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人生杂记 » 南京的民国建筑

南京的民国建筑

    南京目前保持比较完好、相对成片的民国建筑群,集中在东至江苏路、西至西康路、南至BJ西路、北至山西路的广大区域,主要道路包括琅琊路、牯岭路、颐和路、莫干路、灵隐路等。

    此类建筑多为西式风格——通常为二层小楼,或木制结构或砖瓦结构,庭院较为宽阔,遍植花木,曲径通幽,按照现在的说法,即为“都市别墅”了。这些建筑多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之间,日占时期成为汪伪政府高层和日军高官的私邸。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保存较为完善,目前是NJ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最爱夜深人静之时深入这片天地,静静的探索这片民国时期达官贵人们的办公和生活场所。沿着BJ西路一路往东,经琅琊路至普陀路,仿如走入民国的历史画卷。或大或小、或一层、或两层的西式小楼沿着道路依次排开,高耸的院墙隔绝了内外,透过院墙的顶端,或青砖或红砖或木质的小楼在昏暗的灯光中依稀可见,月影在楼层中留下了道道身影,在明暗相交间越发的显得神秘,仿佛在诉说着那个少为人知的时代所发生的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倾诉着令人津津乐道的旧时代文人骚客、达官显贵们的恩怨情仇。

    较为著名的建筑有蒋玮国故居(普陀路15号)、冯玉祥故居(宁海路21号)、阎锡山公馆(颐和路8号)、任仲琅故居(颐和路16号)、陈布雷故居等,其中尤以蒋玮国故居最令人印象深刻。

    该院占地颇大,东西约四五十米、南北约二三十米,即使在民国时期看来,也算豪门大院了,当然这与蒋玮国皇亲国戚的身份是分不开的。院内主建筑为两栋坐东面西的二层西式小楼,青砖瓦面,虽不是高楼大厦,但建筑样式之精美、装修之精致、布局之典雅,即使放到当今之时,也毫不逊色。

    尤其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从西大门的院墙翻越而出的那一片“七姐妹”蔷薇,正在盛放之时,宛如一位民国时代的宫装少女,尤守着属于她那个时代的爱恋。夜风轻拂,紫的、白的、淡红的各色花儿齐头摆动,那一抹娇羞之态足以令你沉醉,忍不住凑上前去,抬头嗅一嗅那醉人的芬芳,此刻你所感受到的,除了那抹花香,还有那近一个世纪前的历史厚重感。想到白日里经过此地时的热闹场景——游人如织,少男少女各着盛装,在蔷薇花下留下美好的身影与回忆,恍如隔世。而我独爱这夜晚的清淡与恬静,正如花前灯下的美人,只有在卸妆之后,才能独享片刻的欢愉。

    时至深夜,四下俱静,连虫儿都已不再鸣唱,漫步在这夜深人静的街头,抬头仰望七八十年前的建筑与花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三十多米高、两人环抱、曾是宋美龄最爱的雪松,看淡历史风云、看惯人间冷暖、看清人间沧桑,也只有她,在此片天地间能够傲然生长、绝世而独立、尽显芳华。

    终于来到颐和路,淡黄色院墙沿颐和路伸展而去,一幢幢洋楼掩映在高墙林荫中。昔日的金陵春梦已烟消云散,唯有路两侧的法国梧桐苍桑依在,见证着这条路曾经的叱咤风云。俗话说“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说的就是如今国内保存的最完整、数量最多的民国建筑群——颐和路公馆,内有两百多栋民国建筑,享有“民国建筑博物馆”的称号。

    通过某种不为人知的手段进入公馆,顿时进入一条历史长廊。迎面而来的座座古老建筑,或是爬满了苍翠的爬山虎,或是连片的苔藓独占整片院墙,周边点缀着木香花、荷花玉兰、鸡爪槭、红叶石楠等各类植物。她们经历了风霜的洗礼与历史的沉淀,无关兴衰荣辱、无关兴盛败亡、无关成王败寇,只是用风淡云轻、通达的姿态静待世人的到来。夜晚的景色是独好的,除了街道上飞驰而过的车灯和行色匆匆的路人,整个世界仿佛只有你一个人,就在这极富历史感的天地里,独享此刻的宁静,品味时代的韵味。

    拐过一个院角,一株木香花不甘寂寞的探过院墙,满头的白色花朵在微风中摇曳,伴着昏黄的灯光,在深红色的院墙上留下斑斑点点的倩影。与白日里相比,虽然姿态与色彩差了较多,但显自然而超脱——美并不仅仅存在于大庭广众、灯红酒绿之中,同样存在于自然豁达、风淡云轻之中。

    令人唏嘘的是,旧时达官显贵们的豪宅,如今成为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场所,成为外来游客们的网红打卡地,成为青年男女们谈情说爱的圣地。白日里随处可见一对对的新人们在拍婚纱照,可见一场场奢华的婚礼在进行之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从实质上来讲,民国并不是一个好时代,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帝国主义横行,人民的生活也实在称不上好,用水深火热来形容也不为过。然则人们为何对那个年代如此情有独钟?所谓的“民国风情”到底又是什么?

    究其根本还是文化认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之中国可谓十不存一,而作为传统文化发展最后高潮阶段的民国时代,在国人心中自然独占一片天地了。中国人的根在于文化,将中国人联接在一起的是中华文明,无论身在何时、身处何方,抹不去是那淡淡的乡愁,是对文化的认同和眷恋。由此民国时期的特色文化,在国人心中自也不一般了,如旗袍、中山装等,旗袍自不必多说,对女性身材曲线的勾勒与凸显,足以令女性趋之若鹜,因此在周边附近随处可见身着各色、各样旗袍的年轻女性在大秀身材、在拍照,也就见怪不怪了。

    那短暂的、独具风格的民国,如今已渐行渐远,终将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姑且不论那个时代究竟如何,作为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一页,留下了浓妆淡抹的历史印记,并在国人心中留下了一份厚重感。如果您有空来到南京,请一定要来感受一下这些民国建筑,感受一下独属那个时代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