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活在山里 » 第三十八章 水

第三十八章 水

    青山绿水,万物盎然。

    作为水源林保护地区,金田县的水资源道理上和实际上都应该是丰富的。

    但由于正在源头,林木涵养的水源枯水期不足,那住在半山腰的居民,为引得一瓢好水,村与村之间饮水矛盾时有发生。

    六方村在香水村的下游。

    很多年前,六方村从桂村的一条山涧饮水喝,村里面死了几个年轻人,老人认为是水的问题,从此再不从桂村饮水来喝。他们重新寻找水源,引水到村里。但是一到冬天,枯水期时,六方村的群众仍是缺水喝。

    六方村与香水村是两个很近的村,两个村基本就是两个姓,很多人都是族上的亲戚。这年,六方村又缺水了,他们就从香水村的后山水源林下面接水来喝。

    但香水村认为六桂村到他们村的上游引水喝,一是破坏了他们村的风水,二是水资源被使用影响他们后辈的发展。于是,六桂村拉一次水,他们便去阻止一次。两个村的矛盾在不断深化。

    村委将矛盾上报的乡里,乡里及时成立专案组调查处理此事件。

    我与凤所长认真的梳理两村的情况,并到饮水点现场实地查看。

    山路很窄很陡,山脚一条水沟“哗哗。。。”的水声流淌着,趟过水面,清澈而微凉。

    山路两边的山坡上种满了经济林,有特别多的八角树。

    香水村和六桂村的队长跟我们一起去看水源点。

    香水村的队长告诉我们,这里一路往上的土地基本都是香水村的,以前这里是种稻谷的,后来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后,这些山里的小块稻田就荒废了。但他们不想给六桂村的群众将水引走,是以后怕恢复了种稻田用水的时候再有纷争。

    “稻田一般是春天种的,我们是冬天缺水,你这样讲,是不存在的。”六桂屯的队长辩驳讲。

    “我们现在给你们引水,以后不给了,你们就认为是你们的了。”香水屯的老队长讲。

    “水是国家资源,怎么就是你们香水屯的,而且我们是在水源林下方点接水,也不在你们村的管辖范围了。”六桂的群众讲。

    “那个上面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香水村的,后来才被划为水源林的,这条水就是得用来种稻田,你们六桂村想引水去别的地方引”同来山上的,一位香水村的老人强硬的说,“没种得出米,我们吃什么?”

    “但你们现在并没有种了啊,而且我们是人喝水,且是在冬天枯水期的时候才从这边引,你们到时真正种稻谷是在丰水期,我们在其他地方还有水源,到时也不会影响到你们。”六桂村一个比较有文化的群众骨干说。

    双方一路上不停的摆着理由。

    我和凤所长一面听,一面看,一面爬山。山路有些松动的石头,有时一不留神,就会摔一跤。走了近两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水源点。

    这里的水没有山脚的大,但群众用一根水管引水却是足够的。周围的生态环境极好。生态植被也保护得极好。

    看好水源点,我们开始下山。

    “几十年来,我们这个地方都种了很多的八角树,群众从种植八角上得到了丰厚的收入,改善了生活。但我们不敢在八角林下面的水沟引水喝,因为每年为了管护八角山,群众都会喷除草剂。由于八角林就在水沟上,这样的水,我们也不敢长期喝,所以我们才选在上面那个点的。”六桂村的队长边下山边和大家说。

    从山里回来,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在思考,社会在发展,其实最难做的还是人的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想法。百姓维护自身利益也没有什么错,但明大理,不是每个人都能一下子想通。只有做通了人的思想工作,问题才能得到好的解决。

    两个村距离近,长期都有密切的交往,很多人都是亲戚。

    有时,作基层农村群众工作,我们去讲,效果并不是很好,但叫他们的兄弟姐妹、外公外婆、堂上兄弟、族老等出面协调,却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天,我找凤所长商量,理清了两个村的亲戚关系,找出那些能够说得上话的人。分别组织两个村的人员骨干沟通想法,再组织这两批骨干在一起达成一致意见。再分别组织两个村的群众分别开群众大会,达成初步意见。最后两村的群众一起开会,通过达成的意见。

    没水喝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历时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办完这件事,有些身心疲惫,但也倍感欣慰。基层问题与矛盾时有发生,站在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真心实意的为他们解决困难与问题,百姓终归会支持和理解我们。真是应了那句话,“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