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晏清之陆 » 六十一、旧人

六十一、旧人

    徐母和徐晏清到酒楼的时候,餐桌上已经琳琅满目上了许多佳肴。陆尧年见到徐母,倒是没有摆什么官架子,以一个晚辈的身份行了礼。徐母赶紧回礼,和徐晏清坐在了陆尧年的对面。

    “不知道伯母喜欢什么,我就点了我自己爱吃的。缺了什么便说,我再点便是。”

    陆尧年这幅谦逊的模样,倒是出乎徐晏清的料想。几人慢慢吃着饭,饭桌倒是有些安静。

    徐母不经意抬头,却突然觉得陆尧年好似有些面熟。再一联想他的姓氏,莫不是那家的人?只是女儿曾经说过,县衙里没人知道陆尧年来自哪户人家。

    再一侧脸看,徐晏清吃的不亦乐乎。徐母心中又多了一丝心疼,这孩子,明明出生书香门第,却落得跟小乞儿一样,这么多年也没吃过什么好的穿过什么好的。

    陆尧年看着徐晏清进食的模样,也多用了些饭菜。吃完后,陆尧年先行回到县衙,徐晏清把徐母送回家再过去当值。

    见陆尧年的身影已经远去,徐母才小声问道:“这位陆大人的全名叫什么啊?”

    徐晏清吃饱了正有些犯困,也没奇怪母亲为何突然这样问:“陆年。我上次看他签文书好像是这样写的。”

    上京的世家都知,永王有一独子,一出生便封了世子,名号便是陆尧年。平头百姓或许不知其全名,但是当时丈夫有官职在身,徐母也对上京世家略知一二。

    他竟然真的是永王府的世子!这名号怕是化名。

    不外乎徐母吃惊,谁能想到永王世子会到苏州下面的吴中县来任一个小小知县呢?若真是永王世子,倒不好太过怠慢了!

    曾经徐晏清的父亲在朝中任职,经历了那场官场事变,伸出援手救助的同僚寥寥无几。没有什么交情的永王却仗义执言,尽管永王的话没有任何偏颇只是秉公办理,却也对徐家来说是雪中送炭。如今不论是什么原因,他的儿子来了吴中,自己都不能恩将仇报。

    日后若是清儿再要送些糕点什么的,便不再阻拦了吧!

    徐母知道现在的徐家一穷二白,莫说是报答陆尧年,连今年过冬的炭火都还是对方相帮。能做的不多,便能做什么做点什么吧!

    “别送了,你去县衙吧,我自己走回去就行。”

    徐晏清不知道母亲怎么了,好像变得有些低落。但是家就在前街不远处,她也不多推让,自己回了官衙。

    刚回到官衙,便见陆尧年喊她。进了书房才发现,陆尧年桌子上有个极其精巧的鲁班锁。

    “看看喜欢吗?”

    徐晏清的惊喜摆在了脸上:“给我的吗?”

    这种反应,哪个送礼物的人都会很喜欢吧。陆尧年点点头:“对啊,不是没有去过上京嘛,这是上京最好玩的小物件之一,男孩子都喜欢的。”

    男孩子啊···别加这个定义定然更让人欢喜。不过徐晏清还没有体会过被送礼物的感觉,这个鲁班锁倒是很合她的心意。

    “我很喜欢,谢谢大人。”

    见她如此郑重认真的看着自己道谢,陆尧年倒是有了些不好意思。

    “我呢,向来对跟我的弟兄都不错。你好好读书做事,以后若有可能,带你和我上京的玩伴认识。”

    弟兄···这倒是把徐晏清提升了些地位。她还以为自己就是小跟班呢!

    年很快就过去了,在没有天灾的情况下,县衙的运转也在正常的进行。在公务闲时,陆尧年便走到田间地头,慢慢的,他靠脚步走遍了整个吴中县。

    春夏秋冬,四季轮转,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转眼又过去了半年时间,吴中县进入了仲夏时节,离陆尧年离开上京进入吴中差不多接近一年。

    在吴万昌的“提示”下,徐晏清知道了陆尧年的生辰就在六月二十,而今年恰好是他十八岁生辰。

    吴万昌在椅子上边呷茶,边悠哉地监督徐晏清写文章。

    徐晏清初初接触科举必会的写文环节,难免脑袋空空,不知所云。背后偏偏是吴万昌时不时扫过来的注视,如芒刺背。

    “吴老,大人应该不会回上京过生辰吧?”徐晏清终于拼凑完一篇文章,赶紧找个话题转移一下吴万昌的注意力。

    吴万昌接过文章,漫不经心地说着:“男人哪有那么在乎生辰的,不过二十岁成年加冠时,大人肯定是要回上京去的。他们世家子弟,向来最在意这种礼节了。”

    “可是十八岁也叫小成年,也很重要呢!而且大人独自来了吴中,若是生辰也孤孤单单的,好像有些可怜呢!”

    徐晏清自己想象了一出小可怜模样的陆尧年,忍不住悲秋伤春起来。

    吴万昌突然觉得一阵鸡皮疙瘩起来了:“想给大人过生辰你变准备,可别说这种肉麻的话了。着实让人受不住。前些日子还觉得你似乎成熟了点,是个男子汉了,如今看来还是小鬼头。”

    “啊?您不参与啊?”徐晏清可不敢独自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