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帝国之东出 » 第二十八章:儒皮法骨?

第二十八章:儒皮法骨?

    还能怎么办,当然是选择原谅他喽!

    来到秦国这么久了,周文一直没有和孟轲仔细探讨过,只有偶尔会蹦出一些词句,让孟轲独自思索。

    原本是没什么的,但是昨天秦孝公的变现刺激到了孟轲,这样的君主让法家独占,岂不可惜?

    匆匆吃过饭,摆上酒水。

    孟轲便端坐在椅子上,这让周文有种老师给学生上课的感觉。

    孟轲看到周文落座,便起身拜到;“还请先生教我!”

    心中急躁,言语却不急不缓,符合礼仪。

    周文暗笑道,给亚圣孟子上课,爽!“额咳咳……”

    “孟兄以为儒家治国思想是什么?”

    “以礼制为体,以仁政为用,仁政理民,礼制化俗,使国家里外同心,达大同之最高境界。如此,则国力自然凝聚为一。”

    “复井田、去赋税,在方今战国也可行么?”

    孟轲颓然道:“儒家行仁政礼制,不以成败论美恶。不修仁政,虽成亦恶。修行仁政,虽败亦美。此乃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之大理也。”

    虽说是斑驳,语气却并不强烈,孟轲不是鲁国那些守旧腐儒,他知道这番话只是儒家的自我安慰罢了!

    毕竟,这是一个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战国。

    大争之世,弱肉强食,正是实力较量之时,不以成败论美恶,岂不可笑?

    周文看着有些失落的孟轲,淡定的问道:“所以儒家的主张,就是恢复周礼,对吗?”

    孟轲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是在周礼基础上,推行一种礼治,儒家治国核心是礼治。”

    周文开口反问道:“周礼难道单纯的只是一种礼仪吗?”

    孟轲皱眉,摸摸思索,片刻,恍然大悟道:“周礼为礼法,周兄的意思是法家也是脱胎于周礼?儒家前路难道是儒皮法骨?学习法家学术?”

    周礼一直被儒家学子当做一种礼仪规范,被没有往深处去想。

    但是规范礼仪,难道不是一种另类的法律吗?

    如此看来,天下列国抛弃周礼就可以理解了!

    周文被孟轲的话惊呆了,这不是后世儒家的那一套吗?

    儒皮法骨,这就被孟轲悟出来了,真不愧是你啊!孟子!

    没有接话,周文继续举例,对于这样的聪明人,不用自己多说,告诉他们一些事例,他们自己就可领悟!

    他们所欠缺的可能就是那么灵光一闪,就差那么一点点!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孟轲细细品味着周文的话语,儒家一直主张复周礼,这样难道就对吗?

    因此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应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并根据它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

    孟轲点头道:“先圣孔子也曾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周礼,周礼,不单单是礼也是法度。时过境未,法度可能不适合了,但是礼依旧不变!”

    “是的,天下各国虽然不在遵守周礼法度,但是周礼所宣传的人伦君臣等等礼仪,依旧被人恪守着!”

    “仁义礼智信,这是一直没变得,也是永远不会被抛弃的,他们不是法度,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是礼的基础!”

    “我儒家要恢复的是这些,并在这基础上推行适合社会形式的制度。”

    孟轲自言自语许多,然后朝着周文恭敬行礼,开心说道:“如此一来,无论世事变迁,我儒家只要把握仁义礼智信这些,必将立于不败之地!”

    “其余各家或许可能一时兴盛,只有儒家永世显学!”

    ……

    周文是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跟这些历史留名的大佬谈论太难受了!

    说一句,他们能悟出十句,还他妹的大多数都是对的,跟未来情况相差不多!

    儒家确实靠着儒皮法骨统治中国千年,即便新时代有过打到孔老二的宣言!

    但是,然后呢?

    人们依旧暗照,儒家宣传的礼,或者说道德行事!

    剔除儒家不和时宜的治国制度,核心依旧保存!

    仁,义,礼,智,信。

    换到现代叫什么?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等。

    熟悉吗?这就是新世纪的二十四字宣言,儒家宣传礼直接占了一大半!

    不得不孟轲这厮的眼光贼好,周文稍稍点拨,他就直接找出儒家的根!

    只要儒家不作死,抛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那么儒家必定兴盛!

    孟轲平复了自己激动的心情,便有开口问道:“敢问先生,儒家如何治国?难道非要走儒皮法骨的道路吗?”

    大意了,刚才只想儒家可以长久的兴盛,没有考虑如何治国!

    说到底,自从孔子开创儒家,便一直是当世显学!

    之前自己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没有任何一个大国愿意重用儒家,却可成为世之显学!

    现在自己虽然明白了,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这啊!

    要治国!

    要治国!

    要治国!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没有一个确切可行的治国方式,即便千年兴盛又如何?不还是和现在一样吗?

    恭敬有加,却束之高阁,弃之不用!

    这样的兴盛有什么意义?

    难道要吸收法家学术为己用?孟轲不愿意这样做!

    他的野心很大,想要探索出一条独属于儒家的治国方式!一种可以让天下儒家学子都接受的治国道路!

    周文可以理解孟轲的心思,因为荀子就是做好的例子,明明是儒家最后的扛鼎者,却一直得不到后世的承认!

    至于汉代那些儒家,推行儒皮法骨却没人有异议,做了和荀子一样的事情却被后世儒家推崇。

    这是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儒家一家独大!什么叫儒皮法骨,那明明就是我们儒家本身的东西!

    法家,环顾四周,有法家这个学说吗?

    那不是先秦才有的学派吗?那不是导致秦国灭亡的学说吗?

    我们这叫礼法!

    所以孟轲在这个诸子百家的时代,是万万不可推行儒皮法骨的!

    不然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孟轲转投法家!

    什么儒皮法骨?你就是法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