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活在山里 » 第六十二 逝去的老人

第六十二 逝去的老人

    随着年岁的增长,会遇到很多的生离死别。那几年,因工作上的原因,第一次去了ICU,第一次去了殡仪馆,第一次见那些个老人,独自生活,独自趟在床上。。。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次从山里回县城,路过县城殡仪馆的路上,突然出现一支送葬的队伍,前面有人捧了一张大大的彩色的遗照,面带微笑,那是一位50多岁,刚从某单位退休下来的。是认识的,那年还一起去到她家去看望她。她的前半身工作经历,只是一位不怎么起眼的小职员,只是到了40多岁后,就突然被发现了,貌美肤白,人总面带微笑。她家的房子在县城的市场边,自建房。可能是由于地皮原因,房子像纸片一样薄,但却较长。如果给我,在这样一个小县城,完全有能力购买一套规整的商品房,我是不愿意住这样一个房子的。可她就住在那样一个房子里面,在这么年轻退休后就走了。有时候,我们就是常常会为一些事情迷惑不解,就比如她的去世。

    可是接下来,我要讲的一位芝老人,或许就跟你身边经常会遇到某个人一样,如春风化雨,温暖人生。

    那年,刚到单位工作,他便来到我的办公室,说他退休以后,就一直在收集这个地方民间医药的方子。并将他原收集的一手原稿资料一并带来了。他说,这些流落在民间医药的方子,如果不保留下来,怕遗失了。他一直想要通过什么好办法收集整理并保留下来,但苦于并有人力物力财力,便只能一直拿在手上,希望我能够帮助他做成这个事情。

    机缘巧合,第二年,刚好有一队疗养的人员。在负责接待过程中,刚好有这方面的专家也在里面,我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芝老人。他说想利用晚上半个小时的时间,跟专家专题汇报这个事情。没有想到,专家们非常支持这个事情,回去后,专门支持了7000元经费给他,后来这个民间偏方的药方印刷成了铅字文。

    社会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推进,没有想法,我有位熟悉人家的孩子,刚好从卫校毕业,在村里面当村医,那天跟他闲聊,他说对医药偏方感兴趣,我说,我知道有一套医药民间偏方的书,帮他问看,看能不能找到送给他学习研究。

    回来后,我就从手机里面找出芝老人电话,打过去,电话是通的,接电话的是他的爱人。可是,他爱人告诉我,芝老人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不在了。走得很突然,从发病到离世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作为家人的他们也是接受不了。讲着讲着,电话里面的老人就开始哭泣了。我也不知道如何安慰这样一个老人,只是觉得内心如罐了铅一样沉重。

    芝老人,为人热心,待人热情,朴实无华。我记得,他会去到我的办公室,跟我讲起他当年在这山里的工作生活。那时条件非常艰苦,下乡进村都没有公路,要靠山路走去。去到农户家要住夜。

    我在县里单位工作时间不久,被再次安排到乡下,他知道了这个消息,特意找到我,告诉我,“去到乡下不要怕,老百姓还是很好的讲的。我见你性子有点急,当地方后,要注意。。。。。。”他跟我谈心了1个多小时。

    后来,我经常会在县城的公路上见到他开着一个摩托车,或是接送他的孙儿,或是去地头种些菜。有时候交谈,了解到我家姑娘,身体不好,他特意去捡那竹节草来姑娘洗澡。每次,他都用鼓励的语气,让我在乡下努力工作。

    那次,他特意拿了牛奶到家里,告诉我,为了他那个孙儿读书的事情,去到山外一个市里面租房,一老一少在那读书,还是小学阶段。我说,你年纪大了,两个去到外面,方便吗,还是在这个小县城比较好,小学阶段的教学应该差异不大。他说,孩子爱玩手机,去到外面好一些。后来,我又听他说,只去了一个学期就回来了。

    因工作劳累,身体生病,我又调回了县城工作。他知道了这个消息,特意买了水果,来到我家看望我。并一直说,“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芝老人,一直用一位过来老人的身份,如一道光,照耀进了我的心里。我认识很多的人,有同事、朋友、老人,可是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毫无保留,真诚相待。

    我无法得知,他在那么短的病痛时间里,经历了什么。小时候,我听家里的老人说过,有福报的人,老了生病不会拖很久,一是他们一身委善,积了福报,上天不会让他们受更多折磨;二是他们到死也不想麻烦别人,不想连累家人。

    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能让我们记住的,一定是感动着我们的人。或是英雄,或是平凡的普通人。这位芝老人,之所以想要大家都知道,并记得,是因为,他如此平凡,却能用他老时微弱光温暖在这大山里时显孤独无助的人。偿遍人间疾苦,仍有素昧平生的他,用一句话,一次小行动,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愿你我皆活于世,做一个如芝老人一样温暖的人。