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流星追月 » 第三百五十九章:神凰移驾镇北平

第三百五十九章:神凰移驾镇北平

    “徐徐图之,早晚尽数歼灭是吗?”

    陈文茵听了柳文的话,微微眯起眼睛。

    柳文从陈文茵很小的时候就与她关系不错,这么多年下来,他却越来越看不懂这个女孩了。

    这个女孩常常表现出不符合她年龄的睿智和城府,而今似乎又加上了一些神秘。

    柳文不知道陈文茵到底是什么意思,但他知道陈文茵并不是个随着心思滥杀无辜的人,于是坚定道:“是,徐徐图之,早晚尽数歼灭。”

    这一句话在两人之间来回流转到第三次的时候,终于迎来了一次爆发。

    陈文茵原本微眯着的眼睛猛然瞪圆,她用力拍了一下桌子,连带着柳文感到地板都震颤起来。

    陈文茵大声道:“柳叔叔,朕不是个能在这位子上坐一辈子的皇帝,朕只能在这坐十二年!朕没有那么长时间跟他们耗,徐徐图之,若是三五年也就罢了,若是十年二十年呢?难道这些事情朕还要让为仁接手不可?”

    柳文一时没有说话。陈文茵盯着柳文,那眼神看来深邃无比。

    虽然她刚刚这么大声叫嚷,可眼神里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愤怒,她紧紧握着拳头,坚定而镇静地看着柳文,一字一字清晰道:“朕要的不是徐徐图之,朕要的是一战而定天下,朕要的是长治久安,朕要的是这江山交到为仁手中时,是一片繁荣平和的样子!”

    这些日子以来,陈文茵总是显得有些急躁,调兵遣将也好,处理政务也罢,似乎每件事情都很着急一般。如今,柳文终于知道原因所在了。

    对于陈文茵来说,现在的时间并不充裕,她不得不拼尽全力去处理眼前的事务,她要在自己手里结束一切内忧外患。

    毕竟岳秀麟十二岁即位,主政能力难有保证。她不能将有可能危害到偃月的问题遗留到下一位皇帝手中。

    陈文茵盯了柳文一会,叹一口气道:“罢了,按朕说的做,迁都的事情不用讨论了,择日起行吧。”

    柳文跪在地上,微微叹一口气道:“既然如此,臣还有一事要问,陛下若是真的在北方遇到不测,这国家该当如何?”

    陈文茵正准备起身回寝宫,听到柳文这话,轻声笑了出来。

    若是平日里,柳文说出这样的话来算得上是大逆不道了,可他现在面对的皇帝是陈文茵,这个皇帝从来不是按常理能够忖度的。

    陈文茵笑道:“若是如此,不正好遂了某些人的愿?那就提前拥立为仁便是了,有什么可担心的?”

    她说着话的时候,已经向后面走了出去。

    柳文垂眸叩首,叹一声:“恭送陛下。”

    陈文茵好似对自己的生死全然不在乎,她现在在意的只有国家的命运,为此让她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似乎都没关系。

    迁都的旨意传下,京中一阵骚动起来,后来经过陈文茵传下的旨意,京中民众不用跟着一同走,需要走的只有文臣武将和大量守军,加上一些闲散的王爷贵人们罢了。

    这些平日里吃着国家拿着臣民的家伙,到了现在这样国家危难的关头想要一毛不拔、明哲保身?这陈文茵可看不下去。

    最起码这些人也得在前线门口担惊受怕一阵子才好,否则哪对得起在前线拼命的将士们?

    过了一月,东京的大军浩浩荡荡开拔,向着北边而去。

    因为有不少达官贵人一起跟着,大军行动的步伐不快。那些金贵的老爷们坐在舒适的马车上,还不能让马车走快了,免得颠到他们。

    本来陈文茵是自己骑着马在前领头的,她觉得这次迁都的目的是打仗,不是去享乐,她身为皇帝当然要身先士卒,骑马前行才是。

    可看着这大军的行进速度,实在对不起自己那凝脂玉麒麟的神威,最后还是老老实实乘辇去了。

    大军行了半个多月,一直到了深秋,树叶子都快落光了,这才到了折津府的地界。

    陈文茵看着折津府的大门,心中一阵激荡。岳邦媛就是在折津府自缢身亡的,自己也是在折津府定下了夺权的大计。这一切的一切,都从这北疆的城池开始。

    她下了辇车,阔步向着折津府城中走去。

    那里面是在北方边疆舍生忘死的将士们,她对这些将士们是怀有敬意的,还不至于能心安理得的高高在上接受他们跪拜。

    折津府中将士早已分列两侧,准备迎接陈文茵的到来。对他们来说,这是数月来枯燥的守城生活中唯一的大事了。

    领头的自然是十六骑的成员,见到陈文茵穿着龙袍大步走来,七人彼此对视,会心一笑——他们心目中的陛下来了。

    “末将辅国大将军曹宇宁,率领折津府全体将士,拜见吾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曹宇宁的跪拜,“万岁”的山呼声响彻折津府。

    陈文茵让众人平身,她看着眼前的将士笑道:“好啊,朕以为你们在这苦寒之地受了这么久的风吹日晒,早瘦弱的不成样子了,现在看来一个个还是龙精虎猛的啊。”

    曹宇宁大声道:“这里虽然临近前线,但咱们的补给从来没断过,每日吃好喝好,有酒有肉,活的可滋润了呢。”

    陈文茵听了和曹宇宁一起笑了起来。若非皇帝是陈文茵,他们可过不上这样的好日子。

    这回陈文茵将都城都迁到了折津府,如此一来补给线就变得更短了。即便是要支援关外作战的将士们,也不过是一百里地左右,急行军一个时辰也就到了。

    陈文茵登上城墙,凭墙北望,隐约能看到百里外的长城。

    她长叹一声,笑着道:“好啊,这里好啊,一眼就能望到边疆。在这里平定北域,我偃月便能再无外患。依朕看来,这里别叫折津府了,改个名字叫北平得了。”

    柳文在她身后笑道:“北平好,平定北疆,长治久安,陛下给这取了个好名字啊。”

    陈文茵回头看了一眼柳文,笑道:“柳太师也会拍马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