们把他们家楼上房间也买了,打通就变成了两层,当时感觉一下子大了好多,但是后来再也没去了。听堂姐说有天晚上有个小偷来砸门,她爸爸对着门喊,谁呀,那个人就走了。去那里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早上的牛肉面,一碗要两元五角,当时我觉得好贵,平时在镇里早餐都是一元,有次我把带我去外面吃,早上吃了十元我就觉得是笔巨款了。

    再就是WH市的亲戚,去的就稍微多点,尤其是后来我去武汉读书后。以前小时候他们家的老房子在九楼,又没有电梯,我们每天爬上爬下都快累死。后来好像是14年,换了新房子有了电梯就好多了,旧房子就租出去了。我说这租的人也挺不容易的,每天爬上爬下。老房子隔壁家的住户有年被偷了,小偷是从厕所那里进去的,厕所窗户没有反锁,我说这个建筑最高就9楼,小偷怎么进去的,亲戚说是从顶楼阳台掉的绳子下去的。

    我个人感觉县里或者市里是不如镇里那种街坊邻居互相认识互相关照的氛围的,可能过好多年都不认识对门是谁。

    再说下外戚,有四个,这个就按亲戚称谓来分,从故事少的开始写。

    先说三姨家,三姨以前一直在县里打工,我去过她租的地方一次,一个一室一卫的房间。到了三十才结婚,男方老家在乡里,我去过两次,一次是六年级国庆,一次是六年级寒假三姨结婚的时候。住的地方是那种水泥房,印象中好像是三楼,周围是个小池塘,水还挺清澈的。那里真的很偏僻,我印象中是在乡里的路边有个小卖部,然后转弯进小巷子,走个几百米在左转,进去几十米才到。早上都没有卖早餐的,只能自己弄早餐吃。周围人我也不认识,再加上我去得少,所以就没啥故事。

    在说五姨家,住在从我住的镇上刚到县里的国道不远处,那里也比较偏,隔壁是表弟另一个亲戚,我去那里吃过一次饭。想要找小卖部要走很远,记得我小时候有年冬天和表姐在那里,想去买方便面,走了差不多一公里,现在觉得一公里很近,但小时候觉得还挺远的,五姨家里当时比较穷,电视没有搞那种收费的机器就没有电视看,只能去租碟子,我记得当时好像只有《武媚娘传奇》看,我又不爱看这个,基本上就没得玩了。后来五姨家出了点事情,后面就不说了。

    二姨家的故事稍微多点,小时候去二姨家比较多,二姨家以前是开卖那种游戏机的,还有游戏卡,有时候会送游戏卡和游戏卡给我,最开始他们在老房子里住,老房子不远处有个超市,二姨带着我去买《铁甲小宝》里面的玩具,我带到学校里,中午午休的时候被偷了,我妈带我去各个班找没找到,我当时才一年级,感觉好伤心,我妈跟我说叫你不要带着些去学校,你非要带过去,我当时对偷盗这些没有警惕,后来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听说有些人会在午休去低年级孩子的抽屉里偷东西,我才知道原来小学里面有坏学生呀。后来二姨搬了新地方,以前老房子和卖游戏机的门店都转出去了,现在那个门店变成卖吃的了。我记得他们老家门口有个卖冷饮的,卖的黑米粥一杯一元特别好吃,小时候没钱吃不起,后来长大了去吃就发现味道不如以前了。我记得好像是06年搬到了新房子,新房子不远处有个卖蛋糕的,我早上就花五毛去买个小蛋糕吃,门口有个小卖部,可以去买好吃的,他们竟然收一毛钱的硬币,我们小镇那些小卖部都不收的,只有超市收这个。新房子共有三层(不算顶楼),顶楼就晒衣服,有次去外面玩下大雨,然后和表姐表哥回来收衣服,晒的衣服和身上的衣服都被雨淋透了。那个时候整天三个人就在二楼看电视,有次表哥不知道要看什么,我当时不爱看,我就去三楼看哆啦A梦的碟子,很奇怪的是我家的影碟机放不出我当时买的第一集,其他人家就能放出来,以前我妈一直以为是碟子的问题,后来对比了以后才知道是家里影碟机的问题。说到家里的影碟机,有次换了新的,不知道怎么去街上电视的线,那个时候爸爸参加什么歌唱比赛就很着急,我就慢慢接线,最后接上了,后来家里人就按照我接的线路来接,最开始妈妈不让我接线,怕我触电,我就趁他们不在的时候接的线。

    到了高三毕业的暑假又去了二姨家,他们把家里的二楼租给熟人了。再到了我读大学的时候,那个房子全租出去了,在镇上的小学里买了一个房子,我去过几次,最后一次是前年国庆的时候,我记得我前年去BJ的时候二姨和二姨夫来高铁站送我,给我带了很多吃的。表姐算是外戚里面读书最好的,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后面大四又考上了它的本硕。现在在某个大学有编制做老师,生活很惬意。

    最后是舅舅家,表哥老家在乡政府那里,以前在镇上读书,为了方便读书就在镇上我外婆家住,也就是表哥奶奶家,有时候周六日会回乡里,到了周日晚上再回外婆家。我记得我有段时间我周六日就在乡里和表哥家里玩,表哥是乡里的孩子王,乡政府里面有些小孩,乡政府不远处有电力局,也有些小孩,周六日就一起玩,乡镇府有个小树林,到了夏天有些知了叫,我们叫抓知了,每次抓一塑料袋子,然后挂一个树上,但是过半天再去看就没了,不知道被谁拿走了。挺佩服表哥的一点,就是小时候的玩伴,他现在或多或少还能取得联系,我很多都联系不到了。乡镇府门口有个小卖部,一个中年妇女开的,里面买的东西确实挺好吃的,我在小镇里都买不到。有段时间流行轮滑鞋,表哥买了我也跟着买,妈妈去镇上商店花了19元买了,但是买了我又不敢穿,就放在家里,到了初中的时候无聊就在家里慢慢滑。

    最后一次去表哥乡里老家,好像是初一,去乡里超市买了两小杯酸奶,后来就再也没去过了。有次初中的时候表哥和一些乡里的朋友和他们家长到街上来,刚好我妈认出来表哥了,就打了个招呼,那应该就是我最后一次看见表哥的这些乡下的朋友了。后来读五年级还是六年级的时候,表哥搬到了镇上住,租的是一个两室一厅一卫一厨的房子。周围有个绰号就流泪的孩子,我最早知道这个人是我表哥和他一起去游戏室被抓到了,然后写检讨书贴墙上,我看到了那个检讨书。后来这个流泪读六年级的时候和我和表哥一起打《冒险岛》,后来初中表哥去县里了我就没和他联系了,去年大年初一表哥带我去他家做客寒暄了一下。

    到了初中和高中表哥在县里住我就高一劳动节去了一次,后来一直没时间去了,只记得他们家楼下有个网吧,网吧老板人说话轻声细语的。到了后来舅舅为了照顾外婆在外婆家对门一个新楼盘里买了个房,疫情的时候我去过一次,收拾的还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