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不同的平行世界 » 楼塔下的港口

楼塔下的港口

    不知是多少次提起了,在这个被世界遗忘的小城镇里,关于俞溪的故事早已是人尽皆知。

    久久不能得到发展的小城镇,即使是故乡也不是那么美好,这个城镇拥有最好的地理位置,但无论是教育还是经济都没有得到发展,这里的人都是自给自足,和外界没有太多的联系,做生意的商家也不会在这停留太久。

    这里就像是黑夜里唯一一束阳光,生活在这里的人欢声笑语,真正可以享受生活,可长时期享有阳光的人们也会期待黑夜,阳光也不再是他们想拥有的,甚至是厌恶。

    “嘿!快来看电视啊!有新消息啦!”

    这已经不知是多少回,有发展的新苗头换来是次次失望,俞溪无奈的拖着身体慢慢走,就像是'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她现在丝毫不感兴趣。

    “你走快点啊!成天垂头丧气的成什么样子!还有没有一点女孩的样子!......”

    “哎呀烦死了,次次都是这样一惊一乍,不还是没有任何结果?!”

    俞溪吐槽着妈妈的话,还是顺着妈妈赶快跑到邻居家里。

    他们家一直都是借看邻居家的电视机,爸爸长期跟人一起打工没挣几个钱,妈妈天天在家里忙活地里的活,即使有机会买电视也没那个钱。

    进到堂屋里,一眼看去左邻右舍都已经到了,俞溪辈分小站在了角落,有意无意的看着电视里的报道。

    '根据国家最新会议表出,接下来会全面发展塔港县经济,向该县城注入教育医疗等系统,其计划先从城建方面入手,请大家密切关注以下几个农村地点......'

    听到这里俞溪已经听不下去了,跟以往一样提前跑了出去,在她心里,听这些没用的还不如干点实际的农活,贴补家里。

    干了一会儿活的俞溪看到妈妈走了回来,俞溪摇了摇头又得意的说“怎么样?还是那样吧,说再多也是一点用也没有。”

    “干你的活吧!”

    妈妈气冲冲的扛着锄头去了地里,充满心事的背影刻在俞溪眼里,妈妈不知道为什么一心想要这个城镇发展起来,大概是养家糊口的日子过得太艰苦,想尽快熬出头吧,俞溪这样想。

    这样的日子一直等到秋收,从城里进来了一批人,说是要量地分房,俞溪扔下手里的活赶快跑了出去,这不就是城里的拆迁吗!

    “妈!妈你快回来!城里来人啦!”俞溪向地里摆摆手招呼妈妈回家,转头窜进人堆里看起了热闹。

    妈妈听到消息也紧跟其后,凑近人群才知道那次电视里的消息是真的,发展的第一步真的来了。

    当天城里来的人就量完了所有地皮,给出了测估的价格标准,俞爸爸知道这件事一整夜都没有睡着,从连续几天的饭食来看,心情确实很不错。

    不知配合拆迁的进程有多久,终于搬了家,俞溪跟着爸爸忙来忙去,无意中看到妈妈正在叹气。

    “妈,你怎么了?”

    “与你有什么关系,忙你的去!”

    俞溪细声前去却换来一声呵斥,没有得到满意回应的俞溪赌气离开。

    运送完一趟行李家当的爸爸看到两人,忍俊不禁,放下手中的事,悄悄碰了碰俞溪的胳膊肘,低声细语的调解气氛。

    “她吼你,你就多担着点。”

    “我都这么温柔了,她根本不分青红皂白!”

    “她心情低落的时候强要面子,你又不是不知道。”

    “心情低落?”俞溪很不明白爸爸这话。

    “虽然我们家不富裕,但这么多年都是我和你妈妈一砖一瓦的盖起来的,说拆就拆了当然失落,她也是个女孩。”

    俞溪不服气的低头干活,俞爸爸啼笑皆非。

    这次的拆迁来得突然,只能暂时搬到临时搭建的铝合板房,地方很小条件艰苦,但每个人都觉得很美好。

    日复一日的期盼终于到了头,上了新房的邻里邻外都和睦胜远亲。

    将就的这段时间里,各个商家陆续来到了这座小镇,俞爸爸顺利成章的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俞妈妈这才得以放松在家。

    再次站在这片土地,一切都已经变的不一样,柏油路覆盖了坑洼的泥路,松树柳树代替了桃树梨树,而踏上这条路的人苦尽甘来。

    俞溪和妈妈挎着手肘悠然漫步,不知不觉来到了这套要给俞溪当嫁妆的小区前,俞妈妈明显能感觉到,俞溪的脚步加快了。

    “你等等妈妈!咱看完房子要不要在小区里转一圈?”俞妈妈看着撒开自己就跑的女儿,哭笑不得。

    “好~!”俞溪的声音回响在栋栋楼上,撞在自家那套房子前停止了。

    俞妈妈看到俞溪站在楼下闭眼享受风吹耳边的感觉,心里竟有种隔阂,母女之间似乎越来越远。

    再次挽上手臂,脚印遍布整个小区,在最偏僻的角落发现了之前的小湖泊,这是这座城镇的最边缘。

    仔细一看湖泊不似从前,据镇长描述,现在连接上了外面的海域,一望无际,应该花了不少功夫。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看这搭建好的港板,应该是我们谋生路的东西了。”

    俞溪好奇的看着刚被改革的港口不肯离开,俞妈妈死拉硬拽的把她拉到楼塔口,楼塔口只可过一个身材瘦小的人,楼塔的楼梯在塔体内,黑暗窄小看不清台阶。

    这是这座城镇的标志性建筑,因建筑方式特别多年未拆,里面住了俞溪的姥姥姥爷和一群懂生活的老人,城镇的邻里邻外称他们为守塔人。

    楼塔的下半段没人居住是大型水泵,居住的地方只有这一层,一个塔圈烟火灯明,正中间是共同拥有的院子,抬头看去像井底之蛙。

    特别的地方在于这个楼塔有个缺口,像大门一样可以看到新改的港口,闲来无事也是一道风景。对着大门就是出去的石阶,这是楼塔的另一条路,但守塔人的规矩是只能从这里出去。

    走进姥姥姥爷的小房间,都是石头的墙壁没抹一丝石灰,妈妈帮着姥姥择菜,姥爷升着炉子倒着煤灰。

    看着他们忙活自己也不知道干什么好,俞溪搬来了小马扎,面对着大门看着港口,姥爷倒完煤灰看着因没事干而不知所措的俞溪,顺手拿来了刚烤好的小鱼。

    啃着姥爷给的小鱼,吹着从港口那细来的海风,俞溪很惬意。

    天色渐渐混暗,本海天一色的风景被红霞打破,伴着太阳下山只在海上露出半个头,'七彩仙女'浮现在了天上。

    坐在楼塔里的俞溪,从大门看去就像是一副挂在墙上的水粉画,时刻变换着,多姿多彩。

    “别发呆了,快给姥姥姥爷拜拜,我们该回家了!”妈妈摇着俞溪,见俞溪没有反应直接拿走了小马扎,俞溪被迫离开了楼塔。

    顺着俞溪的意愿,从大门走出了院子,沿着路就到了港口,两人本不想在港口停留。

    一群老大爷老大妈正开着茶话会,俞溪竖着耳朵听了听,俞妈妈也顺势蹲下系着鞋带,原来是有人传话说这两天会有大轮船经过,收编一些有能力的人去大城市工作,这才在这里守着港口议论纷纷。

    越是临近傍晚越多人在这边活动,跑步的打太极的各式各样,一瞬间热闹了起来不似白天。

    俞溪拉着兴奋的妈妈离开了港口,过了几天,一直在家的俞溪很想出门转转,正巧妈妈做好了饭菜要给姥姥姥爷送一些,两个人再次踏上这条路。

    刚到楼塔里放下饭菜,俞溪看到了从远处开来的大轮船,本不相信谣言的她赶快跑了过去,俞妈妈忙着放下手中的东西跟了上去。

    轮船来的出乎意料,议论最严重的时候没有出现,此时的到来俞溪竟成了第一个到港口的,转身看到一群人奔了过来,俞溪赶快站在港板上。

    轮船比想象中大,一群人站在船上给下面的人打招呼。

    “大家静一静,想必大家都已经听说了我们这次来的目的,我们这次没有太多时间,希望大家尽快上交资料,以便我们面试。”

    这话一出俞溪也顺着大部队赶快跑回了家,翻箱倒柜,拿出自己的资料整理了下来。

    这时俞溪无意间抬头,天已经黄昏了,俞溪拿起资料,不等俞妈妈交代就赶快出了门。

    匆匆跑到轮船旁,果真都坐在船上喝着茶聊着天,俞溪窃喜赶快上前递交资料,随后被打发回家。

    没有过多的交流让俞溪一夜难眠,躺在床上忐忑的她突然手机响了,她惊喜又紧张的滑了接听键,她通过了。

    背起行囊,坐上大家都羡慕的轮船,坐在轮船上喝着服务生给的饮品,俞溪翘起了二郎腿,她第一次知道什么是优越感。

    轮船渐渐离去,俞溪漫不经心的看了眼自己也曾期盼的港板上站满了人,她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妈妈,两人默默对视,俞溪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不知过了多久,她也是第一次知道这条水路竟可以通往这么远的地方,看着繁华的城市她既欣喜又落寞,如政策所说,他如愿在这座城市安稳了下来,有了自己曾只能在电视上见到的工作。

    渐渐地工作直线上升,俞溪有了小小成就,多年前的政策普查状态,让俞溪见到了这个牵挂一生的国家顶尖人物,开始他们只是简单的问候,后来发现有许多共同话题逐渐成为朋友。

    但是好景不长,他过于的忙而俞溪因为过多干扰他的日常工作而被强行遣回,回到家中的俞溪依然是一身正装,气质与去时截然不同。

    大概就是这样一种落差,还没有来得及要联系方式就离开的人,与大好前景却因是小城镇而被孤立不给实权,俞溪回到家里依然住在小楼房里,时不时的来到楼塔里望着港板。

    那是她唯一一次出去,后来的她每天坐在港板上,期待着那个人与轮船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