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晏清之陆 » 六十三、星光

六十三、星光

    中午徐晏清特意回了徐家,跟徐母说了陆尧年的意思。徐母虽然有点惊讶,却没有拒绝。从知道他是永王世子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注定要转变许多。

    等到晚上下值后,陆尧年和徐晏清一起回了徐家,这还是陆尧年第一次来徐家。和想象中一样,院落虽然小,却被收拾的很是干净,还种了些栀子花、菊花之类的。正是花开的时节,满院都是栀子花的香气。

    “大人请坐,饭菜一会就好,大人先吃点橘子垫垫。”

    徐母简单打个招呼就回了厨房,徐晏清跟着陆尧年就坐下了,引来了陆尧年的奇怪的眼神。

    “你怎么也不去帮帮伯母?”

    徐晏清看碗筷都摆好了,知道现在已经没有用的上自己的时候了:“我进厨房只是添乱,厨房又小,我娘从来都不爱我进厨房,嫌我打扰她了。”

    想到徐晏清做的茶是什么口感,陆尧年也不再多问。两人简单下了句棋,徐母便招呼两人吃饭。

    看到饭桌上做了九个菜,鸡鸭鱼肉一应俱全,陆尧年摸了摸鼻子,心想是不是银子给的有点少啊?

    “陆大人坐,我们家没有夹菜的习惯,您就自己来吧!”

    徐母本想留他们年轻人吃,也自在些,但是陆尧年怎么好让她忙活一通还不上桌,便让她一起坐下。

    “伯母不用客气,我当小徐是弟弟,私下里便是唤我陆年也可。”

    小徐这个称呼,徐晏清还是第一次听陆尧年喊,不知道为何,突然有些起鸡皮疙瘩。平时不都是直唤大名嘛,跟在徐母面前装亲近一般。

    几人默默用餐,陆尧年倒是吃的比在酒楼那次还多一些。这些菜颇像上京的菜系,再想到前几次吃到的糕点,也多和苏州这边不同。

    “伯母是专门学了北方菜系么,我吃着倒像是家乡的感觉。”

    徐母并没有隐瞒,只是说曾经丈夫还在时,因丈夫是北方胃,自己便学了很多北方的菜。如今丈夫走了许多年,也改不了这个习惯,只是爱做北方菜罢了。

    怕勾起沉重的话题,陆尧年也不再多问。吃的痛快,心情也好了许多。这样其乐融融的,还倒真有些家的感觉。

    “哎呀,我竟忘了拿酒,饭都吃完了,还如何弥补。”徐家少招待人,徐家母女两人又不爱饮酒,怪道感觉这顿饭少了什么。

    陆尧年连忙劝道:“我酒量倒是一般,不喝也无碍。已经多谢伯母款待。”

    徐母却是起身回了厨房,拿出一坛自己酿的桂花酒。

    “上次让清儿带给你的是梅花酒,不过酿了一年,怕是还没什么味道。这坛桂花酒是我酿了三年的,不用开坛便可闻到桂花香气。这也算是我母子的心意,大人便带回去尝尝吧!”

    陆尧年平日不怎么饮酒,上次的那瓶梅花酒压根没打开。不过今日生辰,他倒是很开心,兴致上来还真想喝上两杯。

    “那我不推辞了,多谢伯母。”

    饭毕,陆尧年说自己要去乘舟,借徐晏清一会时间。徐母知道永王府的秉性,自然不像曾经那样防着人,便也答应了。

    两人先去取了马车,剩下的全都交给陆尧年。陆尧年坐在车架上驾车,徐晏清便在车架旁陪他。夏日的夜风暖洋洋的,又带了丝凉爽,吹的人份外放松。

    本以为两人要去的是湖中划船,谁料马车越行越偏,还进入了小树林。

    “大人,您是不是走错路了?”

    陆尧年轻笑一声:“这一年我都把吴中走遍了,怕是比你这个当地人要熟的多,你就是走丢了,我都不会走丢。你就坐好吧!”

    穿过树林,是一片天然的湖泊,在夜幕下被月光照的泛着蓝色的光,好似天上的银河般神秘又美丽。

    “美吧!这是我无意间发现的宝藏之地。景色之美,是城中那些人声鼎沸之地能比得吗?”

    没有反驳陆尧年的得意,徐晏清完全被美景所震惊了。这次她只有赞同,着实美的不似凡间!

    “来吧!”陆尧年就在岸边席地而坐,把从徐家带出来的酒摆在了面前“如此宁静,正适合品尝美酒。”

    徐晏清也不善饮酒,只是兴致来了,便也顾不得许多,同陆尧年对饮起来。

    不过半坛酒,两人都晕晕乎乎的,便以天为盖以地为席的躺了下去。躺在草坪上,忽然一阵萤火虫飞了出来。天空是点点星光,身旁是湖水波澜,还有萤火虫的绿色点缀,着实是一场美梦。

    看着身旁的陆尧年,他微闭着眼睛,卷翘的睫毛和英武的眉形形成反差之美,薄唇紧闭,一副雕塑般的样貌。徐晏清突然之间想坦白自己的身份,把一些自己还不明了的感觉倾诉给他。只是出于多年谨小慎微,她把想说的话全咽回了肚子里。却不知道她闭眼的瞬间,陆尧年也睁开了眼睛。

    “这小子,幼时都是孩童没长开,长的秀气便算了,怎么都十四了,还长的跟个小姑娘一般!”

    只是徐晏清已经入睡了,她什么也没听见。想到徐母的信任,陆尧年忍着醉意,把徐晏清扶到马车上,又驾车回了徐家。果不其然,徐母见到烂醉的徐晏清,眼里都是惊慌。

    “伯母放心,徐弟应该只是醉了。”

    微微颔首道别,陆尧年独自回了官衙后院。却不知徐母对他的信任在永王府的信誉基础上,又增加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